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心武的长篇小说《四牌楼》中,对蒋氏家族成员在20 世纪 50 至 90 年代历史进程中的遭遇与命运进行了描述,对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极其特殊的年代进行了人性化和个人化的透视,以浮沉的个人命运来对历史的身影进行投射,体现了“特殊的历史感”。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特殊历史感”在《四牌楼》中的表现。
【关键词】刘心武;《四牌楼》;特殊的历史感;体现
引言
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刘心武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一腔热爱与文以载道的思想,将大量可读可观可评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总观刘心武的创作,他常把眼前事作为创作题材,并没有多少描写历史纵深性的作品,由此人们将其看成了 “时代的书记官”或“时代的报告家”。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刘心武关于文革内容的创作中,很多相关的历史信息也在其中流露出来。其实刘心武是属于一位以创作跨越整个新时期的贯穿型作家,开始他与新时期其他作家一样,都比较认同线形时间观,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将那种告别过去、对新的时代充满信心的乐观情绪完美地进行体现。但从作品《私人照相簿》开始就将一种“特殊的历史感”逐步呈现出来,之后在其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四牌楼》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刘心武对自己所经历的各类生活、人物、事件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观察、记录与思考。在《四牌楼》中,作家对蒋氏家族成员在20 世纪 50 至 90 年代历史进程中的遭遇与命运进行了描述,作品的自述传性质比较强。作家此时开始对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极其特殊的年代进行人性化和个人化的透视,以浮沉的个人命运对历史的身影进行投射。贯穿其作品中的“特殊的历史感”,是属于一种从视角到性质都与宏伟历史叙事话语不一样的民间历史意识与民间叙事话语。
一、人物曲折的命运感是《四牌楼》“特殊历史感”的呈现
性格决定着人的命运,《四牌楼》中的人物很好地诠释了这句格言。在小说的人物群像中,阿姐的争强好胜、小哥的儿童心理、大哥的大胆颟顸、鞠琴的宽和天性、田月明的勇于自我忏悔、崩龙珍的隐忍自持、七舅舅的与世无争,诸如此类等等,小说里的几乎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是由其性格起决定性作用,正是人性导致他们对人生做出不同选择,因此造成命运的不同。曾在一篇随笔中,刘心武将自己对命运的认知过程做了说明,他说:“我过去写作,颇有点像专心致志于寻觅‘黑匣子’,并试图单枪匹马地破译‘黑匣子’里的这种信息的人。”当时他的观点,要解开飞机事故之谜只要找到了黑匣子就能可以了,对人的命运之谜也是如此。但是到了90年代,刘心武的观点已经有所改变,自己已经不再迷信“黑匣子”这种外因对人命运的决定作用,因此,他说 “我现在的写作,颇有点弃‘黑匣子’而去体味、感叹不同人的不同命运的劲头”。在小说《四牌楼》破译个体命运之谜的过程中,已经与破译黑匣子即可真相大白的简单化的形而上学逻辑推理彻底告别,而是紧扣个体人性张力这个影响人的命运的内在核心因素,以此来对潜埋于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呈隐在形态的命运本源之根进行开掘揭示。在这里,作家以个性化的形式表述了“文学是命学”的主题,这说明刘心武是把发掘并剖析不同人物人性来作为解开个体命运之谜的内在依据。这也从正面回应了他自己说的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人的命运就被那与生俱来的东西宰割着”的观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心武所表达的“特殊的历史感”也就是个人命运置身于大时代历史感的裹挟之下的一种感叹。当个体生命与大时代融合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进步之中,就可谓积极的人生,反之则为消极的人生。
二、对历史的“深度”考察体现作家的勇气与创新的力度
⒈勇气。在小说中,作家是借助于自传性质的作品来追问与揭露问题并做自我反思。在对蒋氏家族里各位成员的人生轨迹与生命事件的讲述过程中,将“对清白灵魂的拷问,对离合生死的大彻悟,对芸芸众生的大悲悯,对极左路线的大控诉” 反映出来。我们且不讨论其是否参照了《红楼梦》的写法和规模以及其与文学艺术追求上的要求有什么差距,但我们需要肯定的是作家的勇气。从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最原始的生活真实与个体生命体验。这其中有着一生波动不安的阿姐蒋盈波,也有性格柔弱为着人性的感情而曾经痛哭悲哭的小哥,还有天性宽和乐观对待人生起伏的鞠琴,以及隐忍又自持的崩龙珍、勇于自我忏悔的田月明、与世无争的七舅舅等等,处于不同的人生叉口当中,所展现的是人生不同的形态,而现实生活美好的面具则被血淋淋般撕扯掉了,这就从中充分体现了刘心武的勇气。
⒉冷静客观与超越
