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锌粉因其诸多优点,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和新型材料。然而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都是以高纯度锌粉为原料,成本高、设备条件要求苛刻、产物均匀性较差,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一定难度。能否找到一种原料来源方便、生产设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的制备工艺,以便进一步推广氧化锌的应用?对此我进行了探究。
一、材料准备
1.原料及试剂
氧化锌精矿(含ZnO 78%~87%,其余为Fe、Mn、Cu、Cr、Pb等杂质);浓硫酸,分析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纯;过氧化氢,分析纯;过硫酸铵,分析纯;锌粉,分析纯;草酸钠,分析纯;碳酸铵,分析纯;氨水,分析纯;尿素,化学纯;氢氧化钠,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2.主要仪器及设备
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氧化锌粉体分别用西门子公司D-50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产物晶相结构;用日本产的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及JEM2011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透所得产物的形貌及大小;用德国耐驰公司的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DSC-TG分析产物的脱水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酸浸
称取一定量的氧化锌精矿置于耐酸容器中,缓慢加入浓度为80%的浓硫酸,不断搅拌,使矿粉充分溶解。2小时后抽滤,除去酸不溶物,保留滤液。
2.氧化除铁
加热上述滤液至85℃左右,加入H2O2,匀速搅拌1小时。待溶液逐渐变黄,反应完全,继续加热煮沸10分钟。除去多余的H2O2,抽滤;除去溶液中黄褐色絮状悬浮物,保留滤液。
3.除锰
加适量过硫酸铵沉淀剂于上述滤液中,进行沉淀反应。沉淀完全后,抽滤除杂,保存滤液。
4.除重金属
将上述步骤保留的滤液升温至85℃,加入过量纯锌粉,并强力搅拌。充分反应2小时后,静置抽滤,得到硫酸锌溶液。
5.蒸发浓缩
将抽滤所得的纯净硫酸锌溶液加热蒸发,使其达到饱和浓度。然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调配成硫酸锌饱和溶液,备用。
6.前驱体的制备
加去离子水将饱和硫酸锌溶液调配到适宜浓度,用烧杯盛装,置于80℃左右的恒温水浴中,用电动搅拌器匀速搅拌。量取一定体积的沉淀剂溶液,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0.01mol/L的DBS表面活性剂,待沉淀剂溶液及DBS全部加入后继续匀速搅拌一段时间,让其充分结晶,制得ZnO粉的前驱体。
7.抽滤洗涤
先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直到用Ba(NO3)2检验滤液无沉淀出现时,再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两次。
8.干燥煅烧
对上述步骤洗涤后的样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内于110℃条件下干燥3小时,然后将其在适当温度下煅烧,得到最终产物。另一种方法则是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低于80℃下烘干,直接检测其产物。
9.产品检测及表征
用XRD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用TEM观测其产物形状、粒径及分散情况。
三、问题讨论
1.氧化锌精矿的提纯工艺分析
铅锌矿的氧化锌精矿除ZnO外,还含有Fe、Mn、Cu、Cr、Pb等杂质,为制取纯净的ZnO粉,必须先除杂。用浓硫酸浸出,杂质与Zn一起转变为离子形式。在溶液中将这些杂质逐一沉淀、除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酸浸的过程中,伴随着ZnO的浸出,锌矿粉中的杂质也以Fe2 、Fe3 、Mn2 、Cu2 、Cd2 、Pb2 等离子形态进入溶液中。溶液中Zn2 在pH=5.5时会沉淀析出,为减少Zn2 的损失,应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4左右。若pH>4,则加入少量浓硫酸,若pH<4,则加水或氧化锌矿粉调节。
(1)氧化除铁时,控制pH值是关键。由于Fe3 水解析出的pH值为1.5,Fe2 水解析出的pH值为6.65,可通过提高溶液pH值使溶液中的Fe2 、Fe3 水解完全以便过滤除去。
