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原根亲文化是血脉亲缘认同的文化,本质上是对文化的追属和心理的认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以及重要的人文价值。重视对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以河南信阳地区为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思考。同时中原根亲文化对于根在中原的海内外同胞间也有很大影响,具有情感维系和认同的功能。研究中原根亲文化有利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中原根亲文化;河南信阳;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27 -02
一、中原根亲文化的内涵
“中原”意为“天下之中”。广义的中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狭义的中原主要指今天的河南省所辖的行政区域。作为中原根亲文化发源地,河南信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文化底蕴深厚。“根亲”指的是姓氏同源同脉的延续,族邦同渊同宗的联谊,族群同根同缘的亲情,故土同居同食的熏染。“根亲文化”就是由根亲而发生、发展的一种追族索缘,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其主旨是追求仁爱与和谐统一,本质上是对文化的追属和心理的认同。中原根亲文化是从寻根文化中发展过来的,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根亲文化是维系根在中原的海内外同胞间的精神纽带,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政治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其他延续性特征的文化根源,也是河南信阳地区根据自己丰厚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和根在中原的海内外同胞不断回到祖地寻根问祖的现象提出的。如今中原根亲文化的发展是由血脉亲缘认同向文化认同扩展,由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扩展。中原根亲文化具有五种特点:一是地缘性。“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亲”是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语言、风俗、习惯、信仰上都带有浓厚的原始祖地色彩。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二是继承性。讲究同根起源,一脉相承。在姓氏、语言、习俗上表现尤为突出。三是开放性。“中原根亲文化”不是文化的单向流动,还有反向吸收、融合、影响当地文化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四是民间性。“中原根亲文化”包含主要的内容都是以民间形式传承传播的,姓氏文化以民间族谱的形式传承等等民间特色十分明显。五是和谐性。“中原根亲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家族源流的整体和谐与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原根亲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能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原根亲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共存、反对分裂维护统一、、重诺守信等等。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学校通过简单的灌输,并不能使学生很好的从本质上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关注到中原文化以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三、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中原根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相同之处。
中原根亲文化的核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相结合的追求仁爱,统一、和谐为主的文化,追求家族源流的整体和谐与发展,进而扩展到家乡、祖地及整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它对河南地区一直发挥着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所以,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功能是相同的。
(二)中原根亲文化的相关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平台。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形式化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提倡知行合一,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以至于知行不能很好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知”向“行”转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必须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达到内化的效果。河南针对根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拜祖大典等。这些实践活动与河南地区的学生联系紧密,很容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很好的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四、中原根亲文化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原根亲文化开发的有限性。
近年,中原根亲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与各界学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但更多的是与河南信阳的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而忽视它的文化教育功能。政府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的特点与经济政策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寻亲活动”、“文化交流节”等。对中原根亲文化的发展存在挖掘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形式单一等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丰富。
(二)中原根亲文化利用的有限性。
中原根亲文化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原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来看并没有发挥出其作用,道德教育功能相应得到了减弱。在信阳地区的学校教学体系中地方文化优势不甚明显。关于中原根亲文化的相关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模式。部分教育者会随机、生硬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根亲文化的效用。
(三)中原根亲文化研究的有限性。
目前,对中原根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还是开发、挖掘,对根亲文化内涵拓展不足,主要存在内容不精练,科学性、教育性不强等等。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推动作用。 五、中原根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发挥中原根亲文化的教育功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是要在正确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进行了解,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解决实际思想问题。
(二)长期性原则。
河南信阳地区学生身处丰富的中原历史文化中,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根亲文化经过发展自身也具有长期性。把中原根亲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形成一个相对有效的模式。
(三)循序渐进原则。
信阳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设备、教育环境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中原根亲文化的有效运用并不能一蹴而就。盲目借鉴、跟风其他地方的教学经验并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教育者需要对中原根亲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学习之后对学生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
六、中原根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我国的部分教育者严重缺乏课程意识,教学任务就是教授书本知识。课程意识即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方面。教育者的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树立课程意识能有效帮助教育者将中原根亲文化创新性的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统一灌输教育方式转为多元化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民主化。学校要鼓励优秀教师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研究成果运用与教学。对于主动学习探究中原文化资源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应给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
中原根亲文化中包含的许多中华民族精神及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把这种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同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结构。开设中原根亲文化相关课程内容上要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教学方式上要贴近学生,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是学生认识到中原文化的厚重。中原根亲文化资源相关课程使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包括中原根亲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河南地区的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在中原根亲文化的熏陶,就需要社会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必然会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也更容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的载体,其次以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促进建设和谐团结的社会、培育“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是需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从中原根亲文化里吸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内容,形成自身独特的治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民族出版社,2002
[2]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崔信生.根亲文化的概念、内涵、发展与创新[J].寻根,2015(1)
[5]张新斌.根亲文化的讨论与思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4(03)
[6]付玉成.信阳市根亲文化资源探究[J].成功(教育版),2011(1)
