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灵的沃土播下鲜花的种子。
一次,我到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级听课。当时,老师正在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开导学生回答问题。
聆听中,我发现,老师把问题提出后却遇到了尴尬——
老师问:“在一片大森林里,生活着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猪,有一天,小兔子采到一朵鲜花来到小猴子和小猪面前,你们说,它会把这朵花送给谁呢?”
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送给小猴子。”
“为什么呀?”老师问。
“因为小猪太脏了,小猴子很可爱。”
“假如突然跑来一只大灰狼,要吃它们,小猴子爬到树上躲了起来,而小猪呢,它临危不惧,拿起一根木棒与大灰狼进行搏斗,最后打跑了大灰狼,保护了小兔子,你们说,小兔子应该把鲜花送给谁?”
孩子们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仍有大部分学生回答:“送给小猴子。”这个回答显然背离了老师的愿望,我捏了一把汗,不是为孩子们的“无知”,而是担心老师会“独断专行”,强迫孩子们回答“应该把鲜花送给小猪,因为它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令我欣慰的是,对于孩子们的“错误”回答,老师并没有立刻就否定。只见她面带微笑,在启发孩子们:“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小猴子,你们从小就看过《西游记》动画片,动画片里的猴王孙悟空真可爱,他除魔降妖,护送唐僧取经。还有,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带你们到动物园看猴子,它们的顽皮可爱给你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你们会喜欢。不过,你们想想,如果孙悟空没有火眼金睛,不能识别妖魔鬼怪,也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与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终战胜它们,唐僧还能完成取经的任务吗?”
孩子们回答:“不能。”
老师满意地笑了,继续诱导说:“刚才老师问你们,小猪为保护小兔子和大灰狼进行搏斗,你们说它勇敢吗?”
孩子们回答:“勇敢。”
老师趁热打铁:“那么,小猴子不管小兔子,它爬到树上躲了起来,你们说它这样做对吗?”
孩子们又迟疑了,有的回答:“不对。”
有的说:“小猴子不爬到树上,被大灰狼吃了怎么办?”
面对这种局面,老师始终没有给予“纠正”,尽管这堂课上到结束,孩子们也没有齐声回答说:“小兔子应该把鲜花送给小猪。”但我认为,这堂课老师讲得非常成功。因为她懂得尊重和呵护孩子们的天性,她绕了那么一个大圈子,虽然最终没有抵达自己所期望的那个“闪光的答案”,可是她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鲜嫩的天性幼芽。
(西江月摘自《教育导报》)
一次,我到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级听课。当时,老师正在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开导学生回答问题。
聆听中,我发现,老师把问题提出后却遇到了尴尬——
老师问:“在一片大森林里,生活着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猪,有一天,小兔子采到一朵鲜花来到小猴子和小猪面前,你们说,它会把这朵花送给谁呢?”
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送给小猴子。”
“为什么呀?”老师问。
“因为小猪太脏了,小猴子很可爱。”
“假如突然跑来一只大灰狼,要吃它们,小猴子爬到树上躲了起来,而小猪呢,它临危不惧,拿起一根木棒与大灰狼进行搏斗,最后打跑了大灰狼,保护了小兔子,你们说,小兔子应该把鲜花送给谁?”
孩子们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仍有大部分学生回答:“送给小猴子。”这个回答显然背离了老师的愿望,我捏了一把汗,不是为孩子们的“无知”,而是担心老师会“独断专行”,强迫孩子们回答“应该把鲜花送给小猪,因为它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令我欣慰的是,对于孩子们的“错误”回答,老师并没有立刻就否定。只见她面带微笑,在启发孩子们:“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小猴子,你们从小就看过《西游记》动画片,动画片里的猴王孙悟空真可爱,他除魔降妖,护送唐僧取经。还有,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带你们到动物园看猴子,它们的顽皮可爱给你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你们会喜欢。不过,你们想想,如果孙悟空没有火眼金睛,不能识别妖魔鬼怪,也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与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终战胜它们,唐僧还能完成取经的任务吗?”
孩子们回答:“不能。”
老师满意地笑了,继续诱导说:“刚才老师问你们,小猪为保护小兔子和大灰狼进行搏斗,你们说它勇敢吗?”
孩子们回答:“勇敢。”
老师趁热打铁:“那么,小猴子不管小兔子,它爬到树上躲了起来,你们说它这样做对吗?”
孩子们又迟疑了,有的回答:“不对。”
有的说:“小猴子不爬到树上,被大灰狼吃了怎么办?”
面对这种局面,老师始终没有给予“纠正”,尽管这堂课上到结束,孩子们也没有齐声回答说:“小兔子应该把鲜花送给小猪。”但我认为,这堂课老师讲得非常成功。因为她懂得尊重和呵护孩子们的天性,她绕了那么一个大圈子,虽然最终没有抵达自己所期望的那个“闪光的答案”,可是她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鲜嫩的天性幼芽。
(西江月摘自《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