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5日,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交流传动调车和双司机室HXN5型内燃机车设计方案同时通过铁道部评审。
在这“双喜临门”的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们在收获这些设计成果时,公司科协功不可没。科协把新型机车研制课题攻关项目作为科协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立项实施,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人华这样说。
公司科技领军人的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对公司科协工作的肯定,也为连续十一次获得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这个沉甸甸的荣誉添上了最真实的注脚。
小人物 大作为
最近,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铸铁事业部工人技师李春格外高兴,他的技术攻关项目“提升JZ10A轴箱体质量”,历经一年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并应用于实际操作。这一喜讯他第一个告诉了公司科协领导,“没有科协的‘讲、比’活动,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说。
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像李春这样的非科协会员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的人还有很多。科协在很多人眼里总是和高科技人才联系在一起的,非会员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立项,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中却成了一道“家常菜”。
“讲、比”活动一直是科协工作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和许多企业的科协一样,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最初也只是局限于科协会员。科协围绕公司的科技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中心,抓住中国铁路发展的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从本岗位工作出发进行立项攻关,“讲、比”活动渐渐步入了发展的“稳定期”。
此时,是维持科协会员立项的现状,还是扩大立项的对象?对于致力于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的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来说,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资本,动员更多的员工参与“讲、比”活动,是科协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科协适时改变过去仅仅限于科协会员参加“讲、比”活动的做法,通过广泛发动,先后把参加活动的对象扩大到非科协会员和技术骨干,包括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90%以上的科协会员和许多科技人员、工人技师都主动参与立项,针对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攻关。思路的转变,为“讲、比”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立项层次不断提高,和公司发展的贴近度也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内容,而且开启了公司自主创新的“引擎”。2010年,公司普通立项887项,重点立项22项;2011年普通立项达到1243项,重点立项24项。“讲、比”活动逐步迈向了“收获期”,成为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强大动力。
小改进 大能量
“原先国产喷油器运行45万公里就要大修,而现在通过对280/285系列柴油机喷油器性能的改进,装用在DF11G机车上,运行了72万公里后,拆检喷油器仍能正常工作,没想到,一个小改进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到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考察的一位专家显然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事实上,这种280改进喷油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国产喷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寿命短、燃油雾化不良等问题,目前已在多种机型上扩大装车试验,并已获得专利证书。
近年来,公司科协以重点项目的立项攻关为龙头,带动了各个学会的“讲、比”活动的普通立项。针对公司产品、工装升级技术优化等一般性课题,他们放手由各学会组织实施。各个学会根据实际,积极参与“讲、比”活动立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效果显著。如牵引动力学会提出并完成了“DF11G型机车运用服务”、“青藏机车冷却性能试验”等104个项目;金属学会针对美国铁路市场对此项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趋势,组织科技人员对 “9C型摇枕侧架试制开发”这一项目进行攻关,攻克了结构、材质上的种种难关,最终试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当年就生产出口2150台份,为公司增加销售收900多万美元。小工装、小改进、小革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也正是因为诸如此类具有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的成果在“讲、比”活动中的大量涌现,“讲、比”活动竞赛成为公司技术升级和工艺完善的重要载体,拥有了更高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讲、比’活动的宗旨并不只是单纯孤立的完成某个项目,而是与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休戚相关,通过参与性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企业完成技术的升级与转化。”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领导深知这一点,并且成为他们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而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方向。
小智慧 大舞台
2012年4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力资源与管理研讨会在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举行。科协会员代表与管理专家“零距离”接触,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类似于这样的学术交流研讨、论文发布等在这个公司是经常性的活动。
近年来,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为谋求“讲、比”活动高起点、高质量,从帮助科技人员获取科技新信息,活跃创新思想的需要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活血”。他们组织了“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专题学术活动9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次,先后有7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他们还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讲座,邀请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专家教授来公司进行“光整加工技术”讲座,邀请美国GE公司的专家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新了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推动了“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同时,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注重技术推广,积极组织各学会开展论文征集,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和“讲、比”项目过程中,把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论文总结出来。近五年,科协共征集论文547篇,向省、市“科技论坛”和中国南车科协“科技学术论坛”报送优秀论文30篇,有20多篇论文获得上级科协组织的奖励。
