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风生水起了近400年的外销市场,
红茶在其原产地中国实在太寂寞了,
哪怕金骏眉已经飙升到了8800元的高价。
从1662年凯瑟琳公主端着一杯正山小种红茶
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起,中国的红茶就在等待,
它等的不只是金骏眉这样的新贵传奇,
更是普通茶客们打开感官,
给它机会,回归家园,重拾辉煌。
{武夷红茶}
桐木关红茶功夫
红茶鼻祖是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已是共识。在正山小种之后红茶出现了闽红三大工夫以及浙江的祁红、云南的滇红、江西的宁红等品种,还有从正山小种学走工艺的印度红茶、锡兰(斯里兰卡)红茶、台湾红茶等。世界红茶的大家庭就这样构成。
红茶是怎样出现的?在桐木关,每个茶农都能讲个传说给你听,而这个传说,在《中国茶经》里有明确的记载。
人们一般把红茶出现的时间定在明末。传说是这样的:明末一支李自成的农民军从江西顺着分水关到福建,长途跋涉越过桐木关后,天色渐晚,这些农民军便驻扎在庙湾小村的农民家中。当时正值初春,农民家中到处都晾着白天摘下来的茶青,准备晚上炒制绿茶。农民军疲乏了,便在茶青上和衣而卧。天亮之后,农民军开拔,被他们睡过的茶青变了,许多茶叶的边缘变成了棕红色。庙湾的茶农们叫苦不迭,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只好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将茶用锅炒了,再用松木熏干,试着泡了,发现茶汤色红蕴有异香(桂圆香)。茶农抱着试试的心态把这茶拿去卖,没想到居然卖出去了,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年还有人出高价要买这个茶。“这个茶”,就是红茶。
世界上很多事情出自巧合,特别是新的发明,往往因为歪打正着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东西。红茶就是如此。
红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陈德华总说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茶生产中最简单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作为武夷山茶科所的所长,经常到保护区里去指导茶农们生产红茶。
红茶的制作工艺有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其中小种红茶要加一道过红锅(杀青)工序。
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村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而山深林密,中午才有太阳光照射,因此,红茶一般采用室内萎凋或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又叫加温萎凋为“焙菁”,各自然村都有或大或小专门焙菁用的“菁楼”。菁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菁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菁席上,定时翻抖。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菁(红菁)。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二三次,整个过程1.5—2小时。日光萎凋则视阳光的强弱和鲜叶本身是晴天菁或雨天菁而定,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到室内进行凉菁,其效果更佳。
20世纪初小种红茶是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坑,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的斜角,中间挖成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而后重快,茶汁黏腻,稍带香味即可。脚揉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20世纪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揉捻的目的之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揉出,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其二是茶汁溢出,粘于条表增进色香味浓度。其三为使芽叶紧卷成条,外形更美观。
红茶的发酵是比较重要的工艺,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发酵时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或木箱内,上盖麻布或厚布,并用力压紧,置于火炉灶边或烘菁楼上加温约6—8小时,待有8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味并带清香,即可取出过红锅。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它的作用在于钝化酶促氧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达到茶汤红亮、滋味浓厚、蒸发部分青草气味物质、保持香气甜纯的目的。小种红茶最后一道工艺是烘焙,把发酵完成的茶坯均匀抖散薄摊于水筛上,再将水筛放在菁楼的吊架上,下烧松柴明火,开始火温要高,约经3小时后,扑灭部分松柴明火,使火小烟大,让茶坯吸附松烟,促成小种红茶特有的松烟香味。