[7]张新斌.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中原寻根三十年的记忆与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ZYXS108)
作者简介:范小慧(1992—),女,汉族,郑州,研究生在读,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关键词:中原根亲文化;河南信阳;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27 -02
一、中原根亲文化的内涵
“中原”意为“天下之中”。广义的中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狭义的中原主要指今天的河南省所辖的行政区域。作为中原根亲文化发源地,河南信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文化底蕴深厚。“根亲”指的是姓氏同源同脉的延续,族邦同渊同宗的联谊,族群同根同缘的亲情,故土同居同食的熏染。“根亲文化”就是由根亲而发生、发展的一种追族索缘,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其主旨是追求仁爱与和谐统一,本质上是对文化的追属和心理的认同。中原根亲文化是从寻根文化中发展过来的,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根亲文化是维系根在中原的海内外同胞间的精神纽带,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政治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其他延续性特征的文化根源,也是河南信阳地区根据自己丰厚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和根在中原的海内外同胞不断回到祖地寻根问祖的现象提出的。如今中原根亲文化的发展是由血脉亲缘认同向文化认同扩展,由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扩展。中原根亲文化具有五种特点:一是地缘性。“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亲”是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语言、风俗、习惯、信仰上都带有浓厚的原始祖地色彩。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二是继承性。讲究同根起源,一脉相承。在姓氏、语言、习俗上表现尤为突出。三是开放性。“中原根亲文化”不是文化的单向流动,还有反向吸收、融合、影响当地文化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四是民间性。“中原根亲文化”包含主要的内容都是以民间形式传承传播的,姓氏文化以民间族谱的形式传承等等民间特色十分明显。五是和谐性。“中原根亲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家族源流的整体和谐与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原根亲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能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原根亲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共存、反对分裂维护统一、、重诺守信等等。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学校通过简单的灌输,并不能使学生很好的从本质上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关注到中原文化以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三、中原根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中原根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相同之处。
中原根亲文化的核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相结合的追求仁爱,统一、和谐为主的文化,追求家族源流的整体和谐与发展,进而扩展到家乡、祖地及整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它对河南地区一直发挥着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所以,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功能是相同的。
(二)中原根亲文化的相关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平台。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形式化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提倡知行合一,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以至于知行不能很好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知”向“行”转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必须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达到内化的效果。河南针对根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拜祖大典等。这些实践活动与河南地区的学生联系紧密,很容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很好的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四、中原根亲文化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原根亲文化开发的有限性。
近年,中原根亲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与各界学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但更多的是与河南信阳的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而忽视它的文化教育功能。政府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的特点与经济政策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寻亲活动”、“文化交流节”等。对中原根亲文化的发展存在挖掘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形式单一等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丰富。
(二)中原根亲文化利用的有限性。
中原根亲文化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原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来看并没有发挥出其作用,道德教育功能相应得到了减弱。在信阳地区的学校教学体系中地方文化优势不甚明显。关于中原根亲文化的相关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模式。部分教育者会随机、生硬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根亲文化的效用。
(三)中原根亲文化研究的有限性。
目前,对中原根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还是开发、挖掘,对根亲文化内涵拓展不足,主要存在内容不精练,科学性、教育性不强等等。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推动作用。 五、中原根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发挥中原根亲文化的教育功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是要在正确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进行了解,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解决实际思想问题。
(二)长期性原则。
河南信阳地区学生身处丰富的中原历史文化中,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根亲文化经过发展自身也具有长期性。把中原根亲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形成一个相对有效的模式。
(三)循序渐进原则。
信阳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设备、教育环境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中原根亲文化的有效运用并不能一蹴而就。盲目借鉴、跟风其他地方的教学经验并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教育者需要对中原根亲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学习之后对学生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
六、中原根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我国的部分教育者严重缺乏课程意识,教学任务就是教授书本知识。课程意识即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方面。教育者的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树立课程意识能有效帮助教育者将中原根亲文化创新性的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统一灌输教育方式转为多元化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民主化。学校要鼓励优秀教师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研究成果运用与教学。对于主动学习探究中原文化资源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应给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
中原根亲文化中包含的许多中华民族精神及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把这种文化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同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结构。开设中原根亲文化相关课程内容上要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教学方式上要贴近学生,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是学生认识到中原文化的厚重。中原根亲文化资源相关课程使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包括中原根亲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河南地区的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在中原根亲文化的熏陶,就需要社会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必然会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也更容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的载体,其次以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促进建设和谐团结的社会、培育“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是需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从中原根亲文化里吸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内容,形成自身独特的治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民族出版社,2002
[2]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崔信生.根亲文化的概念、内涵、发展与创新[J].寻根,2015(1)
[5]张新斌.根亲文化的讨论与思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4(03)
[6]付玉成.信阳市根亲文化资源探究[J].成功(教育版),2011(1)
[7]张新斌.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中原寻根三十年的记忆与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ZYXS108)
作者简介:范小慧(1992—),女,汉族,郑州,研究生在读,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