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UMN-D ALS)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76例UMN-D ALS患者及19例原发性侧索硬化(PL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和延髓、颈、胸、腰骶4个区的肌肉肌电图检测,每隔6个月复查1次。
结果8例初诊为PLS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转入UMN-D ALS组,此组患者增为84例。>40岁的UMN-D ALS患者中女性更多(男∶女=1∶1.37)。32例(38.1%)延髓部起病,从首发症状到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平均为30个月,77例(91.6%)在病程4年内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随访4年时,UMN-D ALS组修改版ALS神经功能评分(分)由40±3下降为32±4(t=1.83,P<0.05);UMN-D ALS组与PLS组第一骨间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时限相比[(1003.7±25.2)μV和(353.5±21.5)μV,t=2.34,P<0.05;(19.8±2.3)ms和(9.6±1.3) ms,t=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MN-D ALS患者中女性、以延髓部起病患者比例较高,比PLS进展快,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