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畅通民间投融资渠道。结合云南实际,领会金融改革精神,推动云南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是否可以以发展民间金融为突破口呢?
金融改革重点: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截至2011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2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中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60%以上,GDP7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以上,解决新增就业人口90%以上。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省中小企业超过130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从业人员441.6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的75%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以上,占GDP43%以上。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这又是中国金融运行体制和机制缺陷造成的。
(1)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规模以下小企业的90%、小微企业的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70%的中型、小型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通过高利贷方式融资。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利润率的大幅下降,中国民营企业利润总和不如一个中石化公司。
(2)国有资本对金融业的高度垄断,银行的发展势态猛涨,但缺乏创新和特色。银行的服务对象偏重于国企、央企、大项目及政府要求银行支持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银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贷款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
(3)银行业近年“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过猛,而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主要是为了配合政府救市,投放到固定资产领域。而这些新增贷款的资产质量却是银行业今后的最大问题。银行的误区在于“迷信”固定资产抵押能够抗衡事后危机,因为银行的压力测试不可能解决抵御资产失去流动性后给银行健康运行造成的巨大压力,所以银行“繁荣”的表象后面隐含着资产质量下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民营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因缺乏资金而增长下滑,必然引起经济的下滑,资产缩水。
(4)金融结构不合理。中国金融业主要是两大块,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2011年盈利10412亿,资本市场全行业亏损。股票市场不景气,股票发行、交易、直接投资、委托投资、理财等所有证券市场全行业亏损。资本市场亏损,核心原因是企业负债率太高,无法获取利润。继而,投资者不看好股市致经济下滑。
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通过金融改革推动民间金融由无序走向规模,从地下走向阳光。同时加快针对目前已发生的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合理的退出和转型机制来进行引导,不断扩展抵押品、质押品等形式来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建立健康合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1)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是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需要。如何才能拓宽融资渠道呢?首先要放松、放宽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审批条件和额度限制。在有条件的县、乡、镇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的农业村镇银行、新型的工业园区银行。这些银行可以由民营企业控股,银行参股。
所谓农业村镇银行,是建设以农产品公司为龙头的、以集体种植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村镇银行,对农产品公司和农户进行对口扶持。如在弥勒县设立农业村镇银行,可由“云南红酒业集团”作为村镇银行大股东,对种植葡萄的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收获的葡萄偿还银行贷款。将过去由公司出资金、出技术等扶持农户的种植模式转变为“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商业借贷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的种植行业进行规模化扶持,可推广至咖啡、柠檬、烟草、蔬菜、花卉等不同的种植区域。这种新型的金融运行模式,必然会对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所谓新型园区工业银行,就是要改变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招商的模式变为“资本招商”。资本招商是美国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模式。为此,建立以承接高新技术转移、提升产业升级为目的、服务园区企业为宗旨的园区银行,为今后云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引擎。以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前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企业现有资产状况为依据,以“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担保公司+银行债权融资”等一系列的投融资方式,为园区新兴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扶持更多的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发展,形成真正的园区孵化器,培育千千万万个小企业成长壮大,这也应是园区工业银行的宗旨。
(2)试点建设云南资本市场。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为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云南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几千亿资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资本市场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可以试点搞一个民间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对政府而言,云南中小企业股份制公司交易市场的建立,既可以为云南企业拟在沪、深两地甚至境外上市企业进行上市前的项目优选、孵化和培育工作,从而极大地帮助和推动更多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对企业而言,尽管是在云南省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也会对企业上市前理清产权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活动,确立市场位置等前期的上市培育、孵化工作。对投资公司而言,不仅是一个投资交流平台、引资平台,更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任何小企业想获得、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都可以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股权交易平台建设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又要具有本土特色,并且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开始设计平台时,优先提出并完成交易平台的顶层设计。
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交易市场,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及专业人才,包括设立保荐商制度,具有保荐资格的机构,为进场交易的企业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和保荐意见书。设立做市商,为进场交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双向报价做市服务。设立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省内外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其他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及企业、财团等都可以参与投资。
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金融创新,是建立健全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动力和保障。(1)推进制度创新。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增强金融创新意识,改革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内部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流程,完善创新的组织管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地方产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金融创新规划和目标。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配套;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争取总行支持,推进制度创新,在引入更多贴近本地市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业务在云南先行试点的同时,提升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2)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加快经营方式转型,一方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改进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探索多种保证方式的信贷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城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创新,拓宽筹资渠道。(3)推进服务方式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银行业务处理和审批管理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扩大金融辐射半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监管部门要当好政银企协作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推动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金融业支持云南开放开发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环境、严格公正执法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履约的信用环境。
