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本文从工学结合的角度,首先浅谈了笔者对工学结合课程的理解,其次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一般步骤,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最后架构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结构图和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图。
[关键词]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4 . 043
[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4 - 0123- 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此为契机,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还没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笔者就自己的体会及实践,谈谈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问题。
一、对工学结合课程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构建有效的“工学结合”课程必须正确理解其课程的内涵与目标;积极研究职业资格框架和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1.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层次认识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它是指课程体系开发;从中观上讲,是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从微观上讲,指每个教学项目、教学情境以及课业的开发。
2. 工学结合课程打破了三段式的学科课程体系
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之间相互递进,以系统知识体系为着眼点来架构课程结构。而工学结合课程不再沿用这种模式,摒弃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将所有的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通过项目或情境来实现教学。
3.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结果不是形成职业培训
目前,有人认为,开展工学结合,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将公共基础课等不直接影响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全部删除,学生只需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开展实际操作即可。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不是对原有学科性课程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按前述的方式去架构课程体系,那“职业教育”就变成了“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现实选择
目前,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问题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它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科学课程观的迷失、职业资格和课程标准研究的缺乏、学科课程的影响、师资力量的限制、评价维度的单一、经验总结的忽略、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要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践行教育部16号文件。笔者认为,可先进行不完全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将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集中放在专业及综合课程上,等到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其他条件后,再实施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二、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一般步骤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过程一般分为职业资格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以及课业设计等4个步骤。对于课程体系而言,主要是前3个步骤。
1.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资格研究
职业资格研究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职业资格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弄清“工作”、“资格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职业资格含有很多隐性能力成分,无法用显性的语言确切表述,所以它是站在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工作过程,其结果就是得到工作任务。通过对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进行访谈,我们罗列了许多工作任务:熟悉企业工作与生产流程、弄清财务工作流程、识别外来原始凭证、填制自制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开设账簿、登记账簿、出纳业务、存货核算业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工资核算业务、无形资产核算业务、生产车间的统计工作、成本核算业务、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借款核算业务、应付债券核算业务、成果核算业务、编制报表、报表分析、投资理财业务、计算机操作、财务软件操作、电算化系统建账、电算化系统的基础设置、数据录入与审核、电算记账与结账、纳税申报、财务预算与决算、内部审计、与人沟通等。
2. 高职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每个职业在工作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显得杂乱无章,并且部分工作任务简单易行,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通过经验或其他方式完成,所以不能将上述工作任务全部放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应加以归类和综合,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就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典型工作任务有:设计会计流程、出纳、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编制报表、稽核与审核、投资理财、 审计、电算操作。
3. 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构成职业教育的一个个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但典型工作任务并不能直接与学习领域课程划等号,只能说是形成了学习领域课程的雏形。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任务,这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习情境并不与实际工作情境完全一致,同时学习与教育中也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和学习的合理性,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往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不可能在同一时段传授多方面知识,所以说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学结合,在主线上或某个局部与工作过程一致,不能完全在细节上与工作过程吻合,否则它就是职业培训,而不是职业教育。根据前述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设置学习领域课程如下:会计认识实习、会计核算基础、出纳实务、往来核算、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报表处理、纳税申报、财务管理、 审计实务、电算操作、会计模拟(电算与手工结合)、会计实习。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每一门课程如何开教学项目设计或教学情境设计,这不是本文重点,故略。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不过对“能力”的理解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采用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的理解影响了我们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若是职业培训,则培养目标是前者;若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当为后者,它当然也包括前者。姜大源教授把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这种分类,我们制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中大多属于情感类教学目标,无法直接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只有在项目教学中来锻炼和体现学生的这种能力,这也是要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架构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构建有效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从多维度来架构,如从时段角度来分布各学习领域课程,从课时角度来核定各门课程的时数,从层次角度来架构分层渐进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从层次角度构建“4 1” 分层渐进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构建4个平台,即“4 1”模式中的“4”:(1)基础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生产经营环节,具备会计操作流程运用能力;(2)业务平台——让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业务学习,获取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3)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巩固基础平台和业务平台的能力训练,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4)就业平台——让学生深入职业现场,强化校内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它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再现。另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网上虚拟会计实习,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跨越时空观,实现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学,配套第二、三、 四层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是“4 1”模式中的“1”。
五、结束语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还处于宏观开发层面,虽然它是指导和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框架,但真正要践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理念,必须深入到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项目开发及课业设计开发。同时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全盘否定学科性课程,也不是只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培训课程,而是面向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 . 职教论坛,2008(2).
