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戏剧正反谈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马克确实创造了这样一个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的奇妙空间,在他的舞台上,戏剧与电影的结合几近完美让人难以产生怀疑。如果不是告诉你存在这样的空间差别,也许对于正在观看并且已经投入到这个事实与幻想世界里的你来说,早已忘记了银幕的存在。在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背后,却并不缺乏完整的故事。他的每一出戏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说,作为传统戏剧舞台上需要导演和演员完成的事,他做好了;而作为电影导演和演员应该完成的事,他也做得很到位。最完美的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效果,竟然是那么地出乎人们的意料,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Ⅱ马克的电影戏剧讲究在同一个舞台空间上真实的人物和巨大电视屏幕中的电影人物的“同一性”。事实上他并不是在追求这种同一性,而是在“创制”这种虚假的同一性。让观众们相信眼前明明不相同的空间——真实的空间和影像虚幻的空间成为一个同一的统一存在。他想要通过这种幻术来取消观众的“世界观”。但令人遗憾的是,观众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看两个空间的组合,而不是看一个完整空间上的艺术。他破坏了戏剧的真实。他硬性地将两种艺术媒介具有连续性的组合,最终电影影像与戏剧本身的区别矛盾,也成为了“电影戏剧”本身内部的矛盾和不协调的根源。
  
  Ⅲ电影戏剧更像是在表演技术的可能性,而似乎淡忘了艺术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形式同样可以表现人们的希望和情感,可是让人忧虑的是当观众在接受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们仍旧被眼前惊人的视觉奇迹所把持。那样的话他们接受到那些零星的艺术感的可能性仍将降低。我有时候会觉得马克的这种方式很滑稽,就像看杂耍一样。因为它仅仅是一种通过极端的人工化的方式“强行”组合的结果,而忽视了“戏剧”的舞台本身也是一种“真实”。可以说,“电影戏剧”是一种探索,是完善戏剧与影像媒体之间组合的技术性试验。它的未来可以预见:不会站得住脚,某个天才的表演者的离去将会使其偃旗息鼓。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有它探索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默片时代,电影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及今天,作为电影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配乐,也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原创电影音乐应当是1908年拍摄的《吉斯公爵被刺记》,由著名作曲家圣·桑操刀,不过,要迟至二十世纪20年代中叶之后,电影制作才逐渐形成邀请职业作曲家专门配乐的风气。    商业电影先驱    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映。影片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卡梅隆
期刊
党同伐异 Intolerance (1916)  编剧:Anita Loos / Hettie Grey Baker   D.W. Griffith / Walt Whitman  导演: D.W. Griffith  主演:Mae Marsh / Robert Harron / F.A. Turner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格里菲斯大胆地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现偏执这一主题。但复杂的叙事结
期刊
镜头一:荒芜未来,决战废墟  《最后的决战》是沉闷的,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已经让人变得不太适应了,加上没有色彩的画面更显得了无生趣。而电影中的世界也是一样的了无生趣,这是核战后被毁灭的人类世界——我们在不少电影中都看到过这样的描绘。  这是拍摄于彩色电影和有声电影诞生后近半个世纪的影片。《最后的决战》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从美国好莱坞学习电影归来后,于1983年激情拍摄的处女作。虽说吕克·贝松本人对这
期刊
“电影戏剧”,被评论家誉为戏剧、电影、电视、美术、动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之外的“第八种艺术”。这种表演形式于1980年诞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戏剧咖啡馆 ,一开始被看作是过于前卫的小众艺术,直到1985年,比利时人马克·奥洛涅创作的两部电影戏剧《比利时制造的阿玛德斯》和《另一个》首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从此,“电影戏剧”逐渐在欧美蔓延。1997年夏天,在法国巴黎左岸剧场上演了一出叫做《马歇尔到
期刊
杨键/1967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有诗集《暮晚》和《古桥头》,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奖等。    春回大地所给我的最重要的有两个感觉,一是天地之间有一个大的循环往复的秩序存在,这就是礼。另一个就是这种循环往复本身也是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此为乐。天地是中国人效法的最完美的典范存在,在二十世纪我们首先放弃的就是对天地精神的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礼乐精神的消失。礼乐精神其实是中国人的身份
期刊
朱大可/祖籍福建武平(客家),1957年生于上海,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2006年9月号的《凤凰生活》杂志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朱大可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    耶路撒冷哭墙(Wailing Wall),世界上唯一以哭泣为主题的建筑物,向我
期刊
美学的布道者    蒋勋是这样回溯自己生命之初的,“如果一个女子在怀胎的时候不快乐,她的忧伤大概会遗传给肚里的孩子。”他敏感而悲伤母亲把去国怀乡的幻灭感、婚姻不如意的悲凉感,通过血液、脐带和隐秘的基因,提前埋入了他的身体。  家族的繁华梦终成幻灭,1949年,两岁的蒋勋随父母举家迁往台湾。后来,他爱上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爱上了南唐李后主的诗词,爱上了南宋的绘画……出身北方高门望族的王羲之在永嘉之乱
期刊
悬崖来自地理学,正如房子来自建筑学,在悬崖处造屋,是地理学与建筑学的美妙恋情。悬崖地理学激发了建筑学的激情,让房子面对风景而逃离了社群与阶级,让建筑师攫取诗意而回避了都市空间里的争夺、霸占与屈辱,由此激发出了跨越阶级的悬崖建筑学——既是地理彰显的建筑学,也是反城市主义的建筑学,更是风景建筑学。    悬崖是地形在剖面上高低骤变的节点,显得突兀,显得惹眼,它是风景,也是观望风景的好地界。悬崖是陡峭的
期刊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里这首优美的诗歌流传千古,其主角“薇”也因此被人熟知,受人瞩目。诗的浪漫也渐成薇的浪漫和名气,几乎所有读书人都知道有这么一种植物。而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知道“薇”的人都不知道它究系何物……    采薇,被浪漫化的民族悲剧    《采薇》诗很美,可是诗背后的故事却一点都不美。诗的主角是一个中原农夫(也可以理解为可能的任何一位农夫),他被侵略中原的游
期刊
其实,当时的情形就是一起家庭暴力事件:偷腥的男人东窗事发,老婆河东狮吼,丈夫被打得找牙,夺门而出。老婆操起一支家里最方便拿到的高尔夫球杆,围追丈夫的逃命卡迪拉克,丈夫不幸先撞到消防栓,后撞到大树,后车窗粉碎。但是,就因为这个男人叫老虎伍兹,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同时,又因为我们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只有大概千余人见过老虎的真身,几十个人有幸和老虎打球或攀谈,上百人被他拒绝过签名的请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