(2)在浸出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沉淀出土黄色泥样物质MnO(OH)2,沉淀完全后,进行抽滤,就可将Mn除去。
(3)除重金属离子采用置换法。由于锌、镉标准电极电位有一定的差别(0.36V),从理论上说可用锌粉除去溶液中的铜、镉、铅等离子。为加快反应速度,置换完全,将滤液加热至85℃左右后加入过量纯锌粉(为理论用量的1.2至1.5倍),强力搅拌。充分反应2小时后,静置抽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2.前驱体的合成条件分析
利用液相法制备ZnO粉时,颗粒的形貌对合成条件极其敏感,沉淀剂的种类、溶质浓度、DBS的用量等都可能影响最终产物的形貌。实验表明,反应时间较短时,氧化锌的结晶不太完整,所以前驱体制备的实验都以1.5小时为准。
为选择合适的沉淀工艺制备出晶须状ZnO粉,本实验先固定初始反应液ZnSO4浓度为1.25mol/L,并分别选用Na2C2O4、(NH4)2CO3、尿素和氨水、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当以Na2C2O4为沉淀剂时,最后煅烧产物全为球形粒子。用(NH4)2CO3时,所得产物主要是球形粒子,只有几根针状ZnO晶须。用尿素和氨水时可制得较多的针状ZnO晶须。只有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所得产物才是较为纯净的针状或多针状ZnO晶须。
选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改变ZnSO4浓度,并固定它与沉淀剂溶液的初始浓度比,反应后可见初始反应液ZnSO4浓度对最后煅烧产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ZnSO4溶液的浓度为1.25mol/L时,可获得成形完整且较纯净的针状ZnO粉,过低的浓度只能形成球形粒状晶粒,浓度太高时也只有球形粒状颗粒生成,且颗粒发生团聚。 3.TEM观测结果及分析
TEM观察结果如图所示。用NaOH溶液作沉淀剂,可制备出纯度较高的ZnO晶须,这可能是反应混合液中OH-浓度较大时有利于大维度生长基元的形成,ZnO晶粒在成核后易向多维方向生长,导致形成针状或多针状晶须。#4的TEM照片显示试样中几乎全为针状ZnO晶须,仅有少量为棒状、纺锤状。其针长一般为350nm至400nm,宽约25nm,长径比为14至16。
以尿素和氨水为沉淀剂,因尿素必须加热到80℃后才会释放出OH-,其反应混合液的碱性显然不如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的,所以晶粒成核后多呈球形或粒状微粒,而加入浓氨水后,混合液中OH-离子浓度显著增加,易形成针状或多角状晶须。
用(NH4)2CO3进行沉淀时,从#2的TEM图可看出所得产物主要是球形粒子,只有几根针状晶须,球形粒子粒径较小,约为30nm。当以Na2C2O4为沉淀剂时,所得的最后煅烧产物全为球形或方形粒子,其粒径为40nm左右,且颗粒明显,分散均匀。可见,若想制备均匀分散的球形ZnO粉颗粒,Na2C2O4不失为较好的沉淀剂。
此外,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对最终产物的粒子尺寸及分布也有较大影响。当反应物浓度很低时,由于晶核生长速度高于成核速度,既使粒子尺寸长大,也不利于ZnO晶核向多维方向发展,#5的TEM图就表明此时针状晶须不多,大都是球状或方形颗粒,且略有团聚。
当反应物浓度过高时,虽然反应瞬间晶核形成速度很快,但因粒子密度高,布朗运动使得粒子由于相互碰撞而长大,团聚现象加重,根本就没有晶须生成。ZnSO4初始浓度为2mol/L时所得产物就是如此(如#6)。
当反应物初始浓度适中时,则有利于晶粒成核并向多维方向生长,#4试样所得晶须就较纯净。可见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并控制ZnSO4初始浓度为1.25mol/L时,可得到结晶完好且较为纯净的ZnO粉。未煅烧的#4样品粉末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所制备的ZnO粉大都呈单分散一维棒状(#4-1),这些棒的直径为30至50 nm,长度可达500 nm,既有针尖状的末端结构,也有弧状的结构,还有少许纳米棒因末端聚集在一起,呈向四周发散的纳米棒团簇(#4-2)。
4.XRD检测结果与分析
将晶须较纯净的#3、#4样品及80℃以下温度烘干的#4样品作XRD分析,通过与JCPDS卡片36-1451对比表明:两个样品皆为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纯相ZnO,无其他杂质相存在,且衍射峰较尖锐,结晶性良好。
四、实验结论
1.以氧化锌精矿为原料,通过浓硫酸浸出可将ZnO及杂质都转变为离子形式,不溶于酸的沉淀物往往就是杂质,从而使酸浸过程成为整个工作的关键。
2.铁的价态影响了其沉淀条件,工作时,通过加H2O2使亚铁离子氧化成高价铁离子,并通过控制溶液pH值提高除铁效果。
3.以过硫酸铵除锰,反应较为彻底,能很好地除去锰杂质。加入过量纯锌粉并强力搅拌,经静置抽滤、除重金属后可得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4.控制适当的条件,采取合适的添加剂,可得到不同形貌的ZnO前驱体沉淀物,对其烘干、煅烧,可获得不同形貌的ZnO粉体。