(1)构建畅通高效的政银企沟通平台,加强地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协商,确保政府发展目标、企业项目规划和资金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及时排解影响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瓶颈问题。(2)加快落实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3)推广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科技了解程度和维权意识,形成关心金融、支持金融、共同监督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金融改革重点: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截至2011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2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中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60%以上,GDP7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以上,解决新增就业人口90%以上。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省中小企业超过130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从业人员441.6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的75%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以上,占GDP43%以上。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这又是中国金融运行体制和机制缺陷造成的。
(1)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规模以下小企业的90%、小微企业的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70%的中型、小型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通过高利贷方式融资。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利润率的大幅下降,中国民营企业利润总和不如一个中石化公司。
(2)国有资本对金融业的高度垄断,银行的发展势态猛涨,但缺乏创新和特色。银行的服务对象偏重于国企、央企、大项目及政府要求银行支持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银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贷款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
(3)银行业近年“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过猛,而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主要是为了配合政府救市,投放到固定资产领域。而这些新增贷款的资产质量却是银行业今后的最大问题。银行的误区在于“迷信”固定资产抵押能够抗衡事后危机,因为银行的压力测试不可能解决抵御资产失去流动性后给银行健康运行造成的巨大压力,所以银行“繁荣”的表象后面隐含着资产质量下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民营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因缺乏资金而增长下滑,必然引起经济的下滑,资产缩水。
(4)金融结构不合理。中国金融业主要是两大块,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2011年盈利10412亿,资本市场全行业亏损。股票市场不景气,股票发行、交易、直接投资、委托投资、理财等所有证券市场全行业亏损。资本市场亏损,核心原因是企业负债率太高,无法获取利润。继而,投资者不看好股市致经济下滑。
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通过金融改革推动民间金融由无序走向规模,从地下走向阳光。同时加快针对目前已发生的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合理的退出和转型机制来进行引导,不断扩展抵押品、质押品等形式来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建立健康合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1)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是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需要。如何才能拓宽融资渠道呢?首先要放松、放宽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审批条件和额度限制。在有条件的县、乡、镇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的农业村镇银行、新型的工业园区银行。这些银行可以由民营企业控股,银行参股。
所谓农业村镇银行,是建设以农产品公司为龙头的、以集体种植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村镇银行,对农产品公司和农户进行对口扶持。如在弥勒县设立农业村镇银行,可由“云南红酒业集团”作为村镇银行大股东,对种植葡萄的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收获的葡萄偿还银行贷款。将过去由公司出资金、出技术等扶持农户的种植模式转变为“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商业借贷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的种植行业进行规模化扶持,可推广至咖啡、柠檬、烟草、蔬菜、花卉等不同的种植区域。这种新型的金融运行模式,必然会对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所谓新型园区工业银行,就是要改变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招商的模式变为“资本招商”。资本招商是美国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模式。为此,建立以承接高新技术转移、提升产业升级为目的、服务园区企业为宗旨的园区银行,为今后云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引擎。以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前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企业现有资产状况为依据,以“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担保公司+银行债权融资”等一系列的投融资方式,为园区新兴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扶持更多的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发展,形成真正的园区孵化器,培育千千万万个小企业成长壮大,这也应是园区工业银行的宗旨。
(2)试点建设云南资本市场。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为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云南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几千亿资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资本市场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可以试点搞一个民间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对政府而言,云南中小企业股份制公司交易市场的建立,既可以为云南企业拟在沪、深两地甚至境外上市企业进行上市前的项目优选、孵化和培育工作,从而极大地帮助和推动更多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对企业而言,尽管是在云南省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也会对企业上市前理清产权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活动,确立市场位置等前期的上市培育、孵化工作。对投资公司而言,不仅是一个投资交流平台、引资平台,更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任何小企业想获得、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都可以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股权交易平台建设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又要具有本土特色,并且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开始设计平台时,优先提出并完成交易平台的顶层设计。
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交易市场,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及专业人才,包括设立保荐商制度,具有保荐资格的机构,为进场交易的企业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和保荐意见书。设立做市商,为进场交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双向报价做市服务。设立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省内外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其他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及企业、财团等都可以参与投资。
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金融创新,是建立健全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动力和保障。(1)推进制度创新。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增强金融创新意识,改革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内部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流程,完善创新的组织管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地方产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金融创新规划和目标。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配套;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争取总行支持,推进制度创新,在引入更多贴近本地市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业务在云南先行试点的同时,提升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2)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加快经营方式转型,一方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改进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探索多种保证方式的信贷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城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创新,拓宽筹资渠道。(3)推进服务方式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银行业务处理和审批管理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扩大金融辐射半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监管部门要当好政银企协作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推动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金融业支持云南开放开发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环境、严格公正执法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履约的信用环境。
(1)构建畅通高效的政银企沟通平台,加强地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协商,确保政府发展目标、企业项目规划和资金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及时排解影响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瓶颈问题。(2)加快落实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3)推广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科技了解程度和维权意识,形成关心金融、支持金融、共同监督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