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转色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199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诱导转色的重要外因是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在叶色由绿转黄变白的过程中,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鲜、干重明显下降,分蘖速度减慢,数量减少,生长受到一定抑制。此种性状可用于进行生物调控分蘖和群体结构。
其他文献
通过对杨凌行道树的现状调查,分析杨凌行道树的特点,认为杨凌目前应用的行道树存在种类偏少,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比例不当,骨干树种不突出等不足。在对杨凌道路绿化调查分析基础上
利用棉花枯萎病(Fusariun oxysporun f.sp vasinfectum)人工病圃连续种植感病棉岱16,经多年选育成对枯萎病抗性提高的岱16变易系。对岱16及其变异后代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病菌毒素敏感性测定及维管束解剖学研究。
小麦千粒重与平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5^*,r=0.507^*),与平均灌浆速度,充实指数和穗下茎维管刺数量呈级显著正相关(r=0.604^**,r=0.829^**,r=0.635^**)。籽粒最大体积与平均净化同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8^**),与穗下茎维管束数
选海兰、海赛克斯、罗曼、尼克、亚发、金惠星、宝万斯、伊莉莎等8个褐壳蛋鸡品种进行72周龄饲养对比测定。结果表明:8品种入舍鸡产蛋量平均为17.45kg,其中海兰、尼克、罗曼、
在甘肃省陇南、陇东、中部和河西等4个自然区调查到农田害鼠28种,分属啮齿目和兔形目,其中仓鼠科12种,鼠科7种,松鼠科和鼠兔科各3种,兔科2种,跳鼠科1种。通过对5种主要害鼠发生规律的研究及大
以卵丘/颗粒细胞单层作为共培养饲养层,比较了体外受精胚、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和体细胞核移植胚在几种培养液中体外发育能力,以期筛选出较适合体细胞克隆胚胎的体外培养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不同小麦品种花期叶面喷施MS增抗剂、丰收素及481,有显著的促粒增重和增产效应。每穗增加0.5 ̄3.3粒;每粒平均日增重0.1346 ̄0.5110mg;穗重增加41.81 ̄109.78mg;每穗干物质日积累量灌浆前期较对照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法,对螺旋藻培养液中NaHCO3、尿素和KH2PO4的最佳浓度及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从中得出三因素的最佳浓度为:NaHCO3 13.79~14.60 g/L,尿素0.1
1992年7月底至8月初,选陕西关中有代表性农户5幢蛋鸡舍,进行舍温、笼温、相对湿度、照度、气流、氨气测定。对2个饮水点的水质、pH、化学耗氧量(COD)、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10μm土壤颗粒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4和0.6750,与〈1μm粘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254和0.7329;有机质和全氮在泥沙中的富集现象主要由侵蚀泥沙〈1μm粘粒富集造成;坡度与侵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