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在转型升级的物联网和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以培养“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为抓手,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30-02
1 背景
2015年初,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抢马桶盖,拉开了有关消费国际产品的争论大幕。近年来国内的中产阶级掀起了马拉松跑步热,可他们脚下的专业跑鞋,几乎都是美国的跑鞋等等……我们口中曾引以为傲的GDP世界排名第二、多家全球企业500强、钢产量世界第一等并不能让我们强大的购买力在全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获得尊严。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乃至社会繁荣都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给中国制造业提出的行动指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而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不够重视,迫切需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
2 “工匠精神”的演变和内涵
说起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提到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虽然相隔甚远,但生产的产品质量一流,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本的生产习惯相融—细致。因此,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瑞士的手表等等享誉全球,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辈出、品牌辈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他们都在传承了宝贵的“工匠精神”,立足本行,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在解放前,我国上海、天津、武汉、广州、东三省等各地工业以租界为龙头逐渐兴起;解放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很多工厂里实行师徒制,工人师傅根据手艺分八个等级(即八等级工制度)。当时八级工社会地位很高,工资和大学里的教授差不多。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企业涌入国内,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彩电、汽车……等标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一个接一个被组装出来。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为工人队伍的主力军,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基本被边缘化。
拥有一流的工匠,才能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将“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精造”。而“中国精造”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还需要培养几千万一流的工匠,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企业根深蒂固的文化,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而作为培养企业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怎样脚踏实地培养工匠则任重而道远。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3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职业展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置身于职业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下面拟结合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3.1 服务地方经济,培育院系文化,凸显时代特色
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尽快从扩大规模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效益,走内涵发展道路。《无锡市現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为目标,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无锡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物联网工程学院设有三个系:信息技术系、机电技术系和传感技术系,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主要培养三年制大专层次的物联网和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配合无锡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将企业文化和地方文化引入院系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着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融职业与技术于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院系精神。
3.2 加快物质文化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凸显职业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是院系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大到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小到教室和宿舍的环境的布置,宣传栏的张贴以及学生的仪容仪表等,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即是院系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院系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 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也是院系文化的特色和物质基础。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为物联网工程学院建立了计算机组装、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软件项目开发、网站规划与开发、电子装配等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为一体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在建设院系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老师和学生精心挑选亲自布置,既有前沿的行业信息,又有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介绍,还有学生参加省市大赛的获奖证书和优秀的学生作品等等。通过院系专业特色环境的熏陶,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踏入社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
3.3 着力精神文化建设,实行校企合作,凸显专业特色
院系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院系师生共同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其核心就是工作学习中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1) 以课堂教学為主阵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课堂教学是开展院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例如物联网工程学院与无锡信捷电气有限公司开展充分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由教师、师傅以及教学专家等共同参与。从一个个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参与、到最后的完成等,学生现场观摩企业师傅的亲自示范并亲自体验,对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更深刻地认识,从而对将来工作的企业及从事的工作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学校与企业交流的平台
物联网工程学院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乃至学生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尽量与企业接轨力争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以物联网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首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邀请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走进学院举办讲座、开展企业文化论坛让师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趋势等情况,加深师生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其次,学院精心组织下企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调查研究并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也可以让师生参观企业并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
3) 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院系文化
首先,结合专业创建学生创意工作室。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动手能力强、乐于创新创业的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包括专利申请、项目申报、成果总结等方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热情高涨,人数高达50%以上。其次,在素质教育方面倡导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参加传媒社、创业社等多个社团,组织博士大讲堂、篮球赛、登山环保义工、义务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
3.4 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创办创新创业平台,凸显发展特色
行为文化建设是指院系师生员工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学院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院系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学院创新地创办了“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开办了集创新资讯、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其中一个是创新资讯平台:主要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资讯及工作动态;另一个是教育管理平台:主要完成招募学生、师生间互动交流等功能。
3.5 规范制度文化建设,优化激励机制,凸显人文特色
物联网工程学院先后制订了《物联网工程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专业特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等等,特别是学院修订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折算成相应学分,并作为推荐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这些制度不仅保障了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更能着力于以人为本,凸显制度文化建设的人文特色。
总之,“工匠精神”这样宝贵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而且,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种培养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应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育人主体的作用。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努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Z].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Z].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4]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Z].
[5]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Z].
[6]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34号)[Z].
[7] 《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锡政发〔2015〕293号)[Z].
[8] 《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9]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锡政发〔2015〕294号)[Z].
[10] 涂仕媛, 曹乃龙, 肖凤翔. 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J].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1(8).
[11] 唐永泽, 傅瑞林.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J]. 教育与职业, 2005(26):4-6.
[12]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Z].
