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从性质上说,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分支,其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并具备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培养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熟练掌握汉语的标志,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应当分析当下口语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和问题,总结出提升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从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交际的情况来看,他们往往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例如:不敢张口说汉语,使用的汉语“不地道”(不符合汉语说话习惯),或者发音上有较大偏差导致对方无法理解含义,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源自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与学校。当下国内针对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在高校内进行,课堂设置往往划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文化类课程,口语能力的培养被安排在口语课或听说课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专门的口语课还是听说课,口语部分的训练课时都比较少,学生获得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也很有限。教師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课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语言测试。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还是学期末的考试,甚至是标准的HSK(汉语水平考试),口语能力的考查占比都比较有限,测试往往侧重于学生语法知识和词汇的掌握程度。然而我们都知道,考试对平常的学习安排有着“指挥棒”的作用,自然而然,教师和学生对培养口语能力的重视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学生自身。在中国高校接受汉语教育的留学生基本都是成年学习者,此前系统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有限,他们此前可能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此外,来到中国以后受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许多留学生会产生较为负面的自我认同变化,不能完全接纳新的语言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愿意使用新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自我。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想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语义和语法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组织句子并准确表达意义的能力。这一点并不是要求学生大量记忆词汇并分析语法结构,而是让他们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能够依据现有的知识,同时在脑海中运用已熟练掌握的句式来生成自己的语句。其次是语音的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发音,口语表达能够使对方理解其基本含义。最后一点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点,就是语用的能力,指学生的口语交流是否恰当,是否能够符合语境并符合汉语交流的习惯。针对上述三方面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就可以实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操练。语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而课堂就是进行这一过程最高效的场所,课堂操练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手段。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公式化的方法,将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转化为公式的形式,例如把方位词语法知识点“小明在小红的右边”变成“A在B的……边/面”这样的公式,然后通过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举例并带领学生反复说这样的句子来达到操练的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一个公式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要求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以达到学生自主讲出要求的句子,也就是“输出”的目的。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操练的基本过程。在操练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交际表达需要使用的句式,同时在与教师的反复问答和语句的重复中发音也得到了纠正。
设计课堂活动,激发表达欲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欲望。在现有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使用造句的方法进行练习,然而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产出语句,也无益于他们的日常交流。因为很多时候造句只关注了语法的正误和词汇的使用,既不贴近真实交际场景,也不具有交流的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含有“信息差”的活动。所谓“信息差”是指让每个学生掌握不同的信息,设计一些活动任务要求他们必须通过互相交流分享信息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交流的欲望。例如可以设计模拟招聘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发放不同的身份卡,让一些学生担任招聘者,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要进行交流来最终决定录用对象。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竞争,这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汉语交流。
在测验中提升口语的比重。前文提到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测试忽视了口语能力的考查。教师和有关学校应当重视这一点,并在平时和期中、期末考试中适当增加口语能力的考查比重,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分组模拟对话,以及让学生自行准备一段主题展示来进行打分,以此鼓励学生在平时多进行练习。此外也可以借鉴英语教学界的一些经验,例如OPI测试(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设计难度梯度分级对话,检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方案。
显然,无论是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的要求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们都应当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断发现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规律,总结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汉语推广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一、对外汉语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
从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交际的情况来看,他们往往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例如:不敢张口说汉语,使用的汉语“不地道”(不符合汉语说话习惯),或者发音上有较大偏差导致对方无法理解含义,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源自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与学校。当下国内针对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在高校内进行,课堂设置往往划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文化类课程,口语能力的培养被安排在口语课或听说课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专门的口语课还是听说课,口语部分的训练课时都比较少,学生获得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也很有限。教師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课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语言测试。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还是学期末的考试,甚至是标准的HSK(汉语水平考试),口语能力的考查占比都比较有限,测试往往侧重于学生语法知识和词汇的掌握程度。然而我们都知道,考试对平常的学习安排有着“指挥棒”的作用,自然而然,教师和学生对培养口语能力的重视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学生自身。在中国高校接受汉语教育的留学生基本都是成年学习者,此前系统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有限,他们此前可能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此外,来到中国以后受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许多留学生会产生较为负面的自我认同变化,不能完全接纳新的语言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愿意使用新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自我。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想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语义和语法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组织句子并准确表达意义的能力。这一点并不是要求学生大量记忆词汇并分析语法结构,而是让他们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能够依据现有的知识,同时在脑海中运用已熟练掌握的句式来生成自己的语句。其次是语音的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发音,口语表达能够使对方理解其基本含义。最后一点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点,就是语用的能力,指学生的口语交流是否恰当,是否能够符合语境并符合汉语交流的习惯。针对上述三方面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就可以实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对外汉语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操练。语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而课堂就是进行这一过程最高效的场所,课堂操练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手段。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公式化的方法,将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转化为公式的形式,例如把方位词语法知识点“小明在小红的右边”变成“A在B的……边/面”这样的公式,然后通过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举例并带领学生反复说这样的句子来达到操练的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一个公式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要求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以达到学生自主讲出要求的句子,也就是“输出”的目的。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操练的基本过程。在操练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交际表达需要使用的句式,同时在与教师的反复问答和语句的重复中发音也得到了纠正。
设计课堂活动,激发表达欲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欲望。在现有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使用造句的方法进行练习,然而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产出语句,也无益于他们的日常交流。因为很多时候造句只关注了语法的正误和词汇的使用,既不贴近真实交际场景,也不具有交流的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含有“信息差”的活动。所谓“信息差”是指让每个学生掌握不同的信息,设计一些活动任务要求他们必须通过互相交流分享信息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交流的欲望。例如可以设计模拟招聘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发放不同的身份卡,让一些学生担任招聘者,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要进行交流来最终决定录用对象。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竞争,这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汉语交流。
在测验中提升口语的比重。前文提到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测试忽视了口语能力的考查。教师和有关学校应当重视这一点,并在平时和期中、期末考试中适当增加口语能力的考查比重,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分组模拟对话,以及让学生自行准备一段主题展示来进行打分,以此鼓励学生在平时多进行练习。此外也可以借鉴英语教学界的一些经验,例如OPI测试(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设计难度梯度分级对话,检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方案。
显然,无论是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的要求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们都应当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断发现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规律,总结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汉语推广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