5.用XRD及TG-DSC检测低温烘干的以NaOH为沉淀剂形成的ZnO前驱体,发现从溶液中就可直接沉淀出柱状ZnO,这一实验现象可能开辟了一条制备氧化锌粉体的新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工业化前景。(指导老师:豆朝晖)
一、材料准备
1.原料及试剂
氧化锌精矿(含ZnO 78%~87%,其余为Fe、Mn、Cu、Cr、Pb等杂质);浓硫酸,分析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纯;过氧化氢,分析纯;过硫酸铵,分析纯;锌粉,分析纯;草酸钠,分析纯;碳酸铵,分析纯;氨水,分析纯;尿素,化学纯;氢氧化钠,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2.主要仪器及设备
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氧化锌粉体分别用西门子公司D-50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产物晶相结构;用日本产的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及JEM2011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透所得产物的形貌及大小;用德国耐驰公司的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DSC-TG分析产物的脱水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酸浸
称取一定量的氧化锌精矿置于耐酸容器中,缓慢加入浓度为80%的浓硫酸,不断搅拌,使矿粉充分溶解。2小时后抽滤,除去酸不溶物,保留滤液。
2.氧化除铁
加热上述滤液至85℃左右,加入H2O2,匀速搅拌1小时。待溶液逐渐变黄,反应完全,继续加热煮沸10分钟。除去多余的H2O2,抽滤;除去溶液中黄褐色絮状悬浮物,保留滤液。
3.除锰
加适量过硫酸铵沉淀剂于上述滤液中,进行沉淀反应。沉淀完全后,抽滤除杂,保存滤液。
4.除重金属
将上述步骤保留的滤液升温至85℃,加入过量纯锌粉,并强力搅拌。充分反应2小时后,静置抽滤,得到硫酸锌溶液。
5.蒸发浓缩
将抽滤所得的纯净硫酸锌溶液加热蒸发,使其达到饱和浓度。然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调配成硫酸锌饱和溶液,备用。
6.前驱体的制备
加去离子水将饱和硫酸锌溶液调配到适宜浓度,用烧杯盛装,置于80℃左右的恒温水浴中,用电动搅拌器匀速搅拌。量取一定体积的沉淀剂溶液,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0.01mol/L的DBS表面活性剂,待沉淀剂溶液及DBS全部加入后继续匀速搅拌一段时间,让其充分结晶,制得ZnO粉的前驱体。
7.抽滤洗涤
先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直到用Ba(NO3)2检验滤液无沉淀出现时,再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两次。
8.干燥煅烧
对上述步骤洗涤后的样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内于110℃条件下干燥3小时,然后将其在适当温度下煅烧,得到最终产物。另一种方法则是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低于80℃下烘干,直接检测其产物。
9.产品检测及表征
用XRD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用TEM观测其产物形状、粒径及分散情况。
三、问题讨论
1.氧化锌精矿的提纯工艺分析
铅锌矿的氧化锌精矿除ZnO外,还含有Fe、Mn、Cu、Cr、Pb等杂质,为制取纯净的ZnO粉,必须先除杂。用浓硫酸浸出,杂质与Zn一起转变为离子形式。在溶液中将这些杂质逐一沉淀、除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酸浸的过程中,伴随着ZnO的浸出,锌矿粉中的杂质也以Fe2 、Fe3 、Mn2 、Cu2 、Cd2 、Pb2 等离子形态进入溶液中。溶液中Zn2 在pH=5.5时会沉淀析出,为减少Zn2 的损失,应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4左右。若pH>4,则加入少量浓硫酸,若pH<4,则加水或氧化锌矿粉调节。
(1)氧化除铁时,控制pH值是关键。由于Fe3 水解析出的pH值为1.5,Fe2 水解析出的pH值为6.65,可通过提高溶液pH值使溶液中的Fe2 、Fe3 水解完全以便过滤除去。
(2)在浸出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沉淀出土黄色泥样物质MnO(OH)2,沉淀完全后,进行抽滤,就可将Mn除去。
(3)除重金属离子采用置换法。由于锌、镉标准电极电位有一定的差别(0.36V),从理论上说可用锌粉除去溶液中的铜、镉、铅等离子。为加快反应速度,置换完全,将滤液加热至85℃左右后加入过量纯锌粉(为理论用量的1.2至1.5倍),强力搅拌。充分反应2小时后,静置抽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2.前驱体的合成条件分析
