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聋生阅读水平较低,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应着力解决聋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培养聋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内外阅读,切实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高职聋生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聋校学生(以下简称聋生)有的是在聋校学习九年后直接考入高校的,学制五年;还有的是在聋校学习十二年后通过高招进入高校的,学制是三年。本文探讨的是前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
国外聋生阅读发展水平研究的结论是:与健听者相比,聋生阅读水平低、发展速度慢。14—16岁聋生在阅读方面平均分数只相当于7岁正常儿童,20岁聋生达到小学五年级水平。
这种较低的阅读水平严重地影响了聋生课外阅读。大部分聋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甚至于有聋生读不懂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针对聋生的这种阅读能力和阅读状况,应施以怎样的阅读教学呢?关于聋人阅读的研究历来是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以下是我从教几年来的思索和研究。
一、解决聋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高职聋生拿到一篇文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量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词和句子不懂何谈读懂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词和句子的学习放在首位,并逐步指导聋生学习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一)词语的学习。
1.口语的学习
在难懂的词语中,最让聋生头疼的是字典中查不到的词语或查了字典也不懂的词。这类问题首要的是健全人的口语。如下列句子中的口语:
“小米恨得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
“我们好歹总算混出头来了。”
“咱们今晚不睡了,过最后一把棋瘾,分个高低。”
“那还了得,他敢打他!”
上述句中口语在健全人看来根本不需要解释,但聋生却觉得很难理解。这主要是由于聋生没有经历过正常的口语发展,是先文而后语的。因而健全人平时用得很多不需解释也很难解释的口语,在聋生学习语言中就成为了大大的难题。针对高职聋生已有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诸如此类的口语问题多用举例的方法予以解决,即提供适当的语境帮助聋生理解,效果较好。
如对“那还了得”举例如下:
老师批评了学生,学生居然用刀刺杀老师。众人皆说“那还了得”。
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彻夜泡网吧,成绩一落千丈,父母闻之,说“那还了得”。
诸如此类,给聋生提供语境,以使他们了解说“那还了得”时的语气和情感态度,并归纳概括出这个口语都是在惊讶、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最后让聋生明白对于健全人的口语,只有在理解之后记住其用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生词的学习
聋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词汇量很少,因而在阅读中会遇到的生词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应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的意义,牢记词不离句,在句子中理解词意。如下句:“我有位做行政工作的朋友,闲时爱舞文弄墨,每月在报刊上发几个豆腐块文章。”其中,舞文弄墨这个词虽然很多聋生以前没见过,但通过后面的“发文章”可推测其大意为写文章。聋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意的能力较健全人差,且没有这种习惯,碰到生词,字典中没有马上想到的就是问老师,而很少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因此必须强化聋生的这种能力。
3.词组的学习
聋生对于陌生的词组不知如何去查字典,教师可教学生学习切分。如:
排除功利,可将词组分为两个词,“排除”和“功利”分别理解其意,再联系起来即为整个词组的意思。
笔耕不辍,则可首先分为两个词,“笔耕”和“不辍”,“不辍”只要查出“辍”字的意思即可。最后将各个词的意义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词组切分的前提是首先需要对词或者词组的形式有一个正确的掌握。如果聋生把本不是词组的话语片段当成了词组,对词组的正确切分和理解就无从谈起了。而这又属于词的语法问题,在此不再多述。
另外,还有很多词语是聋生查完字典后仍不懂的。如下句:
我有位心理医生的女友,也是近不惑之年了,可她很会熨烫自己的心理。
“熨烫”,聋生觉得难以理解。根据已有的经验,他们知道不是拿熨斗来熨自己的心,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就不甚清楚了。对于这类词须将词置于贴近聋生生活实际的语境中让聋生去理解,熨烫心理就是指调整自己的心理,把心中不平之处,像熨斗熨平衣服不平之处一样处理平整,从而调整自己心中或悲或痛的不平之处。但若没有教师指导,聋生将如何去学这类词?这个问题需要以后继续研究。
(二)句子的学习。
把握了句子的意思才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有些句子由简单的词语组成但句意并不容易理解。对此类句子应引导学生将句子放在上下文中去理解,即句不离段。
“如果你真是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对于这个句子,许多聋生都不懂。我们应首先让聋生明白“这样”指代的是什么。“这”指代的是紧接在前文中所说“核辐射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两个强化语气的反问句。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意在说明核辐射离我们并不远,是很令人担心的。
