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淳写意花鸟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淳是明朝花鸟画史上的重要一员, 他的花鸟画有着卓越的成就。近师文徵明,走工整的画风,后又师沈周,在创作题材造型、技法上都受到了沈周的影响,并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打破了明初以来宫廷所主导的工整的花鸟画风格,标志着文人写意花鸟画形态的成熟,并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新的阶段。
  【关键词】:陈淳;花鸟画;写意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主要生活在明成化至嘉靖年间,善于写意花卉,在书法、诗文方面亦有成就,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他出生于文人士大夫家族,祖父为南京左副都御使,嗜好书画。父亲陈钥一生不曾做官,精于研究阴阳术,与文徵明交往甚密,陈淳便随文氏研习书画。正德十一年,其父去世,陈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向往隐逸的生活,画风转向沈周简逸之风,形成了其笔墨潇洒酣畅的艺术特色。
  一、陈淳花鸟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陈淳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到文徵明和沈周的影响,师古人而不拘于古人,自己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1、陈淳所处环境的影响
  陈淳的家乡位于今天的苏州,在明代时期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水道纵横,十分易于花草树木的繁殖。陈淳笔下所描绘的对象没有黄筌笔下的珍禽异草,而是老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花草,如玉兰、荷花、牡丹花、菊花、兰草、梅花、松柏、柳树等。陈淳爱石,其笔下的太湖石姿态各异,这也得益于苏州的太湖石,是文人画家经常表现的对象,他根据画面的需要作出不同的石头,为陈淳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的素材灵感。
  明朝初期社会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是政治环境严酷,不少文人士子受到杀害,士大夫们心灰意冷,选择隐逸山林,寄情于书画之中。陈淳所处的明代中期,苏州经济相对发达,对艺术进行支持,使文人画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陈淳终生不仕,不仅仅是迫于朝廷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自己隐居山林的心态。所以他的画中没有遗民画家的怨气,也没有徐渭画中的戾气,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画面轻松祥和。
  2、文徵明、沈周画风的影响
  文徵明山水、人物、花卉全能,陈淳在父亲的引荐下随文徵明学习。文徵明画风早中年较工致,晚年出现粗细两种不同风格,陈淳学的是其早中期的工致风格。《水仙》一画是现存最早的花卉作品,以及同年的《湖石花卉图》,笔调秀雅,充满了文徵明的韵味。然而陈淳旷达的人生观以及放逸的性格,使得他在艺术上摆脱了严谨的文徵明的束缚,而转向沈周之风。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绘画思想、观念以及品格吸引着陈淳,他简放自如的画风也深深吸引着陈淳,在陈淳作品的题跋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沈周的文字。他在创作题材、造型、技法上都受到了沈周的影响,这种影响几乎贯穿了陈淳的一生。
  二、陈淳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陈淳在晚年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他画面构图的空灵,诗书画的完美结合,笔墨的淡雅都达到了文人画至美的高度,这些也都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1、构图之空灵
  构图,又称“经营位置”。画面讲究气韵生动,这与构图也密不可分。“气韵绝非仅是笔墨技巧上的气韵,而成为以自己的精神融合自然的精神而将其加以表现的气韵。”[1]所以画面气韵的生动关乎了画面节奏的变化。
  陈淳花鸟画的构图以剪裁取胜,营造了一种空灵美。虽然多是一枝半叶,但是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完整的。《春花图卷》是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一幅长卷,构图闲散,注重空间与留白,花卉之间错落有致。画面由各组姿态各异的花卉组成,以折枝的形式平面展开,每一个折枝都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部分,但是画面整体又揖让有情。折枝之间的留白也十分考究,相互之间形成呼应。画面布局高低不一,既有流动性又不失画面的整体性,给观者一种流动的视觉美感,空间的留白也形成了一种节奏韵律。
  2、诗书画的完美结合
  画家在画上落款是在元代随着文人画而发展起来的,在明代以后更为盛行。综观陈淳作品我们可看出,早年陈淳喜用行楷书提款,到了五十岁左右则转为行书。他晚年喜爱用长卷形式进行创作,融诗书画于一体。他根据画面的需要配以诗词,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表露自己的艺术观点,书法与水墨画的结合使画面达到了一种秩序美。
  陈淳以草书入画,其笔下的兰花,竹叶挥洒飘逸,得益于其草书的纯熟,体现着书法的线条之美。他的水墨花鸟画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的行草书,绘画如作草书,连写的点画以及笔断意连的表现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秋花图》描绘了两种花卉,并以草书落款。花卉以淡墨表现出形态,草书用笔,不求形似,再以浓墨勾出叶筋与花蕊,使用连贯的运笔、提按表现出花瓣的厚度以及花卉之间的前后关系,枝干则以行书的用笔直接写出。画面简洁,透露着草书用笔的痕迹。
  2、设色之淡彩水墨
  陈淳的写意花鸟画分为水墨和浅设色两种,浅设色作品大部分还是以水墨为主,色彩只占一二分。到了晚年时期,他的作品便很少赋色,多为水墨写意花鸟,并提倡漫兴墨戏的方式进行创作,“故数年来所作,皆游戏水墨,不复以设色为事。”[2]
  这种不求形似的创作方式,旨在抒发画家的情感,借物抒情,为文人画家所喜爱。“墨戏”即为以游戏水墨的方式进行即兴的创作,虽为即兴之作,却也融合着画家长年以来所积累的专业技巧与生活的经验。作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自娱,陈淳在水墨写意花鸟画领域张扬了这种创作观念。他晚年时期喜欢创作长卷,有些花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些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排序。在《墨花钓艇图》中,陈淳将四季的花卉同放在一幅画中,在作品末节将冬日的雪景融合着其他季节的花卉,这也正体现着漫兴的创作观。
