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3 年1月1日到2014年1月1日收治的14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73例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间对比(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少,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
  Cerebral hemorrhage by minimally invasiv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an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Analy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by minimally invasiv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13 to January 1, 2014 in our hospital, 144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71 cases by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73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4.4%,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79.5%, two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patients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pain,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 Cerebral hemorrhage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The convention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20-02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在脑出血治疗中,需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尽量降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在此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是以14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 2013 年1月1日到2014年1月1日收治的144例脑出血患者,经诊断,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并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1];男74例,女70 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年龄(58.7±1.3)岁;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依从性良好患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降低患者颅内压力,控制脑水肿,降低血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供必要营养,给予相应抗生素,预防感染。雾化吸入,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肺感染。
  治疗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在CT导向下,明确血肿最大层面,于距头皮最近部位进行穿刺,避开重要的大脑皮层和血管,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在电钻驱动下,采用YL-1型穿刺针进入血肿腔,使其留在腔内,并接引流管,抽吸血肿,使用尿激酶和肝素对血肿腔进行定量冲洗。采用CT复查头颅,确定血肿清除干净后将穿刺针拔除,当血肿流入脑室,当引流液清亮后将针拔除。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治愈:患者意识清醒,瘫痪肢体功能和肌力恢复,至Ⅳ-V级,可独立行走,生活可自理;好转:意识清醒,瘫痪肢体功能和肌力恢复到Ⅰ-Ⅱ级,需借助支撑行走;无效:瘫痪肢体未恢复,意识未清醒。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所得出来的数据在处理分析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采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间对比(P<0.01),详细数据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 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3.9±5.4)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8.1±6.9)分;两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高,高达全国脑卒中的30%,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主要危害是形成血肿,并产生占位效应。当脑室具有较大出血量时,会阻碍脑脊液循环,增加颅内压力,造成脑积水,加重脑损伤。在内科保守治疗时,患者需安静卧床,降低颅内压力,调整血压,预防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要保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患者必要营养,调整血糖水平,及时纠正过高和过低血糖,有效降低颅内压。而患者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可考虑转为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得到良好发展。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不会受到年龄限制,不会限制出血部位,并且不需要采用特殊麻醉,在CT直视下对血肿部位进行定位,准确直观,手术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于病情严重的老年患者,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在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时,需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征,患者无进行性出血加重情况,意识浅昏迷,脑出血后,患者在4-6h内病情较为稳定,血肿量小于70mL,高龄患者,或者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无法耐受开颅手术,未发生脑疝患者可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通常来说,在选择手术时机时,要在脑出血6-24内进行手术,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再出血的高峰期,同时也可以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避免出现继发性损伤。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需明确钻颅穿刺部位,在CT检测下,确定颅骨和血肿中心的方向和距离[3],保持穿刺管通畅,排除管腔周围的血凝块,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管引流液颜色,若再出现出血症状,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解决。而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防止颅内感染。同时要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间对比(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少,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2):251-252.
  [2]陈苏毅,施雪英,蒋鸣坤,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04):457-459.
  [3]刘敏,王富琴,曾龙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06):623-62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84例门诊输液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干预,以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导向,予以人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干预,而对照组患者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结果:实验组患者获救时间为(16~49)min,平均(26.1±9.7)min;而对照组患者获救时间为(17~289)min,平均(68.5±20.3)min,两组患者的获救时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肺炎继发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70.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疗效颇佳,能显著改善肠道症状,降低腹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肺炎腹泻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观察和比较护理满意度及应用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护理缺陷(5.0% vs 20.0%)和护理差错(2.5% vs 20.0%)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95.0% vs 77.5%),差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治疗的80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而分析稳心颗粒对于此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加服稳心颗粒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20例无肝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CT灌注成像检查,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肝血容量(HBV)、肝动脉射血分数(HAF)及肝血流量(HBF)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 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所以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直肠癌术后患者造口的并发症,研究其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制定相关预防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造口并发症。结果 在对40例患者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两
期刊
【摘要】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改变了接骨板与骨骼间以磨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将锁定螺丝钉和接骨板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内固定支架,不用剥离骨膜,使接骨板与骨面间压力降至最低,从而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32-011概述
期刊
【摘要】 肺炎球菌脑膜炎呈散发,多见于冬春季,以2岁以下婴儿及老年患者为多,但成人亦不少见,本病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乳突炎等疾病,少数病人继发于颅脑外伤或脑外科手术后,约20%的病例无原发病灶可寻。  【关键词】 肺炎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3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30-011临床表现  肺炎球菌脑膜炎50%继发于肺炎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