上述句子的讲解后有的聋生可以理解,有的还是觉得难以理解。聋生对于句法、语法知识掌握较少,因而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法句法知识,以弥补聋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欠缺。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这都说明教学是为了教学生学习,即当代教育界所倡导的学会学习。学生对知识经验的领会、掌握和运用,不是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就可以达到的,而要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的分析,使旧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改造,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并独立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聋生在阅读学习的实际过程中,过于习惯老师提问、解答的教学方式,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常常运用惰性思维并有较强的依赖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阅读训练教学中要加强“提问”的训练,让聋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了解、熟悉解决的步骤,从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具体要求是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必须针对文章提出2—3个问题,班中若有学生知道,可让学生帮其解决,若全班无人知道则教师解决。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必须是聋生自己查完字典及相关资料后仍不懂的问题。开始时,学生提的问题大多是字、词、句及中心的问题,到现在已可提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等一些有关写法的较高层次的问题,聋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较为明显。
这种提问题的阅读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学”而替代老师的“教”,能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会提高聋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
三、加强课内外阅读
(一)课堂上多读多练。
有人认为,聋生口齿不清,朗读很吃力,进步缓慢,实用价值不大,因而不主张对他们进行朗读训练。实际上聋生的语感非常差,常常写出顺序颠倒的词语和句子,如“查检”、“点点头地微笑”、“他语文很好,可特别数学不好”,而阅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发展思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对聋生“读”加以强化。首先要求聋生读正确,即用正确的普通话的口形来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通过读可以有效地解决聋生书面语中出现的顽疾如词语颠倒、省略、搭配不当、成分不全等问题。其次是要求聋生理解地读,即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及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指导聋生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对于聋生理解句子、段落、篇章有积极的意义。最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这对于分析人物及写作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背景知识。
聋生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较健全人少得多。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弥补他们因听力缺失所造成的信息贫乏的不足,促使他们培养语感,丰富阅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增强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聋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帮助聋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逐步提高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哪怕是从最简单的图画文字读本开始,慢慢地引导聋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强调聋生对所选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逐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的质量,从而为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
[2]哈平安.聋校学生的书面词语的理解与教学.康复教育,2004,1.
[3]丁萍萍.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中国特殊教育,2004,11.
[4]贺会中.聋人阅读研究进展与动态.中国特殊教育研究,2004,5.
[5]袁茵,穆昕.美国听觉障碍者阅读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中国特殊教育,2004,5.
[6]袁茵,杨旭.听觉障碍学生阅读训练模式评介.中国特殊教育,2004,1.
[7]张会文,钟燕萍.培养高职听障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模式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1,3.
关键词: 高职聋生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聋校学生(以下简称聋生)有的是在聋校学习九年后直接考入高校的,学制五年;还有的是在聋校学习十二年后通过高招进入高校的,学制是三年。本文探讨的是前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
国外聋生阅读发展水平研究的结论是:与健听者相比,聋生阅读水平低、发展速度慢。14—16岁聋生在阅读方面平均分数只相当于7岁正常儿童,20岁聋生达到小学五年级水平。
这种较低的阅读水平严重地影响了聋生课外阅读。大部分聋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甚至于有聋生读不懂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针对聋生的这种阅读能力和阅读状况,应施以怎样的阅读教学呢?关于聋人阅读的研究历来是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以下是我从教几年来的思索和研究。
一、解决聋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高职聋生拿到一篇文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量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词和句子不懂何谈读懂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词和句子的学习放在首位,并逐步指导聋生学习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一)词语的学习。
1.口语的学习
在难懂的词语中,最让聋生头疼的是字典中查不到的词语或查了字典也不懂的词。这类问题首要的是健全人的口语。如下列句子中的口语:
“小米恨得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
“我们好歹总算混出头来了。”
“咱们今晚不睡了,过最后一把棋瘾,分个高低。”
“那还了得,他敢打他!”
