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关于话语与图像、元叙事与微小叙事等观点为媒体改进新闻报道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表现在平面媒体中对视觉元素的强调和微小叙事方式的采用等方面。
【关键词】后现代 利奥塔 话语 图像 叙事
利奥塔是一位杰出的后现代理论家,他的一系列著作都致力于宣扬后现代观点。他抨击总体化和普遍化的理论方法,捍卫理论领域及话语中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在他诸多极富见地的观点中,有关图像及叙事的观点对创新新闻报道不无启发。
一、视觉新闻
在《话语·图像》一书中,利奥塔提出了对理论话语的非议,他指出,既存的东西并不是文本,在它内部有一种密度,或者说有一种基本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供人们去读的,而是供人们去看的。在这里,“读”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即寻求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意义;而“看”却是一种直观的感性活动,它追求视觉的冲击而非隐含的意义。利奥塔反对文本主义,即反对文本和话语优于经验、感官及图像的看法,他主张感官和经验优于抽象物和概念。
利奥塔认为,图像与艺术是表达欲望的最佳工具,欲望在初级过程(受快乐原则支配的、直接的、无意识的本能过程)中,图像是其直接的表现途径。与此相反,话语所遵循的是“次级过程”(由现实原则所支配的过程),它依照自我的规则和理性程序而展开,用话语表达的欲望受到了语言规则的构造和限制。话语比图像要来得抽象、理性化,且墨守成规。
“图像优于话语”,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视觉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力,整个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在大众媒介中,相比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报纸,电视则集图像、画面、声音、文字于一体,给受众呈现的是立体、多层面的信息,在传播中占据优势。为了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拥有稳固之地,报纸顺应受众“读图”的心理需求,在版式设计上下功夫,例如一些都市报的头版经常是这样设计的:一张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大幅照片,大字号的抢眼标题,重点新闻的导读等,整个版面文字很少,重在呈现尽可能多的视觉符号。在其他版面上,线条、色彩、线框等多种视觉元素也常作精细处理。
在用心做好新闻版面的同时,为了与电视媒体竞争,报纸还提倡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视觉化思维”,多采写现场新闻与新闻特写。这就要求记者用心观察新闻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然后用文字向读者呈现出生动的场景。如对香港回归、神舟飞船发射等的报道,新华通讯社记者采写的目击式新闻,尽管是无图像无声音的文字,但记者笔触聚焦现场的一举一动,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体现了“视觉化新闻”的魅力。
近几年来纸媒的实践表明,逼真、形象的“视觉化新闻”,越来越受广大受众的青睐。这一点,正与利奥塔提出的“绘图式的写作模式”不谋而合,他希望图像能进入到话语中并影响话语——“以言词作画,在言词中作画”。
二、微小叙事
对利奥塔来说,现代话语为了使其观点合法化而诉诸于进步与解放、历史或精神之辩证法或者意义与真理的铭刻(inscription)等元叙事,如现代科学就是通过宣称它能将人们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且能够带来真理、财富和进步而使自身合法化的。后现代,即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对形而上哲学、历史哲学以及任何形式的总体化思想的拒斥。现代性的“元叙事”倾向于排他,倾向于欲求普遍的元律令。他认为,这违背了语言游戏的异质性原则。
利奥塔将歧见置于共识之上,将分歧与异议置于一致和共识之上,将异质性和不可通约性置于普遍性之上。他说,“发明总是诞生于歧见之中,后现代知识提高了我们对差异的感受性,并且增强了我们容忍不可通约之事物的能力。”
元叙事,是指用一种普遍原则统合不同领域,统合导致了总体性的产生。利奥塔认为,总体性体现了一种压迫关系,即一种话语对另一种话语的压迫。利奥塔坚持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差异性等后现代原则,肯定歧异是公正的首要原则。他认为,话语的异质性是必然的,永远存在着不可能被同化到普遍或者普适标准中去的差异。
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也体现了从“元叙事”逐步发展到“微小叙事”、多元化叙事的特点。曾经一段时间,我们将新闻媒体仅仅看作上层建筑,把“宣传”等同于“新闻”,把党报党刊新闻传媒当作党的耳目喉舌,当作党的宣传工具,重在宣传党的主张,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而忽略传播新闻事实和受众的真正需求。这种以传者为中心的宣传模式导致受众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新闻具有“信息”属性,新闻的重要功能是传播事实,告知信息。新闻媒介在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党的声音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和文化娱乐需求。进入21世纪,在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中,各媒体越来越突出新闻中的“人”,采用讲故事的表述方式,关注受众需求,着重于新闻事实的挖掘和新闻视角的选择,这都体现了媒体的叙事方式在向“微小叙事”转变。
在党报党刊繁荣的同时,都市报、网络、移动传媒等媒介也蓬勃兴起,带给受众越来越多的选择,受众也出现分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各媒体也找准自身定位,着力培育目标受众,走差异性竞争的道路。差异性、多视角、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传媒的特征。
无论是关于话语与图像优劣的阐述,还是对于元叙事的怀疑,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无疑为我们当今的新闻传播活动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应该从利奥塔的这些思想中吸取营养,开启思路,转变旧有的思维模式,遵循新闻规律,面对广大受众日趋细分化、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新闻报道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后现代 利奥塔 话语 图像 叙事
