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教学中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hua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三暮四”一词出自《庄子·齐物语》:“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说的是一个人用橡子喂猴子,一开始他跟猴子说,早上每个猴子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都急了,后来他就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都很高兴。这个词后来被喻指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当然,我们的学生不是猴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而且远比猴子聪明。但奇怪的是,在猴子身上发生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也可以找到相似之处。
  如在课堂检查朗诵课文时,我以前的习惯是,在一个同学读完课文之后,先让其他学生找找不足、发表建议,然后再总结他们的优点。结果发现每到检查读书时,主动举手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胆子大一些的站起来朗读,也是战战兢兢,惟恐读错,而越这样害怕,就越容易出错,所以一到检查课文朗诵时,课堂的气氛总是那么沉闷、压抑,学生根本缺乏朗诵课文的兴趣。我急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位同事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她在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学生总是非常踊跃,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争取朗诵课文的机会。仔细观察,原来这位老师在引导其他同学来评点读书同学的时候,习惯于先让其他同学说说读书同学在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然后再提出一点建议或指出一些不足。回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改过去的习惯,指导学生首先要用心总结出朗诵课文同学的优点,指出有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然后再给该同学指出一点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此以后,每当有学生在评议其他同学时先点出别人优点的,我总能给予积极的肯定。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课堂上积极举手朗诵课文的同学越来越多,而且学生一扫过去那种胆怯、紧张的情绪,当众读书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读书的效果好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活跃了,而且学生评点他人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生活中不乏的是“千里马”,原因是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伯乐”太少。古人“朝三暮四”喂出的永远是屡教不化的猴子,而我们的“朝四暮三”却成就了更多的“伯乐”和“千里马”。
  所以,“学会欣赏、学会肯定”是我们教师培养出更多充满自信、充满朝气、具备健全人格的年轻一代永不衰竭的法宝。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诗歌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木兰诗》和《石壕吏》两首诗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两首同为古代叙事诗中的名篇,都以战争为题材,但对惨烈的战争场面却“惜墨如金”,对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却“泼墨似水”。《木兰诗》中对木兰征战十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活,仅用六句三十六字概括叙述,而着力描绘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石壕吏》一诗中也没有直接描绘
期刊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意”永远是衡量文章高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常发现有的学生事情写完了,文章就结束了;或文章的中心未能深入,往往是泛泛而谈,满足于浅尝辄止。这其实都是中心不够深入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该如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巧借名家招式来指导学生深化文章中心不失为一捷径。  一、招式解密  招式一:阐述深
期刊
有这样一则童话:动物们创办了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们开设了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学员必须学习所有科目。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鸭子在游泳科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对于飞行和跑这两门课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他不得不每天放学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来练习,他不停地练,脚掌都磨破了,终于勉强及格。而他的
期刊
在高中阶段进行修辞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中国古代和国外都十分注重修辞的教育。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指“文采”,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以及文章影响力的重要性。曹丕:“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写文章有“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要求,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审美的自觉。中国古代文人有意识自觉进行文章的美化,不但有“推敲”的典故被传为佳话,而且有“语不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要让课堂“流动”起来,要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与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潜能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交流”,我认为要做到有“质”、有“量”:   一、交流要定“质”  课堂交流,它应当有可供客观衡定的质量标准。
期刊
刚接手一所农村小学的五年级语文课,我深深知道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作文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依然是无话可写。其次则是对作文不由自主的畏惧。  如何解决作文内容与学生兴趣的问题?第一堂作文课很关键。在教学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时,忽然心生一计,尝试之后,深有感触,欣然落笔。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内容浅显,重点是“每天四问”,一节一问,结构清晰。教学时我未作过多讲解,而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
期刊
小说故事情节生动,主题深刻。学生读小说往往只关注故事,而忽略内涵。在小说鉴赏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必须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
期刊
教学“六模块”中的第六模块——迁移应用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地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接近尾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仿照课文第3、4小节写一小节的诗歌,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家乡。学生讨论后开始动笔创作。接着,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向大家说出自己所写的诗。“我们爱你,四季怡人的连云港——春天,风景宜人的石棚山桃花红
期刊
摘 要:造句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的执耳之笔,是学生积累并发展语言,表达自己情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目前,造句教学常遭冷遇,学生语言表达贫乏,形象枯蔫,缺乏自己的个性思想。我们必须重视造句教学,在教学中体现生活性,创造性,趣味性,把机械的造句规则变成鲜活的语言思维,使词能达意,意能蕴情。  关键词:造句教学 植根生活 充满创造 洋溢趣味     造句,不是简单地“顾名思义”
期刊
法国有句古谚:“打铁才能成为铁匠。”乍听,这句话颇似废话;细品,耐人寻味。“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就是说光站在铁匠炉旁看,纵然站上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成为铁匠;在教室里听“铁工学讲义”的,即使能把讲义倒背如流,还是不能成为铁匠。要成为铁匠,唯一的办法就是举起铁锤一锤一锤地打下去。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应遵循旧思路、旧观念进行教学,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