当地的老茶人回忆说,在1949年之前烘焙红茶最辛苦,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菁楼”,只是在室外架一个架子,水筛一层层叠上去,下面再烧火。下半夜打个瞌睡,一不小心一架茶就烧成一大堆篝火。
{武夷红茶}
正山小种的寂寞坚持]
在去桐木庙湾的路上,能感受到那种“能出好茶”的山光水色。特别是水,清澈无比,将水底的石头都浸泡得洁白。在武夷山红茶最大的生产厂家元正茶叶有限公司的院子里,有一棵珍贵的红豆杉,树下溪流缓缓而过,那溪水干净得让我惊呆了。
这家厂家的老板叫江元勋,是传说中的正山小种传人江氏的后代。桐木村的江墩、庙湾自然村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江墩因江姓而名,江姓自宋末定居江墩至今有廿四代五百多年,其家族世代经营茶叶。关于农民军的故事,有文字附会为他们家的传奇。江元勋拿出他们江家的族谱,细说他们家族和红茶的渊源。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桐木庙湾不仅仅是江家一家做红茶。当然现在的桐木庙湾也不止江元勋一家在做红茶,但江元勋是将红茶事业做到最大的。许多人敬佩他,因他耐住了寂寞,选择了坚持。
红茶的寂寞似乎与生俱来。它虽原产中国,但其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市场的青睐。当铁观音如日中天的时候,江元勋是很寂寞的。据说每一次要参加有关茶叶的博览会,他都要给人家送茶才行。
中国红茶在世界茶叶市场上的寂寞身影更令人神伤。世界茶叶市场一直是被红茶掌控的,也正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出现,才有了红茶的横扫天下。但中国红茶在世界茶叶版图上所占据的位置,与它在红茶历史上的地位,早就不匹配了。
1662年,当桐木关的茶农用他们结实的脚丫揉制着清香的茶青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吉利的一场世纪婚礼上,一位叫凯瑟琳的葡萄牙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时候,她手上端着的不是葡萄酒,而是汤色如同葡萄酒一样红郁的正山小种红茶。
武夷山的茶农也不知道,就因为这红茶,法国皇后的侍卫官由于偷出部分茶汁而被处死。而且在后来的历史里,因为红茶爆发过两场战争,一场是英国和荷兰人争夺红茶贸易权的战争,另一场则是因红茶贸易不平衡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
凯瑟琳公主在出嫁时把中国红茶作为高贵饮料带到英国,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皇室传播开来,而后成为欧洲全民时尚。红茶的供不应求,红茶引发的贸易冲突,又引出了一个名叫福钧(又译福琼)的英国绅士,就是这个绅士乔装打扮潜入武夷山,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偷走了茶叶的机密。随着武夷红茶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越来越大,以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再也不能忍受花大量的白银从中国进口红茶,一方面他们派出经济间谍从武夷山盗走了红茶的品种和制作技艺,另一方面他们又向中国输出鸦片,以求得贸易的平衡。
中国红茶在世界上的贸易史,其实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19世纪在红茶发展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是印度在1834年开始试种茶,1839年印度红茶在伦敦上市,仅60年时间,1900年印度红茶便把武夷山红茶垄断世界市场的地位取而代之,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在世界市场上,武夷山红茶就此没落。
在中国市场,红茶的时来运转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2005年在江元勋的试茶室里,就喝到了他刚刚试制出来的金骏眉和银骏眉,当时的价格大约1000元左右。而现在呢?市场价是8800元。关于金骏眉,行业内议论很多,但金骏眉提高了红茶的知名度和市场价格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当年的铁观音,运用各种茶王赛将知名度和市场都带动起来,茶农富裕了,地方(县域)经济搞活了,也是好事。
{武夷红茶}
金骏眉的市场传奇
2010年春天,还是在江元勋的试茶室里,江元勋拿出头春的金骏眉,讲述金骏眉是如何诞生的故事。
正山小种是一个传说,金骏眉却是事实。
江元勋说是在2005年夏初,他和两位北京的客人张先生、阎先生饭后在公司门口草坪竹林间纳凉聊天,看见同村的一个茶妇持刀镰前往茶园整理茶地,北京友人问此人去做何事,由此又说起茶事来。北京张先生说正山红茶怎么都是些老传统,为何不学绿茶类做些高端红茶,让他带到北京去送高端的客人。
这个建议让江元勋摇头。因为春茶季节已经过去,芽头不整齐,大小不一,做出来的茶品质难以保证,所以江元勋没有信心。但是懂茶的客人很坚持,还提出要用小茶的芽头来做。于是江元勋叫住了那茶妇,要求她下午帮忙采些芽尖来,并开40元工资于她。傍晚,憨实的茶妇采了1.5斤茶芽尖归来,江元勋随即叫人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由于茶青数量太少,萎凋以后只能叫几人同时用手搓揉,再进行发酵,当时就有蜜糖香出现,待发酵后,即刻用火炭进行烘焙,得茶干三两,焙干后顿时觉得有新发现:第一其香气独特;第二色泽黑黄相间,绒毛显现,条形犹如海马状(中药名)。