  陈淳写意花鸟画用笔草草,似不经意,但是却严以剪裁,打破了明初以来宫廷所主导的工整的花鸟画风格,标志着文人写意花鸟画形态的成熟,并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新的阶段。陈淳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嬗变的开启者,从生活中进行创作,确定了文人水墨花鸟画的基调。并且重视花鸟画的意趣,在技法上进行探索,将诗书画进行融合,为后来的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4
  [2]《故宫书画录(卷八)》[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馆增订本,196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代表,从“自由恋爱与礼教思想结合”、“循序渐进式的恋爱手段”、“浪漫气息的全面渗透”、“女性的高洁品性”四个特点入手,分析《诗经》中潜在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关键词】:《诗经》;浪漫主义;爱情;婚姻  说起《诗经》,必然会想到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诗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周王朝社会生活的现实之况。内容极其广泛,如同一汪清水,流淌至社会生活
期刊
【摘要】:柏拉图的《会饮》是一篇讨论爱情的名篇,柏拉图之爱的来源也在这一篇中很好的体现。在《图像学:文艺复兴研究》一书中,潘诺夫斯基对提香的名作《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进行了新柏拉图主义式的阐释,也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由《会饮》开始,将其中柏拉图之爱的描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进行对比,更深入的了解潘诺夫斯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进行图像学分析的哲学来源。  【关键词】:柏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情况和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3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其掌握和使用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结论:加强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压疮;口腔护理;新
期刊
【摘要】: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自出版以来就获得英国文学布克奖的殊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后殖民时期印度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对立与歧视。本文将作品置于斯皮瓦克“属下不能说话”的理论框架之中,从文本出发,解读作品中属下阶层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旨在重构“属下”阶层的主体性。  【关键词】:《微物之神》;斯皮瓦克;属下性;缺失与重构  引言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
期刊
一、“六法”的提出  “六法”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评画优劣。论文评画能拿出几条标准,这是不简单的事情,是文艺评论的一大进步。它表明,文艺的分类学已经脱离了模糊不清的阶段,达到概念明确的程度。这种进步变化,在美术理论方面更为显著。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期刊
【摘要】:河南作家由于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无论是作家形成的精神气质,还是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乡土生活,都渗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作品中内蕴的“共同文化性格心理”成为“文学豫军”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河南作家;乡土;文化批判;怀旧;地域文化;风俗  在特定的地域,通常会形成人类不同的活动形态、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地域风情以及群体性格,这些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
期刊
【摘要】:《孽子》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白先勇在1988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曾谈到:“《孽子》传达了作者对人的同情。这本书如果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想就在这里……《孽子》所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书中并没有什么同性恋的描写,其中的人物是一群被压迫的人。”作品中通过展示台北新花园这一特殊的聚集地,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揭示时代下的
期刊
【摘要】:《爱情十三问》是薄伽丘的早期作品,这本书提出了关于爱情的十三个问题,通过众人的讨论得到答案。本文就“爱情是付出还是占有?”、“该与何人共度爱情?”两个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爱情;付出;占有  前言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是对《十日谈》这种创作形式的尝试之作。这本书讲述了几个贵族青年乘船出海,被风暴吹到了一座古城,羁留数日,偶遇该城的几名贵族男女,便应邀参加
期刊
【摘要】:张爱玲生之不幸,造就了她的清冷孤傲性子。这一清冷孤傲反映在她的文本里,则是一个颓败荒凉的世界;以及对情爱的决然态度,和没有爱情的情爱叙说。本文就着重探讨张爱玲笔下的世俗情爱  【关键词】:张爱玲;清冷孤傲;世俗情爱  胡兰成有语:“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好像花来衫里,影落池中”[1]。苏童亦直言不讳的说:他怕张爱玲,怕到不敢读她的作品。贾平凹在则称张爱玲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柯灵先
期刊
【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艺术形象,她行事方式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就王熙凤泼辣霸气的行事风格,其管理、语言、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艺术及其理财能力展开阐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冀我们从熙凤的身上学到其行事的可贵之处。  1、泼辣霸气:凤姐被称为“凤辣子”,她自己也标榜过“凭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可见其内心深处的自信与泼辣。在宫里的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时,凤姐明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