利奥塔是一位杰出的后现代理论家,他的一系列著作都致力于宣扬后现代观点。他抨击总体化和普遍化的理论方法,捍卫理论领域及话语中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在他诸多极富见地的观点中,有关图像及叙事的观点对创新新闻报道不无启发。
一、视觉新闻
在《话语·图像》一书中,利奥塔提出了对理论话语的非议,他指出,既存的东西并不是文本,在它内部有一种密度,或者说有一种基本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供人们去读的,而是供人们去看的。在这里,“读”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即寻求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意义;而“看”却是一种直观的感性活动,它追求视觉的冲击而非隐含的意义。利奥塔反对文本主义,即反对文本和话语优于经验、感官及图像的看法,他主张感官和经验优于抽象物和概念。
利奥塔认为,图像与艺术是表达欲望的最佳工具,欲望在初级过程(受快乐原则支配的、直接的、无意识的本能过程)中,图像是其直接的表现途径。与此相反,话语所遵循的是“次级过程”(由现实原则所支配的过程),它依照自我的规则和理性程序而展开,用话语表达的欲望受到了语言规则的构造和限制。话语比图像要来得抽象、理性化,且墨守成规。
“图像优于话语”,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视觉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力,整个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在大众媒介中,相比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报纸,电视则集图像、画面、声音、文字于一体,给受众呈现的是立体、多层面的信息,在传播中占据优势。为了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拥有稳固之地,报纸顺应受众“读图”的心理需求,在版式设计上下功夫,例如一些都市报的头版经常是这样设计的:一张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大幅照片,大字号的抢眼标题,重点新闻的导读等,整个版面文字很少,重在呈现尽可能多的视觉符号。在其他版面上,线条、色彩、线框等多种视觉元素也常作精细处理。
在用心做好新闻版面的同时,为了与电视媒体竞争,报纸还提倡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视觉化思维”,多采写现场新闻与新闻特写。这就要求记者用心观察新闻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然后用文字向读者呈现出生动的场景。如对香港回归、神舟飞船发射等的报道,新华通讯社记者采写的目击式新闻,尽管是无图像无声音的文字,但记者笔触聚焦现场的一举一动,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体现了“视觉化新闻”的魅力。
近几年来纸媒的实践表明,逼真、形象的“视觉化新闻”,越来越受广大受众的青睐。这一点,正与利奥塔提出的“绘图式的写作模式”不谋而合,他希望图像能进入到话语中并影响话语——“以言词作画,在言词中作画”。
二、微小叙事
对利奥塔来说,现代话语为了使其观点合法化而诉诸于进步与解放、历史或精神之辩证法或者意义与真理的铭刻(inscription)等元叙事,如现代科学就是通过宣称它能将人们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且能够带来真理、财富和进步而使自身合法化的。后现代,即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对形而上哲学、历史哲学以及任何形式的总体化思想的拒斥。现代性的“元叙事”倾向于排他,倾向于欲求普遍的元律令。他认为,这违背了语言游戏的异质性原则。
利奥塔将歧见置于共识之上,将分歧与异议置于一致和共识之上,将异质性和不可通约性置于普遍性之上。他说,“发明总是诞生于歧见之中,后现代知识提高了我们对差异的感受性,并且增强了我们容忍不可通约之事物的能力。”
元叙事,是指用一种普遍原则统合不同领域,统合导致了总体性的产生。利奥塔认为,总体性体现了一种压迫关系,即一种话语对另一种话语的压迫。利奥塔坚持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差异性等后现代原则,肯定歧异是公正的首要原则。他认为,话语的异质性是必然的,永远存在着不可能被同化到普遍或者普适标准中去的差异。
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也体现了从“元叙事”逐步发展到“微小叙事”、多元化叙事的特点。曾经一段时间,我们将新闻媒体仅仅看作上层建筑,把“宣传”等同于“新闻”,把党报党刊新闻传媒当作党的耳目喉舌,当作党的宣传工具,重在宣传党的主张,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而忽略传播新闻事实和受众的真正需求。这种以传者为中心的宣传模式导致受众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新闻具有“信息”属性,新闻的重要功能是传播事实,告知信息。新闻媒介在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党的声音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和文化娱乐需求。进入21世纪,在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中,各媒体越来越突出新闻中的“人”,采用讲故事的表述方式,关注受众需求,着重于新闻事实的挖掘和新闻视角的选择,这都体现了媒体的叙事方式在向“微小叙事”转变。
在党报党刊繁荣的同时,都市报、网络、移动传媒等媒介也蓬勃兴起,带给受众越来越多的选择,受众也出现分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各媒体也找准自身定位,着力培育目标受众,走差异性竞争的道路。差异性、多视角、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传媒的特征。
无论是关于话语与图像优劣的阐述,还是对于元叙事的怀疑,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无疑为我们当今的新闻传播活动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应该从利奥塔的这些思想中吸取营养,开启思路,转变旧有的思维模式,遵循新闻规律,面对广大受众日趋细分化、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新闻报道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