利用液相法制备ZnO粉时,颗粒的形貌对合成条件极其敏感,沉淀剂的种类、溶质浓度、DBS的用量等都可能影响最终产物的形貌。实验表明,反应时间较短时,氧化锌的结晶不太完整,所以前驱体制备的实验都以1.5小时为准。
为选择合适的沉淀工艺制备出晶须状ZnO粉,本实验先固定初始反应液ZnSO4浓度为1.25mol/L,并分别选用Na2C2O4、(NH4)2CO3、尿素和氨水、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当以Na2C2O4为沉淀剂时,最后煅烧产物全为球形粒子。用(NH4)2CO3时,所得产物主要是球形粒子,只有几根针状ZnO晶须。用尿素和氨水时可制得较多的针状ZnO晶须。只有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所得产物才是较为纯净的针状或多针状ZnO晶须。
选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改变ZnSO4浓度,并固定它与沉淀剂溶液的初始浓度比,反应后可见初始反应液ZnSO4浓度对最后煅烧产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ZnSO4溶液的浓度为1.25mol/L时,可获得成形完整且较纯净的针状ZnO粉,过低的浓度只能形成球形粒状晶粒,浓度太高时也只有球形粒状颗粒生成,且颗粒发生团聚。 3.TEM观测结果及分析
TEM观察结果如图所示。用NaOH溶液作沉淀剂,可制备出纯度较高的ZnO晶须,这可能是反应混合液中OH-浓度较大时有利于大维度生长基元的形成,ZnO晶粒在成核后易向多维方向生长,导致形成针状或多针状晶须。#4的TEM照片显示试样中几乎全为针状ZnO晶须,仅有少量为棒状、纺锤状。其针长一般为350nm至400nm,宽约25nm,长径比为14至16。
以尿素和氨水为沉淀剂,因尿素必须加热到80℃后才会释放出OH-,其反应混合液的碱性显然不如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的,所以晶粒成核后多呈球形或粒状微粒,而加入浓氨水后,混合液中OH-离子浓度显著增加,易形成针状或多角状晶须。
用(NH4)2CO3进行沉淀时,从#2的TEM图可看出所得产物主要是球形粒子,只有几根针状晶须,球形粒子粒径较小,约为30nm。当以Na2C2O4为沉淀剂时,所得的最后煅烧产物全为球形或方形粒子,其粒径为40nm左右,且颗粒明显,分散均匀。可见,若想制备均匀分散的球形ZnO粉颗粒,Na2C2O4不失为较好的沉淀剂。
此外,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对最终产物的粒子尺寸及分布也有较大影响。当反应物浓度很低时,由于晶核生长速度高于成核速度,既使粒子尺寸长大,也不利于ZnO晶核向多维方向发展,#5的TEM图就表明此时针状晶须不多,大都是球状或方形颗粒,且略有团聚。
当反应物浓度过高时,虽然反应瞬间晶核形成速度很快,但因粒子密度高,布朗运动使得粒子由于相互碰撞而长大,团聚现象加重,根本就没有晶须生成。ZnSO4初始浓度为2mol/L时所得产物就是如此(如#6)。
当反应物初始浓度适中时,则有利于晶粒成核并向多维方向生长,#4试样所得晶须就较纯净。可见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并控制ZnSO4初始浓度为1.25mol/L时,可得到结晶完好且较为纯净的ZnO粉。未煅烧的#4样品粉末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所制备的ZnO粉大都呈单分散一维棒状(#4-1),这些棒的直径为30至50 nm,长度可达500 nm,既有针尖状的末端结构,也有弧状的结构,还有少许纳米棒因末端聚集在一起,呈向四周发散的纳米棒团簇(#4-2)。
4.XRD检测结果与分析
将晶须较纯净的#3、#4样品及80℃以下温度烘干的#4样品作XRD分析,通过与JCPDS卡片36-1451对比表明:两个样品皆为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纯相ZnO,无其他杂质相存在,且衍射峰较尖锐,结晶性良好。
四、实验结论
1.以氧化锌精矿为原料,通过浓硫酸浸出可将ZnO及杂质都转变为离子形式,不溶于酸的沉淀物往往就是杂质,从而使酸浸过程成为整个工作的关键。
2.铁的价态影响了其沉淀条件,工作时,通过加H2O2使亚铁离子氧化成高价铁离子,并通过控制溶液pH值提高除铁效果。
3.以过硫酸铵除锰,反应较为彻底,能很好地除去锰杂质。加入过量纯锌粉并强力搅拌,经静置抽滤、除重金属后可得纯净的硫酸锌溶液。
4.控制适当的条件,采取合适的添加剂,可得到不同形貌的ZnO前驱体沉淀物,对其烘干、煅烧,可获得不同形貌的ZnO粉体。
5.用XRD及TG-DSC检测低温烘干的以NaOH为沉淀剂形成的ZnO前驱体,发现从溶液中就可直接沉淀出柱状ZnO,这一实验现象可能开辟了一条制备氧化锌粉体的新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工业化前景。(指导老师:豆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