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震前兆重点监视区域之一,NW 向梅山-龙河口断裂、金寨-东汤池断裂、青山-晓天断裂都与郯庐断裂带交汇于此段,该段有大量的温泉出露,温泉水氡测项记录到了一些大震的同震响应、震后效应,也捕捉到了一些区域地震的前兆异常。为了更好地监视郯庐断裂带断层的活动,引进了跨断层土壤气监测新技术,探索郯庐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提炼适合郯庐断裂带特点的前兆异常监测与震情跟踪新技术。
其他文献
实践表明,大震前的异常扰动现象已被高精度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到。如Lacaste ET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和证实了汶川地震前1—2天内存在周期为4—8 s的重力扰动,Gphone重力仪监测到日本M_S9.0大震前的连续观测重力异常和高频扰动,以及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到的汤加M_W7.6地震和海地M_W7.0地震前的"震前扰动"现象。到目前为止,有关重力仪记录到的震前"重力扰动"及宽频带地震仪等
2013年第9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发表“海平面变化诱发地震与海底滑坡”(Sea—level—induced seismicity and submarine landslide occurrence)的论文,文章指出研究人员调查
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生。无论是自然事件(如飓风、洪水或者地震)、流行疾病,或者一个故意的或偶然的人为事件(如恐怖袭击或者火灾),所造成的后果都可能
根据收集的欧洲科学院地球科学可持续发展讨论会的资料,综述了地球科学及其研究对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介绍了综合性的地球科学研究课题和地球信息技术系统的工作进展。
"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共享数据系统是为了管理该计划产生的天然地震等多种类型的海量观测数据而建立,在实现对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的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基于Oracle大型数据库技术、ArcGIS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对共享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并采用成熟的B/S结构、MVC三层架构模式和Java语言作为系统开发基础。本文对共享数据库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开发体系进行了介
本文以“昆明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子项目——“04昆深工程”为例,介绍了人工地震探测工程的主要实施技术、在城市和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人工爆破工作的困难
针对基于欧洲板块观测系统(EPOS)、加强美国和欧盟环境基础设施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COOPEUS)、欧洲地震风险评估和减灾基础设施研究网(NERA)和欧洲地震学观测和研究设施(ORFEUS)等项
引言 文部科学省作为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的事业局,在圆满推进地震本部的各项审议和活动的同时,还把减轻地震、海啸灾害作为目标,从事配备海底观测网、南海
根据地震科技文献管理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了《地震科技文献分类标引规则》,弥补了地震科技文献管理中的一项空白,规范了地震科技文献分类标引的原则、基本规则和深度控制。
通过美国加州林火期间的地震、CO气体监测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地震对气候干燥、林火的发生以及CO气体浓度变化存在重要影响;对比分析日本3·11地震前后的海洋表面温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