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体制改革深化的进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结构性的不可持续问题,从而也在社会治理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情况,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专业方法的引入,将会解除社会治理遇到的瓶颈,推动社会治理的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30-01
一、社会治理的转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因为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国内产业发展方式的制约,我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结构性的不可持续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的关系网络更加复杂,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社会管理就成了对社会成员所认定的“破坏稳定”行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在诸多实践中,这种社会服务只是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而社会治理是相关各方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基于共识而对相关事务进行管理,是一种合作共治。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然都是政府在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应对结果,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不同的关注点在于思路和方法不同,社会治理更符合现代国家推崇的民主思想。所以,社会治理可以说是是社会管理的发展和升级,它是与现代国家制度和现代治理思想相联接的。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
(一)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关系协调、社会稳定的状态,它是社会管理者极力追求的最佳状态。在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直接个体服务,解决个体所遇到的问题,简介减少了激化社会问题的威胁,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工作相对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更强调改变环境、完善制度的宏观手段,因此,社会工作是从更深层次上来维持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互相接纳的状态,社会成员之间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社会工作强调社会互动,致力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传统行政工作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
自2006年,我国不断地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在诸多领域中提供服务的专门人员,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其宗旨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本质是一种以利他主为指导的助人活动,强调用优势和增能的视角来对待受助者。社会工作的首要功能就是对社会弱势人群提供救性服务,鼓励基层群众通过参与公共政策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和社会福祉的公平。
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具有相关的统一性:首先,社会工作追求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福利;其次,社会工作可以科学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最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有益于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的升级。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改变社会治理中传统的救助思维,帮助弱势群体最终能够自助。在社会治理中融入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和制度,那么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三、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讨
社会工作既是一项科学的助人方法,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当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在现今,如果只有社会治理体制,而没有专业化、科学化的治理方法,那么社会治理将很难实现其目标。
(一)为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困难群体的生存处境,主要是满足基本衣食住行等低层次需求,其次就是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帮助,使其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在微观层面上来,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在为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协助其摆脱困境,还要发掘其自身潜能。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政策干预和政策实施,努力为弱势人群的利益保障作斗争,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公平。
(二)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利于社会和谐。
我国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交替的阶段,城市移民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较低,流动人口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而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政策路径帮助流动人口改变身份:一方面,培养并强化流动人口的自身能力,不仅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提升其城市适应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专业方法帮助流动人口了解并适应城市生活,矫正其负面的自我评价,从而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社区融入可以带动社会融合,通过专业的社区工作来带动流动人口依托社区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三)推动社会政策的合理完善,利于社会进步。
对于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常常会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在充分了解现有政策和民众切身诉求的基础上,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可行性分析而提出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主要靠自上而下的强制约束来实现维稳,而社会治理强调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彻落实于社会服务工作中,改变理念,创新方式,从防范、控制型治理向服务型社会转变,社会工作通过影响政策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纪德尚.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社会建设,2015,2(1):60-67
[2]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J].理论探索,2015,5(1):49-57
[3]周昌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以服务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4,(2):53-58
[4]马克林.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15,(1):102-106
[5]陈成文.论加强社会工作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J].社会工作,2014,(2):19-25
[6]陈成文.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J].山东社会科学,2015,(1):77-82
[7]顾东辉.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同构演绎[J].社会工与管理作,2014,(3):11-13
作者简介:李竹馨,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30-01
一、社会治理的转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因为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国内产业发展方式的制约,我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结构性的不可持续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的关系网络更加复杂,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社会管理就成了对社会成员所认定的“破坏稳定”行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在诸多实践中,这种社会服务只是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而社会治理是相关各方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基于共识而对相关事务进行管理,是一种合作共治。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然都是政府在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应对结果,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不同的关注点在于思路和方法不同,社会治理更符合现代国家推崇的民主思想。所以,社会治理可以说是是社会管理的发展和升级,它是与现代国家制度和现代治理思想相联接的。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
(一)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关系协调、社会稳定的状态,它是社会管理者极力追求的最佳状态。在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直接个体服务,解决个体所遇到的问题,简介减少了激化社会问题的威胁,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工作相对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更强调改变环境、完善制度的宏观手段,因此,社会工作是从更深层次上来维持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互相接纳的状态,社会成员之间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社会工作强调社会互动,致力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传统行政工作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
自2006年,我国不断地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在诸多领域中提供服务的专门人员,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其宗旨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本质是一种以利他主为指导的助人活动,强调用优势和增能的视角来对待受助者。社会工作的首要功能就是对社会弱势人群提供救性服务,鼓励基层群众通过参与公共政策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和社会福祉的公平。
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具有相关的统一性:首先,社会工作追求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福利;其次,社会工作可以科学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最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有益于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的升级。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改变社会治理中传统的救助思维,帮助弱势群体最终能够自助。在社会治理中融入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和制度,那么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三、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讨
社会工作既是一项科学的助人方法,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当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在现今,如果只有社会治理体制,而没有专业化、科学化的治理方法,那么社会治理将很难实现其目标。
(一)为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困难群体的生存处境,主要是满足基本衣食住行等低层次需求,其次就是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帮助,使其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在微观层面上来,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在为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协助其摆脱困境,还要发掘其自身潜能。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政策干预和政策实施,努力为弱势人群的利益保障作斗争,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公平。
(二)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利于社会和谐。
我国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交替的阶段,城市移民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较低,流动人口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而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政策路径帮助流动人口改变身份:一方面,培养并强化流动人口的自身能力,不仅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提升其城市适应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专业方法帮助流动人口了解并适应城市生活,矫正其负面的自我评价,从而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社区融入可以带动社会融合,通过专业的社区工作来带动流动人口依托社区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三)推动社会政策的合理完善,利于社会进步。
对于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常常会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在充分了解现有政策和民众切身诉求的基础上,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可行性分析而提出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主要靠自上而下的强制约束来实现维稳,而社会治理强调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彻落实于社会服务工作中,改变理念,创新方式,从防范、控制型治理向服务型社会转变,社会工作通过影响政策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纪德尚.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社会建设,2015,2(1):60-67
[2]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J].理论探索,2015,5(1):49-57
[3]周昌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以服务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4,(2):53-58
[4]马克林.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15,(1):102-106
[5]陈成文.论加强社会工作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J].社会工作,2014,(2):19-25
[6]陈成文.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J].山东社会科学,2015,(1):77-82
[7]顾东辉.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同构演绎[J].社会工与管理作,2014,(3):11-13
作者简介:李竹馨,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