作家刘心武是通过自我不断的反思,才完成了《四牌楼》这篇作品。那些普通小人物在社会上存活着,好象自身与历史命运无关,但正是由这样的人物才使历史的长河拥有了宽广与深邃。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对刘心武自我反思与直指批判的勇气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小说中,有关于描写作者年少时粗鲁地对待甘福云的朴素感情这一段文字,让我们也反思自身是否也有过如此不自知而粗暴地对待了一份不求回应的年少感情的往事,可否也如同作家一样能够如此地自我忏悔。也许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将同情与怜悯给过周围的人,但这个时候我们肯定基本忘却了这样的同情怜悯对当事人的命运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也就会有着人生如戏的自己为导演的感觉。虽然我们无法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能做的是自己去适应它。因此,在小说《四牌楼》中,我们能够读到蒋盈波的悲剧,性格决定命运,由此我们就不能不感慨其执拗的争强好胜的人生性格,不能不赞叹作家的冷静客观与超越。
综上所述,在《四牌楼》这部自传式的作品中,刘心武倾注自己的心血把自己多年的家庭经历最大勇气地呈现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历史感,不断地通过创作来对自己的心灵进行审视、反思与净化。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显然将那种文学就是对社会历史教科书的阐述的传统观念竭力摆脱掉,转换成以个人记忆来对历史进行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努力去探求历史与人性之真相所在。在这部作品中,所出现的刘心武“特殊的历史感”,正是作家的创作的一个新转变,也即实现由“社会性”转向“个人性”的一个真实的体现。当代新时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所面临的是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而文学创作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动向,刘心武的文学创作实践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新的动向与新的探索趋势,《四牌楼》这部作品对此很好地进行了体现。
参考文献:
[1]黄裳裳,无尽的追问——读刘心武长篇新作《四牌楼》[J],当代作家评论,1993,(6)。
[2]张颐武.刘心武:面对未来的抉择——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例证[J],文艺争鸣,1994,(1)。
[3]马相武,穿越失去记忆的都市——评刘心武长篇小说《栖凤楼》[J],当代,1997,(1)。
[4]杨文静,刘心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心态转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注释:
①刘心武:《黑匣子以外》,见《仰望苍天——刘心武随笔》,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4 年,第 58 页。
②同上。
③刘心武:《四牌楼》,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年,第 334 页。
④黄裳裳.无尽的追问——读刘心武长篇新作《四牌楼》[J].当代作家评论,1993(6)。
【关键词】刘心武;《四牌楼》;特殊的历史感;体现
引言
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刘心武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一腔热爱与文以载道的思想,将大量可读可观可评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总观刘心武的创作,他常把眼前事作为创作题材,并没有多少描写历史纵深性的作品,由此人们将其看成了 “时代的书记官”或“时代的报告家”。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刘心武关于文革内容的创作中,很多相关的历史信息也在其中流露出来。其实刘心武是属于一位以创作跨越整个新时期的贯穿型作家,开始他与新时期其他作家一样,都比较认同线形时间观,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将那种告别过去、对新的时代充满信心的乐观情绪完美地进行体现。但从作品《私人照相簿》开始就将一种“特殊的历史感”逐步呈现出来,之后在其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四牌楼》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刘心武对自己所经历的各类生活、人物、事件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观察、记录与思考。在《四牌楼》中,作家对蒋氏家族成员在20 世纪 50 至 90 年代历史进程中的遭遇与命运进行了描述,作品的自述传性质比较强。作家此时开始对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极其特殊的年代进行人性化和个人化的透视,以浮沉的个人命运对历史的身影进行投射。贯穿其作品中的“特殊的历史感”,是属于一种从视角到性质都与宏伟历史叙事话语不一样的民间历史意识与民间叙事话语。
一、人物曲折的命运感是《四牌楼》“特殊历史感”的呈现
