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形态、ER 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与孕激素的比值(E2/P)、泌乳素(PRL)、睾酮(T)、乳腺组织形态和乳腺组织E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进行造模。针刺组:将大鼠固定,分别围刺第2对左右乳房后,接通电针仪持续刺激30 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 min;三苯氧胺组予三苯氧胺1.8 mg/kg灌胃治疗,1次/d,共30 d。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对乳房乳腺组织中ER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E2/P: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乳腺组织ER表达: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显著降低,AOD值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缩小乳头直径,改善血清E2/P、PRL、T紊乱状态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ER表达的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教学实际,特别是目前相关行业对应用型移动通信人才的渴求,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分析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堂教学
目的 构建兔Akt1短发卡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靶向Akt1基因RNA干扰对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经预实验挑选2条有效短发卡RNA转染入原代培养日本大耳白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