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养殖中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是保证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随着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疫病的传播流行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切实掌握牛常见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常见牛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通过该次研究对广大养殖户更好发展牛养殖产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牛常见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29
0 引言
牛养殖中疫病防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疫病的传播流行都会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死亡,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牛群饲养管理,有效防范各种传染性疾病,对保证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牛结核病
1.1诊断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当外在饲养管理因素偏差,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会为结核杆菌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该种疾病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牛的潜伏期不定,大多为半月,有时长达几月,整个发病过程较为缓慢,临床症状较轻,有的患病牛并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发病后,患病牛表现为呼吸不顺畅,身体逐渐消瘦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牛结核病主要侵害牛的肠道、全身淋巴结、肺部和乳房。用手触摸患病牛的肩前、腹股沟、下颌、咽和颈部淋巴结,表现为肿大现象,在母牛的乳房处能摸到弥散性结节,乳汁稀少。结核病实验室诊断主要采用皮内变态试验,将牛型结合分析杆菌稀释成每毫升含有2万IU后,皮内注射0.1mL,注射72h后,查看皮肤的肿胀变化,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确诊为阳性,由此可以确定是牛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牛结核病[1]。
1.2防治措施
发病后不需要治疗,直接将患病牛扑杀淘汰处理,逐步减少牛群中隐性患病牛的数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整个牛群进行1次变态反应检疫,淘汰阳性个体,在引种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确保牛结核病检疫阴性,并且运回到养殖场后应该进行1月以上的隔离观察,再次进行检疫,确诊为阴性后才能混群养殖。应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强化卫生消毒切断致病源传播,常用的消毒剂为2%来苏尔溶液、10%漂白粉溶液、3%福尔马林溶液及3%氢氧化钠溶液。及时将圈舍中的粪便清理出去,堆积发酵,将病死牛深埋或焚烧处理。在疫病防控中,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验,禁止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避免人感染结核杆菌。
2 牛肺疫
2.1诊断
牛肺又被称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到41℃、贫血、身体消瘦、皮下浮肿。该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黄牛、奶牛等反刍动物群体当中,其中对6月龄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新疫区通常从爆发流行,老疫区呈慢性经过。急性型患病牛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蛋白性胸膜肺炎症状,急性期的患病牛通常在1周内窒息死亡。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1℃,呈现稽留热,采食停止,在圈舍中呆立不动,呼吸急促,呼吸较浅,腹式呼吸,从鼻腔中流出大量脓性鼻液,咳嗽无力,按压胸壁有疼痛感。每分钟心跳次数都高达120次,心跳微弱,肺泡呼吸音减弱,能昕到支气管音和胸膜摩擦音,叩诊胸壁有浊音区。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牛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并出现慢性瘤胃臌气症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被毛杂乱无光泽,皮肤失去弹性,生产能力下降。随后在患病牛的喉部、胸部和四肢处出现浮肿现象,排尿量减少,尿液呈现赤黄色,发病后期患病牛头径伸直做张嘴呼吸动作,从鼻腔中流出白色的泡沫状内容物。慢性型患病牛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咳嗽和身体消瘦。将病死牛解剖后,主要表现为小叶性肺炎和广泛纤维素性蛋白性胸膜肺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心叶和隔叶。将病变肺脏阻止横切后,可以发现切面呈现肝变和大理石纹路病变,肺间质显著增宽[2]。采集患病牛的新鲜血液进行支原体全血凝集试验,血液凝集的既可以确定丝状支原体感染。
2.2防治措施
发病后通常不需要治疗,直接将患病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整个牛群的净化处理工作,采集整个牛群的新鲜血液,进行全血凝集试验,检测出隐性带菌牛后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每间隔3月净化1次,直到连续3次检测不出隐性带菌牛为止。日常养殖中,应该指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禁止从疫区引种。需要引种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场地检疫,到达养殖场后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和再次检疫,保证抗体水平达标后才能混群养殖。对于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牛群每年接种1次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连续3年无本病发生后可以停止疫苗免疫接种。
3 牛流行热