第二天,江元勋等人共同开泡品尝,顿觉此茶香气满室,有蜜香、薯香、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并且甘甜回味悠久、爽口滑喉。这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状,置于茶盘中似奔腾之骏马,于是众人为其取名。北京来的张先生说崇山峻岭之中才能出此好茶,江元勋说绿茶类中好茶有叫寿眉、珍眉等等,为何不将此茶也命名为眉类,综合茶的外形色泽,可取名为金骏眉:金者,贵重之物,色黄而亮也;峻(骏)之意因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同时“骏”有外形似马(海马状)及奔腾的寓意,而参与制作者梁骏德的名字正巧有“骏”字;眉乃寿者长久之意。最终,江元勋等人决定将此茶定名金骏眉,次于金骏眉的一芽一叶的茶便称为银骏眉。第二年(2006年),江元勋于谷雨前茶芽生长时正式试产,2007年正式投产。几年下来,这种高端红茶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福建的茶客人人都说金骏眉,都以拥有一泡金骏眉而神气。在北京,社会名流也知道福建的武夷山有一种稀有的红茶,价格非常。
这三四年,福建茶市场满地都是金骏眉。真假亦难分。
问江元勋如何评价市场的这种现象,江元勋说,关于金骏眉的生产标准武夷山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不久就将出台。如果要他说,他认为生产金骏眉要有几个标准。金骏眉是清明至谷雨之间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手工采摘,每天一女工只能采芽尖约2千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需数万颗芽尖。金骏眉的产品标准是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关于桐木关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三港乘车北行11.6公里,即福建省的最北端——桐木关。这里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著名的桐木关大峡谷位于武夷山风景区西部,九曲溪上游,全长达40余公里,从皮坑口至大王宫约15公里,距风景区28公里,峡谷相对落差300米,两岸为花岗岩地貌,山谷内山回水转,有不少自然奇景。桐木关海拔高度1100米,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现为公路),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
如何挑选红茶
选茶时要看外形,还要品尝。红茶颜色以乌润、均匀为好,枯红则差,条索紧结。冲泡后,汤色红浓显金圈,香气持久甚至带糖味,无异味。若茶叶中有粗老气、青气、闷气、老火气,则该茶较差。
红茶在其原产地中国实在太寂寞了,
哪怕金骏眉已经飙升到了8800元的高价。
从1662年凯瑟琳公主端着一杯正山小种红茶
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起,中国的红茶就在等待,
它等的不只是金骏眉这样的新贵传奇,
更是普通茶客们打开感官,
给它机会,回归家园,重拾辉煌。
{武夷红茶}
桐木关红茶功夫
红茶鼻祖是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已是共识。在正山小种之后红茶出现了闽红三大工夫以及浙江的祁红、云南的滇红、江西的宁红等品种,还有从正山小种学走工艺的印度红茶、锡兰(斯里兰卡)红茶、台湾红茶等。世界红茶的大家庭就这样构成。
红茶是怎样出现的?在桐木关,每个茶农都能讲个传说给你听,而这个传说,在《中国茶经》里有明确的记载。
人们一般把红茶出现的时间定在明末。传说是这样的:明末一支李自成的农民军从江西顺着分水关到福建,长途跋涉越过桐木关后,天色渐晚,这些农民军便驻扎在庙湾小村的农民家中。当时正值初春,农民家中到处都晾着白天摘下来的茶青,准备晚上炒制绿茶。农民军疲乏了,便在茶青上和衣而卧。天亮之后,农民军开拔,被他们睡过的茶青变了,许多茶叶的边缘变成了棕红色。庙湾的茶农们叫苦不迭,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只好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将茶用锅炒了,再用松木熏干,试着泡了,发现茶汤色红蕴有异香(桂圆香)。茶农抱着试试的心态把这茶拿去卖,没想到居然卖出去了,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年还有人出高价要买这个茶。“这个茶”,就是红茶。
世界上很多事情出自巧合,特别是新的发明,往往因为歪打正着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东西。红茶就是如此。
红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陈德华总说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茶生产中最简单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作为武夷山茶科所的所长,经常到保护区里去指导茶农们生产红茶。
红茶的制作工艺有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其中小种红茶要加一道过红锅(杀青)工序。