[2] 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 . 职教论坛,2008(4).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教育辩[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关键词]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4 . 043
[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4 - 0123- 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此为契机,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还没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笔者就自己的体会及实践,谈谈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问题。
一、对工学结合课程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构建有效的“工学结合”课程必须正确理解其课程的内涵与目标;积极研究职业资格框架和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1.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层次认识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它是指课程体系开发;从中观上讲,是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从微观上讲,指每个教学项目、教学情境以及课业的开发。
2. 工学结合课程打破了三段式的学科课程体系
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之间相互递进,以系统知识体系为着眼点来架构课程结构。而工学结合课程不再沿用这种模式,摒弃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将所有的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通过项目或情境来实现教学。
3.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结果不是形成职业培训
目前,有人认为,开展工学结合,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将公共基础课等不直接影响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全部删除,学生只需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开展实际操作即可。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不是对原有学科性课程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按前述的方式去架构课程体系,那“职业教育”就变成了“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现实选择
目前,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问题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它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科学课程观的迷失、职业资格和课程标准研究的缺乏、学科课程的影响、师资力量的限制、评价维度的单一、经验总结的忽略、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要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践行教育部16号文件。笔者认为,可先进行不完全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将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集中放在专业及综合课程上,等到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其他条件后,再实施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二、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一般步骤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过程一般分为职业资格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以及课业设计等4个步骤。对于课程体系而言,主要是前3个步骤。
1.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资格研究
职业资格研究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职业资格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弄清“工作”、“资格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职业资格含有很多隐性能力成分,无法用显性的语言确切表述,所以它是站在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工作过程,其结果就是得到工作任务。通过对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进行访谈,我们罗列了许多工作任务:熟悉企业工作与生产流程、弄清财务工作流程、识别外来原始凭证、填制自制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开设账簿、登记账簿、出纳业务、存货核算业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工资核算业务、无形资产核算业务、生产车间的统计工作、成本核算业务、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借款核算业务、应付债券核算业务、成果核算业务、编制报表、报表分析、投资理财业务、计算机操作、财务软件操作、电算化系统建账、电算化系统的基础设置、数据录入与审核、电算记账与结账、纳税申报、财务预算与决算、内部审计、与人沟通等。
2. 高职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每个职业在工作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显得杂乱无章,并且部分工作任务简单易行,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通过经验或其他方式完成,所以不能将上述工作任务全部放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应加以归类和综合,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就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典型工作任务有:设计会计流程、出纳、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编制报表、稽核与审核、投资理财、 审计、电算操作。
3. 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构成职业教育的一个个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但典型工作任务并不能直接与学习领域课程划等号,只能说是形成了学习领域课程的雏形。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任务,这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习情境并不与实际工作情境完全一致,同时学习与教育中也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和学习的合理性,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往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不可能在同一时段传授多方面知识,所以说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学结合,在主线上或某个局部与工作过程一致,不能完全在细节上与工作过程吻合,否则它就是职业培训,而不是职业教育。根据前述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设置学习领域课程如下:会计认识实习、会计核算基础、出纳实务、往来核算、存货核算、长期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报表处理、纳税申报、财务管理、 审计实务、电算操作、会计模拟(电算与手工结合)、会计实习。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每一门课程如何开教学项目设计或教学情境设计,这不是本文重点,故略。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不过对“能力”的理解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采用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的理解影响了我们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若是职业培训,则培养目标是前者;若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当为后者,它当然也包括前者。姜大源教授把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这种分类,我们制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中大多属于情感类教学目标,无法直接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只有在项目教学中来锻炼和体现学生的这种能力,这也是要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架构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构建有效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从多维度来架构,如从时段角度来分布各学习领域课程,从课时角度来核定各门课程的时数,从层次角度来架构分层渐进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从层次角度构建“4 1” 分层渐进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构建4个平台,即“4 1”模式中的“4”:(1)基础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生产经营环节,具备会计操作流程运用能力;(2)业务平台——让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业务学习,获取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3)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巩固基础平台和业务平台的能力训练,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4)就业平台——让学生深入职业现场,强化校内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它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再现。另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网上虚拟会计实习,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跨越时空观,实现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学,配套第二、三、 四层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是“4 1”模式中的“1”。
五、结束语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还处于宏观开发层面,虽然它是指导和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框架,但真正要践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理念,必须深入到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项目开发及课业设计开发。同时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全盘否定学科性课程,也不是只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培训课程,而是面向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 . 职教论坛,2008(2).
[2] 赵志群.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 . 职教论坛,2008(4).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教育辩[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