性格决定着人的命运,《四牌楼》中的人物很好地诠释了这句格言。在小说的人物群像中,阿姐的争强好胜、小哥的儿童心理、大哥的大胆颟顸、鞠琴的宽和天性、田月明的勇于自我忏悔、崩龙珍的隐忍自持、七舅舅的与世无争,诸如此类等等,小说里的几乎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是由其性格起决定性作用,正是人性导致他们对人生做出不同选择,因此造成命运的不同。曾在一篇随笔中,刘心武将自己对命运的认知过程做了说明,他说:“我过去写作,颇有点像专心致志于寻觅‘黑匣子’,并试图单枪匹马地破译‘黑匣子’里的这种信息的人。”当时他的观点,要解开飞机事故之谜只要找到了黑匣子就能可以了,对人的命运之谜也是如此。但是到了90年代,刘心武的观点已经有所改变,自己已经不再迷信“黑匣子”这种外因对人命运的决定作用,因此,他说 “我现在的写作,颇有点弃‘黑匣子’而去体味、感叹不同人的不同命运的劲头”。在小说《四牌楼》破译个体命运之谜的过程中,已经与破译黑匣子即可真相大白的简单化的形而上学逻辑推理彻底告别,而是紧扣个体人性张力这个影响人的命运的内在核心因素,以此来对潜埋于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呈隐在形态的命运本源之根进行开掘揭示。在这里,作家以个性化的形式表述了“文学是命学”的主题,这说明刘心武是把发掘并剖析不同人物人性来作为解开个体命运之谜的内在依据。这也从正面回应了他自己说的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人的命运就被那与生俱来的东西宰割着”的观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心武所表达的“特殊的历史感”也就是个人命运置身于大时代历史感的裹挟之下的一种感叹。当个体生命与大时代融合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进步之中,就可谓积极的人生,反之则为消极的人生。
二、对历史的“深度”考察体现作家的勇气与创新的力度
⒈勇气。在小说中,作家是借助于自传性质的作品来追问与揭露问题并做自我反思。在对蒋氏家族里各位成员的人生轨迹与生命事件的讲述过程中,将“对清白灵魂的拷问,对离合生死的大彻悟,对芸芸众生的大悲悯,对极左路线的大控诉” 反映出来。我们且不讨论其是否参照了《红楼梦》的写法和规模以及其与文学艺术追求上的要求有什么差距,但我们需要肯定的是作家的勇气。从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最原始的生活真实与个体生命体验。这其中有着一生波动不安的阿姐蒋盈波,也有性格柔弱为着人性的感情而曾经痛哭悲哭的小哥,还有天性宽和乐观对待人生起伏的鞠琴,以及隐忍又自持的崩龙珍、勇于自我忏悔的田月明、与世无争的七舅舅等等,处于不同的人生叉口当中,所展现的是人生不同的形态,而现实生活美好的面具则被血淋淋般撕扯掉了,这就从中充分体现了刘心武的勇气。
⒉冷静客观与超越
作家刘心武是通过自我不断的反思,才完成了《四牌楼》这篇作品。那些普通小人物在社会上存活着,好象自身与历史命运无关,但正是由这样的人物才使历史的长河拥有了宽广与深邃。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对刘心武自我反思与直指批判的勇气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小说中,有关于描写作者年少时粗鲁地对待甘福云的朴素感情这一段文字,让我们也反思自身是否也有过如此不自知而粗暴地对待了一份不求回应的年少感情的往事,可否也如同作家一样能够如此地自我忏悔。也许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将同情与怜悯给过周围的人,但这个时候我们肯定基本忘却了这样的同情怜悯对当事人的命运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也就会有着人生如戏的自己为导演的感觉。虽然我们无法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能做的是自己去适应它。因此,在小说《四牌楼》中,我们能够读到蒋盈波的悲剧,性格决定命运,由此我们就不能不感慨其执拗的争强好胜的人生性格,不能不赞叹作家的冷静客观与超越。
综上所述,在《四牌楼》这部自传式的作品中,刘心武倾注自己的心血把自己多年的家庭经历最大勇气地呈现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历史感,不断地通过创作来对自己的心灵进行审视、反思与净化。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显然将那种文学就是对社会历史教科书的阐述的传统观念竭力摆脱掉,转换成以个人记忆来对历史进行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努力去探求历史与人性之真相所在。在这部作品中,所出现的刘心武“特殊的历史感”,正是作家的创作的一个新转变,也即实现由“社会性”转向“个人性”的一个真实的体现。当代新时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所面临的是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而文学创作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动向,刘心武的文学创作实践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新的动向与新的探索趋势,《四牌楼》这部作品对此很好地进行了体现。
参考文献:
[1]黄裳裳,无尽的追问——读刘心武长篇新作《四牌楼》[J],当代作家评论,1993,(6)。
[2]张颐武.刘心武:面对未来的抉择——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例证[J],文艺争鸣,1994,(1)。
[3]马相武,穿越失去记忆的都市——评刘心武长篇小说《栖凤楼》[J],当代,1997,(1)。
[4]杨文静,刘心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心态转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注释:
①刘心武:《黑匣子以外》,见《仰望苍天——刘心武随笔》,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4 年,第 58 页。
②同上。
③刘心武:《四牌楼》,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年,第 334 页。
④黄裳裳.无尽的追问——读刘心武长篇新作《四牌楼》[J].当代作家评论,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