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村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而山深林密,中午才有太阳光照射,因此,红茶一般采用室内萎凋或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又叫加温萎凋为“焙菁”,各自然村都有或大或小专门焙菁用的“菁楼”。菁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菁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菁席上,定时翻抖。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菁(红菁)。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二三次,整个过程1.5—2小时。日光萎凋则视阳光的强弱和鲜叶本身是晴天菁或雨天菁而定,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到室内进行凉菁,其效果更佳。
20世纪初小种红茶是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坑,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的斜角,中间挖成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而后重快,茶汁黏腻,稍带香味即可。脚揉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20世纪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揉捻的目的之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使茶汁揉出,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其二是茶汁溢出,粘于条表增进色香味浓度。其三为使芽叶紧卷成条,外形更美观。
红茶的发酵是比较重要的工艺,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发酵时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或木箱内,上盖麻布或厚布,并用力压紧,置于火炉灶边或烘菁楼上加温约6—8小时,待有8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味并带清香,即可取出过红锅。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它的作用在于钝化酶促氧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达到茶汤红亮、滋味浓厚、蒸发部分青草气味物质、保持香气甜纯的目的。小种红茶最后一道工艺是烘焙,把发酵完成的茶坯均匀抖散薄摊于水筛上,再将水筛放在菁楼的吊架上,下烧松柴明火,开始火温要高,约经3小时后,扑灭部分松柴明火,使火小烟大,让茶坯吸附松烟,促成小种红茶特有的松烟香味。
当地的老茶人回忆说,在1949年之前烘焙红茶最辛苦,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菁楼”,只是在室外架一个架子,水筛一层层叠上去,下面再烧火。下半夜打个瞌睡,一不小心一架茶就烧成一大堆篝火。
{武夷红茶}
正山小种的寂寞坚持]
在去桐木庙湾的路上,能感受到那种“能出好茶”的山光水色。特别是水,清澈无比,将水底的石头都浸泡得洁白。在武夷山红茶最大的生产厂家元正茶叶有限公司的院子里,有一棵珍贵的红豆杉,树下溪流缓缓而过,那溪水干净得让我惊呆了。
这家厂家的老板叫江元勋,是传说中的正山小种传人江氏的后代。桐木村的江墩、庙湾自然村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江墩因江姓而名,江姓自宋末定居江墩至今有廿四代五百多年,其家族世代经营茶叶。关于农民军的故事,有文字附会为他们家的传奇。江元勋拿出他们江家的族谱,细说他们家族和红茶的渊源。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桐木庙湾不仅仅是江家一家做红茶。当然现在的桐木庙湾也不止江元勋一家在做红茶,但江元勋是将红茶事业做到最大的。许多人敬佩他,因他耐住了寂寞,选择了坚持。
红茶的寂寞似乎与生俱来。它虽原产中国,但其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市场的青睐。当铁观音如日中天的时候,江元勋是很寂寞的。据说每一次要参加有关茶叶的博览会,他都要给人家送茶才行。
中国红茶在世界茶叶市场上的寂寞身影更令人神伤。世界茶叶市场一直是被红茶掌控的,也正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出现,才有了红茶的横扫天下。但中国红茶在世界茶叶版图上所占据的位置,与它在红茶历史上的地位,早就不匹配了。
1662年,当桐木关的茶农用他们结实的脚丫揉制着清香的茶青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吉利的一场世纪婚礼上,一位叫凯瑟琳的葡萄牙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时候,她手上端着的不是葡萄酒,而是汤色如同葡萄酒一样红郁的正山小种红茶。
武夷山的茶农也不知道,就因为这红茶,法国皇后的侍卫官由于偷出部分茶汁而被处死。而且在后来的历史里,因为红茶爆发过两场战争,一场是英国和荷兰人争夺红茶贸易权的战争,另一场则是因红茶贸易不平衡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
