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了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存在,然而直到1982年 Hamada 等人在酵母至脊椎动物中均发现 poly(dT-dG)n 核心序列的多拷贝之后,人们对微卫星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才有了深入了解.近年来,随着PCR 技术及凝胶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微卫星标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并发展成为继 RFLP 之后的第二代分子标记.经典的家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形态性状标记因其自身固有的一些特点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遗传育种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