上述句中口语在健全人看来根本不需要解释,但聋生却觉得很难理解。这主要是由于聋生没有经历过正常的口语发展,是先文而后语的。因而健全人平时用得很多不需解释也很难解释的口语,在聋生学习语言中就成为了大大的难题。针对高职聋生已有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诸如此类的口语问题多用举例的方法予以解决,即提供适当的语境帮助聋生理解,效果较好。
如对“那还了得”举例如下:
老师批评了学生,学生居然用刀刺杀老师。众人皆说“那还了得”。
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彻夜泡网吧,成绩一落千丈,父母闻之,说“那还了得”。
诸如此类,给聋生提供语境,以使他们了解说“那还了得”时的语气和情感态度,并归纳概括出这个口语都是在惊讶、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最后让聋生明白对于健全人的口语,只有在理解之后记住其用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生词的学习
聋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词汇量很少,因而在阅读中会遇到的生词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应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的意义,牢记词不离句,在句子中理解词意。如下句:“我有位做行政工作的朋友,闲时爱舞文弄墨,每月在报刊上发几个豆腐块文章。”其中,舞文弄墨这个词虽然很多聋生以前没见过,但通过后面的“发文章”可推测其大意为写文章。聋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意的能力较健全人差,且没有这种习惯,碰到生词,字典中没有马上想到的就是问老师,而很少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因此必须强化聋生的这种能力。
3.词组的学习
聋生对于陌生的词组不知如何去查字典,教师可教学生学习切分。如:
排除功利,可将词组分为两个词,“排除”和“功利”分别理解其意,再联系起来即为整个词组的意思。
笔耕不辍,则可首先分为两个词,“笔耕”和“不辍”,“不辍”只要查出“辍”字的意思即可。最后将各个词的意义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词组切分的前提是首先需要对词或者词组的形式有一个正确的掌握。如果聋生把本不是词组的话语片段当成了词组,对词组的正确切分和理解就无从谈起了。而这又属于词的语法问题,在此不再多述。
另外,还有很多词语是聋生查完字典后仍不懂的。如下句:
我有位心理医生的女友,也是近不惑之年了,可她很会熨烫自己的心理。
“熨烫”,聋生觉得难以理解。根据已有的经验,他们知道不是拿熨斗来熨自己的心,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就不甚清楚了。对于这类词须将词置于贴近聋生生活实际的语境中让聋生去理解,熨烫心理就是指调整自己的心理,把心中不平之处,像熨斗熨平衣服不平之处一样处理平整,从而调整自己心中或悲或痛的不平之处。但若没有教师指导,聋生将如何去学这类词?这个问题需要以后继续研究。
(二)句子的学习。
把握了句子的意思才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有些句子由简单的词语组成但句意并不容易理解。对此类句子应引导学生将句子放在上下文中去理解,即句不离段。
“如果你真是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对于这个句子,许多聋生都不懂。我们应首先让聋生明白“这样”指代的是什么。“这”指代的是紧接在前文中所说“核辐射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两个强化语气的反问句。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意在说明核辐射离我们并不远,是很令人担心的。
上述句子的讲解后有的聋生可以理解,有的还是觉得难以理解。聋生对于句法、语法知识掌握较少,因而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法句法知识,以弥补聋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欠缺。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这都说明教学是为了教学生学习,即当代教育界所倡导的学会学习。学生对知识经验的领会、掌握和运用,不是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就可以达到的,而要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的分析,使旧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改造,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并独立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聋生在阅读学习的实际过程中,过于习惯老师提问、解答的教学方式,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常常运用惰性思维并有较强的依赖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阅读训练教学中要加强“提问”的训练,让聋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了解、熟悉解决的步骤,从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具体要求是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必须针对文章提出2—3个问题,班中若有学生知道,可让学生帮其解决,若全班无人知道则教师解决。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必须是聋生自己查完字典及相关资料后仍不懂的问题。开始时,学生提的问题大多是字、词、句及中心的问题,到现在已可提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等一些有关写法的较高层次的问题,聋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较为明显。
这种提问题的阅读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学”而替代老师的“教”,能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会提高聋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
三、加强课内外阅读
(一)课堂上多读多练。
有人认为,聋生口齿不清,朗读很吃力,进步缓慢,实用价值不大,因而不主张对他们进行朗读训练。实际上聋生的语感非常差,常常写出顺序颠倒的词语和句子,如“查检”、“点点头地微笑”、“他语文很好,可特别数学不好”,而阅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发展思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对聋生“读”加以强化。首先要求聋生读正确,即用正确的普通话的口形来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通过读可以有效地解决聋生书面语中出现的顽疾如词语颠倒、省略、搭配不当、成分不全等问题。其次是要求聋生理解地读,即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及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指导聋生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对于聋生理解句子、段落、篇章有积极的意义。最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这对于分析人物及写作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背景知识。
聋生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较健全人少得多。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弥补他们因听力缺失所造成的信息贫乏的不足,促使他们培养语感,丰富阅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增强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聋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帮助聋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逐步提高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哪怕是从最简单的图画文字读本开始,慢慢地引导聋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强调聋生对所选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逐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的质量,从而为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
[2]哈平安.聋校学生的书面词语的理解与教学.康复教育,2004,1.
[3]丁萍萍.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中国特殊教育,2004,11.
[4]贺会中.聋人阅读研究进展与动态.中国特殊教育研究,2004,5.
[5]袁茵,穆昕.美国听觉障碍者阅读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中国特殊教育,2004,5.
[6]袁茵,杨旭.听觉障碍学生阅读训练模式评介.中国特殊教育,2004,1.
[7]张会文,钟燕萍.培养高职听障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模式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