[通联编辑:谢媛媛]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30-02
1 背景
2015年初,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抢马桶盖,拉开了有关消费国际产品的争论大幕。近年来国内的中产阶级掀起了马拉松跑步热,可他们脚下的专业跑鞋,几乎都是美国的跑鞋等等……我们口中曾引以为傲的GDP世界排名第二、多家全球企业500强、钢产量世界第一等并不能让我们强大的购买力在全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获得尊严。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乃至社会繁荣都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给中国制造业提出的行动指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而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不够重视,迫切需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
2 “工匠精神”的演变和内涵
说起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提到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虽然相隔甚远,但生产的产品质量一流,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本的生产习惯相融—细致。因此,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瑞士的手表等等享誉全球,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辈出、品牌辈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他们都在传承了宝贵的“工匠精神”,立足本行,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在解放前,我国上海、天津、武汉、广州、东三省等各地工业以租界为龙头逐渐兴起;解放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很多工厂里实行师徒制,工人师傅根据手艺分八个等级(即八等级工制度)。当时八级工社会地位很高,工资和大学里的教授差不多。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企业涌入国内,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彩电、汽车……等标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一个接一个被组装出来。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为工人队伍的主力军,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基本被边缘化。
拥有一流的工匠,才能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将“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精造”。而“中国精造”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还需要培养几千万一流的工匠,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企业根深蒂固的文化,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而作为培养企业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怎样脚踏实地培养工匠则任重而道远。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3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职业展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置身于职业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下面拟结合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3.1 服务地方经济,培育院系文化,凸显时代特色
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尽快从扩大规模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效益,走内涵发展道路。《无锡市現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为目标,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无锡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物联网工程学院设有三个系:信息技术系、机电技术系和传感技术系,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主要培养三年制大专层次的物联网和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配合无锡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将企业文化和地方文化引入院系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着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融职业与技术于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院系精神。
3.2 加快物质文化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凸显职业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是院系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大到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小到教室和宿舍的环境的布置,宣传栏的张贴以及学生的仪容仪表等,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即是院系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院系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 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也是院系文化的特色和物质基础。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为物联网工程学院建立了计算机组装、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软件项目开发、网站规划与开发、电子装配等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为一体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在建设院系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老师和学生精心挑选亲自布置,既有前沿的行业信息,又有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介绍,还有学生参加省市大赛的获奖证书和优秀的学生作品等等。通过院系专业特色环境的熏陶,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踏入社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
3.3 着力精神文化建设,实行校企合作,凸显专业特色
院系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院系师生共同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其核心就是工作学习中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1) 以课堂教学為主阵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课堂教学是开展院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例如物联网工程学院与无锡信捷电气有限公司开展充分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由教师、师傅以及教学专家等共同参与。从一个个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参与、到最后的完成等,学生现场观摩企业师傅的亲自示范并亲自体验,对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更深刻地认识,从而对将来工作的企业及从事的工作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学校与企业交流的平台
物联网工程学院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乃至学生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尽量与企业接轨力争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以物联网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首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邀请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走进学院举办讲座、开展企业文化论坛让师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趋势等情况,加深师生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其次,学院精心组织下企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调查研究并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也可以让师生参观企业并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
3) 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院系文化
首先,结合专业创建学生创意工作室。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动手能力强、乐于创新创业的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包括专利申请、项目申报、成果总结等方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热情高涨,人数高达50%以上。其次,在素质教育方面倡导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参加传媒社、创业社等多个社团,组织博士大讲堂、篮球赛、登山环保义工、义务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
3.4 开展行为文化建设,创办创新创业平台,凸显发展特色
行为文化建设是指院系师生员工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学院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院系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学院创新地创办了“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开办了集创新资讯、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其中一个是创新资讯平台:主要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资讯及工作动态;另一个是教育管理平台:主要完成招募学生、师生间互动交流等功能。
3.5 规范制度文化建设,优化激励机制,凸显人文特色
物联网工程学院先后制订了《物联网工程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专业特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等等,特别是学院修订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和管理办法》,对于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折算成相应学分,并作为推荐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这些制度不仅保障了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更能着力于以人为本,凸显制度文化建设的人文特色。
总之,“工匠精神”这样宝贵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而且,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种培养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应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育人主体的作用。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努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Z].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Z].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4]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Z].
[5]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Z].
[6]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34号)[Z].
[7] 《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锡政发〔2015〕293号)[Z].
[8] 《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9]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锡政发〔2015〕294号)[Z].
[10] 涂仕媛, 曹乃龙, 肖凤翔. 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J].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1(8).
[11] 唐永泽, 傅瑞林.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J]. 教育与职业, 2005(26):4-6.
[12]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Z].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