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汉语学习的效果。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汉语能力更是直接通过阅读来提升和体现啊,听说读写是汉语学习的四个方面,而阅读是新疆少数民族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汉语,阅读也是他们提升汉语听、说和写的基础。基于此,必须要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从而为汉语水平的提升提供条件。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提升
在信息时代,汉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汉语阅读能力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汉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其他三个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语言环境不是官方汉语,汉语阅读能力以及汉语水平都相对较低,同时汉语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对任何汉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困难。基于此,要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首先就要提升汉语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转变传统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他们所接触的日常语言环境不是汉语,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汉语的学习,汉语的阅读能力也也较弱。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在词汇量方面,汉语词汇是汉语阅读的基础,更是理解文章的重要踏板,若是在一篇阅读文章中全是陌生的词汇势必会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会影响阅读的效率,长期薄弱的词汇量导致的阅读理解力差,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二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汉语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表面的汉字,二是理解汉字组成的句子文章背后的含义,文化知识才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要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要积累丰富的汉文化知识,显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上还存在不足,直接影响了阅读水平。三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汉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在长期的坚持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没有制定一个合适的阅读目标和计划,教师也没有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指定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四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课堂的依赖性较强。当前在汉语教材中阅读所占的比重本身较小,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少之又少,一般都采取上课教学的方式,阅读课不留课后作业。基于此,学生一般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自律性差,且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1、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汉语词汇是汉语阅读的基础,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阅读的首要障碍就是生词,生词量大一方面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汉语词汇量,引导学生多学习汉语生词,尽可能多地掌握汉语字词及其含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猜”的方法,根据现有的词汇量、知识水平以及上下文的语境含义来猜测生僻词的含义,从而在阅读中拓展词汇,又在阅读训练中提升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创新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课程中导入环节是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如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来为学生展示导入的内容,使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更容易感受到趣味,在情境中接受到汉语文化信息。如在《桂林山水》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美景图片、潺潺声音以及宣传视频来向学生呈现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美景,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去阅读文字,找寻文章中形容美景的有没句子。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来回摆动头脑,来回重复阅读,要训练学生阅读的集中性,注意阅读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的理解。其次,训练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是边阅读边思考边理解地最好方式,同时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阅读才能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阅读课程的重视程度,做好教学设计,课后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任务,避免学生过于依赖阅读课堂,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积累得更多,训练得更多,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4、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能力提升还有一个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和基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对汉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有所不足,这成为阅读中的一个短板,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思想。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汉文化知识,在知识积累中形成一种敏锐的阅读语感,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核心实质上是思维能力,语言只是外在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学生自身的思维,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把握阅读的规律,理解阅读的思想。而阅读视野的拓展也是阅读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之,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策略结合共同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当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升阅读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来小.初探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3):167.
[2] 房玉霞.公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以新疆警察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03):66-70.
[3] 多里坤·呼达拜尔干.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46-247.
[4] 班振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06):118-119.
作者简介:
古丽皮亞·阿布来提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 法律系 国语老师 助理讲师,1986年10月出生,女,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国语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提升
在信息时代,汉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汉语阅读能力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汉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其他三个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语言环境不是官方汉语,汉语阅读能力以及汉语水平都相对较低,同时汉语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对任何汉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困难。基于此,要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首先就要提升汉语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转变传统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他们所接触的日常语言环境不是汉语,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汉语的学习,汉语的阅读能力也也较弱。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在词汇量方面,汉语词汇是汉语阅读的基础,更是理解文章的重要踏板,若是在一篇阅读文章中全是陌生的词汇势必会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会影响阅读的效率,长期薄弱的词汇量导致的阅读理解力差,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二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汉语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表面的汉字,二是理解汉字组成的句子文章背后的含义,文化知识才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要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要积累丰富的汉文化知识,显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上还存在不足,直接影响了阅读水平。三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汉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在长期的坚持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没有制定一个合适的阅读目标和计划,教师也没有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指定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四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课堂的依赖性较强。当前在汉语教材中阅读所占的比重本身较小,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少之又少,一般都采取上课教学的方式,阅读课不留课后作业。基于此,学生一般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自律性差,且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1、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汉语词汇是汉语阅读的基础,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阅读的首要障碍就是生词,生词量大一方面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汉语词汇量,引导学生多学习汉语生词,尽可能多地掌握汉语字词及其含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猜”的方法,根据现有的词汇量、知识水平以及上下文的语境含义来猜测生僻词的含义,从而在阅读中拓展词汇,又在阅读训练中提升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创新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课程中导入环节是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如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来为学生展示导入的内容,使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更容易感受到趣味,在情境中接受到汉语文化信息。如在《桂林山水》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美景图片、潺潺声音以及宣传视频来向学生呈现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美景,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去阅读文字,找寻文章中形容美景的有没句子。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来回摆动头脑,来回重复阅读,要训练学生阅读的集中性,注意阅读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的理解。其次,训练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是边阅读边思考边理解地最好方式,同时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阅读才能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阅读课程的重视程度,做好教学设计,课后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任务,避免学生过于依赖阅读课堂,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积累得更多,训练得更多,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4、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能力提升还有一个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和基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对汉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有所不足,这成为阅读中的一个短板,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思想。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汉文化知识,在知识积累中形成一种敏锐的阅读语感,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核心实质上是思维能力,语言只是外在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学生自身的思维,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把握阅读的规律,理解阅读的思想。而阅读视野的拓展也是阅读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之,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策略结合共同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当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升阅读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来小.初探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3):167.
[2] 房玉霞.公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以新疆警察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03):66-70.
[3] 多里坤·呼达拜尔干.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46-247.
[4] 班振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06):118-119.
作者简介:
古丽皮亞·阿布来提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 法律系 国语老师 助理讲师,1986年10月出生,女,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国语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