凯瑟琳公主在出嫁时把中国红茶作为高贵饮料带到英国,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皇室传播开来,而后成为欧洲全民时尚。红茶的供不应求,红茶引发的贸易冲突,又引出了一个名叫福钧(又译福琼)的英国绅士,就是这个绅士乔装打扮潜入武夷山,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偷走了茶叶的机密。随着武夷红茶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越来越大,以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再也不能忍受花大量的白银从中国进口红茶,一方面他们派出经济间谍从武夷山盗走了红茶的品种和制作技艺,另一方面他们又向中国输出鸦片,以求得贸易的平衡。
中国红茶在世界上的贸易史,其实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19世纪在红茶发展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是印度在1834年开始试种茶,1839年印度红茶在伦敦上市,仅60年时间,1900年印度红茶便把武夷山红茶垄断世界市场的地位取而代之,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在世界市场上,武夷山红茶就此没落。
在中国市场,红茶的时来运转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2005年在江元勋的试茶室里,就喝到了他刚刚试制出来的金骏眉和银骏眉,当时的价格大约1000元左右。而现在呢?市场价是8800元。关于金骏眉,行业内议论很多,但金骏眉提高了红茶的知名度和市场价格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当年的铁观音,运用各种茶王赛将知名度和市场都带动起来,茶农富裕了,地方(县域)经济搞活了,也是好事。
{武夷红茶}
金骏眉的市场传奇
2010年春天,还是在江元勋的试茶室里,江元勋拿出头春的金骏眉,讲述金骏眉是如何诞生的故事。
正山小种是一个传说,金骏眉却是事实。
江元勋说是在2005年夏初,他和两位北京的客人张先生、阎先生饭后在公司门口草坪竹林间纳凉聊天,看见同村的一个茶妇持刀镰前往茶园整理茶地,北京友人问此人去做何事,由此又说起茶事来。北京张先生说正山红茶怎么都是些老传统,为何不学绿茶类做些高端红茶,让他带到北京去送高端的客人。
这个建议让江元勋摇头。因为春茶季节已经过去,芽头不整齐,大小不一,做出来的茶品质难以保证,所以江元勋没有信心。但是懂茶的客人很坚持,还提出要用小茶的芽头来做。于是江元勋叫住了那茶妇,要求她下午帮忙采些芽尖来,并开40元工资于她。傍晚,憨实的茶妇采了1.5斤茶芽尖归来,江元勋随即叫人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由于茶青数量太少,萎凋以后只能叫几人同时用手搓揉,再进行发酵,当时就有蜜糖香出现,待发酵后,即刻用火炭进行烘焙,得茶干三两,焙干后顿时觉得有新发现:第一其香气独特;第二色泽黑黄相间,绒毛显现,条形犹如海马状(中药名)。
第二天,江元勋等人共同开泡品尝,顿觉此茶香气满室,有蜜香、薯香、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并且甘甜回味悠久、爽口滑喉。这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状,置于茶盘中似奔腾之骏马,于是众人为其取名。北京来的张先生说崇山峻岭之中才能出此好茶,江元勋说绿茶类中好茶有叫寿眉、珍眉等等,为何不将此茶也命名为眉类,综合茶的外形色泽,可取名为金骏眉:金者,贵重之物,色黄而亮也;峻(骏)之意因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同时“骏”有外形似马(海马状)及奔腾的寓意,而参与制作者梁骏德的名字正巧有“骏”字;眉乃寿者长久之意。最终,江元勋等人决定将此茶定名金骏眉,次于金骏眉的一芽一叶的茶便称为银骏眉。第二年(2006年),江元勋于谷雨前茶芽生长时正式试产,2007年正式投产。几年下来,这种高端红茶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福建的茶客人人都说金骏眉,都以拥有一泡金骏眉而神气。在北京,社会名流也知道福建的武夷山有一种稀有的红茶,价格非常。
这三四年,福建茶市场满地都是金骏眉。真假亦难分。
问江元勋如何评价市场的这种现象,江元勋说,关于金骏眉的生产标准武夷山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不久就将出台。如果要他说,他认为生产金骏眉要有几个标准。金骏眉是清明至谷雨之间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手工采摘,每天一女工只能采芽尖约2千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需数万颗芽尖。金骏眉的产品标准是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关于桐木关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三港乘车北行11.6公里,即福建省的最北端——桐木关。这里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著名的桐木关大峡谷位于武夷山风景区西部,九曲溪上游,全长达40余公里,从皮坑口至大王宫约15公里,距风景区28公里,峡谷相对落差300米,两岸为花岗岩地貌,山谷内山回水转,有不少自然奇景。桐木关海拔高度1100米,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现为公路),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
如何挑选红茶
选茶时要看外形,还要品尝。红茶颜色以乌润、均匀为好,枯红则差,条索紧结。冲泡后,汤色红浓显金圈,香气持久甚至带糖味,无异味。若茶叶中有粗老气、青气、闷气、老火气,则该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