3.1诊断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引起的1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但大多呈现良性经过,通常患病牛在发病2~3d后能恢复健康,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三日热或短暂热。牛流行热的传播发生和养殖场的蚊虫繁殖有密切联系,因此该种疾病的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流行或大范围流行,3~5周的黄牛最容易发病。该种疾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3~5年大范围流行1次。发病后患病牛全身肌肉震颤,体温迅速升高到42℃左右,呈现稽留热,2~3d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在体温升高的同时患病牛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害怕强光刺激,从眼角分泌出清澈分泌物,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最高达140次,脉搏最高达80次,患病由痛苦呻吟,咳嗽不止,从鼻腔中流出粘稠的鼻液,口角分泌出大量的泡沫状内容物,食欲停止,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皮温不整。有的患病牛还会出现四肢关节浮肿,肿胀,疼痛的症状,患病牛不能正常行走,跛行,严重的卧底不起[3]。妊娠母牛感染该种病毒后经常引发流产,在发病2~5d后能自行恢复。结合整体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判断为牛流行热。
3.2防治措施
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牛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每头牛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分别为30mL400万IU和300万IU,2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mL,1次/d,连续使用3d。对于不能正常行走的患病牛,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氯化钙注射液20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维生素B1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20、100mg,百会穴注射硝酸士丁宁2mg。由于现阶段牛流行热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为减少牛群体发病,日常应该加强牛群饲养管理,定期选择使用生石灰、草木灰对圈舍进行卫生消毒。该种疾病流行高发期应该停止放牧,保证整个圈舍通风凉爽,整洁干燥,防止蚊虫叮咬。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抗病毒藥物,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疾病传播蔓延。
4 结束语
威胁牛健康生长的疫病多种多样,在具体诊治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进行明确诊断。然后结合疾病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治疗。对于某些人畜共患病和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和封锁隔离工作,避免疫情传播蔓延,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保障地区牛养殖产业安全和养殖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华.动物检疫工作中牛羊常见病理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9):164.
[2]勾智林.牛羊食毛症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4):30.
[3]张文叶.牛羊食毛症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6(20):59.
作者简介:丁学义(1976-),河南鄢陵人,本科。
关键词:牛常见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29
0 引言
牛养殖中疫病防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疫病的传播流行都会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死亡,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牛群饲养管理,有效防范各种传染性疾病,对保证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牛结核病
1.1诊断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当外在饲养管理因素偏差,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会为结核杆菌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该种疾病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牛的潜伏期不定,大多为半月,有时长达几月,整个发病过程较为缓慢,临床症状较轻,有的患病牛并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发病后,患病牛表现为呼吸不顺畅,身体逐渐消瘦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牛结核病主要侵害牛的肠道、全身淋巴结、肺部和乳房。用手触摸患病牛的肩前、腹股沟、下颌、咽和颈部淋巴结,表现为肿大现象,在母牛的乳房处能摸到弥散性结节,乳汁稀少。结核病实验室诊断主要采用皮内变态试验,将牛型结合分析杆菌稀释成每毫升含有2万IU后,皮内注射0.1mL,注射72h后,查看皮肤的肿胀变化,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确诊为阳性,由此可以确定是牛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牛结核病[1]。
1.2防治措施
发病后不需要治疗,直接将患病牛扑杀淘汰处理,逐步减少牛群中隐性患病牛的数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整个牛群进行1次变态反应检疫,淘汰阳性个体,在引种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确保牛结核病检疫阴性,并且运回到养殖场后应该进行1月以上的隔离观察,再次进行检疫,确诊为阴性后才能混群养殖。应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强化卫生消毒切断致病源传播,常用的消毒剂为2%来苏尔溶液、10%漂白粉溶液、3%福尔马林溶液及3%氢氧化钠溶液。及时将圈舍中的粪便清理出去,堆积发酵,将病死牛深埋或焚烧处理。在疫病防控中,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验,禁止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避免人感染结核杆菌。
2 牛肺疫
2.1诊断
牛肺又被称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到41℃、贫血、身体消瘦、皮下浮肿。该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黄牛、奶牛等反刍动物群体当中,其中对6月龄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新疫区通常从爆发流行,老疫区呈慢性经过。急性型患病牛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蛋白性胸膜肺炎症状,急性期的患病牛通常在1周内窒息死亡。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1℃,呈现稽留热,采食停止,在圈舍中呆立不动,呼吸急促,呼吸较浅,腹式呼吸,从鼻腔中流出大量脓性鼻液,咳嗽无力,按压胸壁有疼痛感。每分钟心跳次数都高达120次,心跳微弱,肺泡呼吸音减弱,能昕到支气管音和胸膜摩擦音,叩诊胸壁有浊音区。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牛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并出现慢性瘤胃臌气症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被毛杂乱无光泽,皮肤失去弹性,生产能力下降。随后在患病牛的喉部、胸部和四肢处出现浮肿现象,排尿量减少,尿液呈现赤黄色,发病后期患病牛头径伸直做张嘴呼吸动作,从鼻腔中流出白色的泡沫状内容物。慢性型患病牛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咳嗽和身体消瘦。将病死牛解剖后,主要表现为小叶性肺炎和广泛纤维素性蛋白性胸膜肺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心叶和隔叶。将病变肺脏阻止横切后,可以发现切面呈现肝变和大理石纹路病变,肺间质显著增宽[2]。采集患病牛的新鲜血液进行支原体全血凝集试验,血液凝集的既可以确定丝状支原体感染。
2.2防治措施
发病后通常不需要治疗,直接将患病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整个牛群的净化处理工作,采集整个牛群的新鲜血液,进行全血凝集试验,检测出隐性带菌牛后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每间隔3月净化1次,直到连续3次检测不出隐性带菌牛为止。日常养殖中,应该指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禁止从疫区引种。需要引种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场地检疫,到达养殖场后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和再次检疫,保证抗体水平达标后才能混群养殖。对于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牛群每年接种1次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连续3年无本病发生后可以停止疫苗免疫接种。
3 牛流行热
3.1诊断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引起的1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但大多呈现良性经过,通常患病牛在发病2~3d后能恢复健康,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三日热或短暂热。牛流行热的传播发生和养殖场的蚊虫繁殖有密切联系,因此该种疾病的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流行或大范围流行,3~5周的黄牛最容易发病。该种疾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3~5年大范围流行1次。发病后患病牛全身肌肉震颤,体温迅速升高到42℃左右,呈现稽留热,2~3d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在体温升高的同时患病牛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害怕强光刺激,从眼角分泌出清澈分泌物,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最高达140次,脉搏最高达80次,患病由痛苦呻吟,咳嗽不止,从鼻腔中流出粘稠的鼻液,口角分泌出大量的泡沫状内容物,食欲停止,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皮温不整。有的患病牛还会出现四肢关节浮肿,肿胀,疼痛的症状,患病牛不能正常行走,跛行,严重的卧底不起[3]。妊娠母牛感染该种病毒后经常引发流产,在发病2~5d后能自行恢复。结合整体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判断为牛流行热。
3.2防治措施
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牛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每头牛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分别为30mL400万IU和300万IU,2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mL,1次/d,连续使用3d。对于不能正常行走的患病牛,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氯化钙注射液20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维生素B1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20、100mg,百会穴注射硝酸士丁宁2mg。由于现阶段牛流行热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为减少牛群体发病,日常应该加强牛群饲养管理,定期选择使用生石灰、草木灰对圈舍进行卫生消毒。该种疾病流行高发期应该停止放牧,保证整个圈舍通风凉爽,整洁干燥,防止蚊虫叮咬。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抗病毒藥物,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疾病传播蔓延。
4 结束语
威胁牛健康生长的疫病多种多样,在具体诊治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进行明确诊断。然后结合疾病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治疗。对于某些人畜共患病和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和封锁隔离工作,避免疫情传播蔓延,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保障地区牛养殖产业安全和养殖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华.动物检疫工作中牛羊常见病理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9):164.
[2]勾智林.牛羊食毛症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4):30.
[3]张文叶.牛羊食毛症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6(20):59.
作者简介:丁学义(1976-),河南鄢陵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