给一个舞台,出一份精彩。为了培养后备技术力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员队伍,科协会同公司团委一起制订了《青年科技进步新秀奖管理办法》,把青年科技人员的“讲、比”活动与团委的“青年五小成果活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多年来,一批批朝气蓬勃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良好的育人机制下,攻克了科研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磨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个项目从“纸上谈兵”演变成实物成果,一个个改进从“奇思妙想”转化为生产效率,一个个科技人员从懵懂走向经验成熟,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以科技为企业发展助力,奠定了科协组织在公司发展中的科技引领作用。隐形的翅膀,正以最优美的飞翔打造“讲、比”活动的品牌,推进公司科技创新走在快速发展的大路上。
在这“双喜临门”的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们在收获这些设计成果时,公司科协功不可没。科协把新型机车研制课题攻关项目作为科协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立项实施,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人华这样说。
公司科技领军人的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对公司科协工作的肯定,也为连续十一次获得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这个沉甸甸的荣誉添上了最真实的注脚。
小人物 大作为
最近,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铸铁事业部工人技师李春格外高兴,他的技术攻关项目“提升JZ10A轴箱体质量”,历经一年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并应用于实际操作。这一喜讯他第一个告诉了公司科协领导,“没有科协的‘讲、比’活动,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说。
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像李春这样的非科协会员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的人还有很多。科协在很多人眼里总是和高科技人才联系在一起的,非会员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立项,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中却成了一道“家常菜”。
“讲、比”活动一直是科协工作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和许多企业的科协一样,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最初也只是局限于科协会员。科协围绕公司的科技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中心,抓住中国铁路发展的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从本岗位工作出发进行立项攻关,“讲、比”活动渐渐步入了发展的“稳定期”。
此时,是维持科协会员立项的现状,还是扩大立项的对象?对于致力于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的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来说,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资本,动员更多的员工参与“讲、比”活动,是科协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科协适时改变过去仅仅限于科协会员参加“讲、比”活动的做法,通过广泛发动,先后把参加活动的对象扩大到非科协会员和技术骨干,包括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90%以上的科协会员和许多科技人员、工人技师都主动参与立项,针对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攻关。思路的转变,为“讲、比”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立项层次不断提高,和公司发展的贴近度也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内容,而且开启了公司自主创新的“引擎”。2010年,公司普通立项887项,重点立项22项;2011年普通立项达到1243项,重点立项24项。“讲、比”活动逐步迈向了“收获期”,成为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强大动力。
小改进 大能量
“原先国产喷油器运行45万公里就要大修,而现在通过对280/285系列柴油机喷油器性能的改进,装用在DF11G机车上,运行了72万公里后,拆检喷油器仍能正常工作,没想到,一个小改进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到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考察的一位专家显然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事实上,这种280改进喷油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国产喷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寿命短、燃油雾化不良等问题,目前已在多种机型上扩大装车试验,并已获得专利证书。
近年来,公司科协以重点项目的立项攻关为龙头,带动了各个学会的“讲、比”活动的普通立项。针对公司产品、工装升级技术优化等一般性课题,他们放手由各学会组织实施。各个学会根据实际,积极参与“讲、比”活动立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效果显著。如牵引动力学会提出并完成了“DF11G型机车运用服务”、“青藏机车冷却性能试验”等104个项目;金属学会针对美国铁路市场对此项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趋势,组织科技人员对 “9C型摇枕侧架试制开发”这一项目进行攻关,攻克了结构、材质上的种种难关,最终试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当年就生产出口2150台份,为公司增加销售收900多万美元。小工装、小改进、小革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也正是因为诸如此类具有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的成果在“讲、比”活动中的大量涌现,“讲、比”活动竞赛成为公司技术升级和工艺完善的重要载体,拥有了更高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讲、比’活动的宗旨并不只是单纯孤立的完成某个项目,而是与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休戚相关,通过参与性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企业完成技术的升级与转化。”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领导深知这一点,并且成为他们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而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方向。
小智慧 大舞台
2012年4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力资源与管理研讨会在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举行。科协会员代表与管理专家“零距离”接触,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类似于这样的学术交流研讨、论文发布等在这个公司是经常性的活动。
近年来,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为谋求“讲、比”活动高起点、高质量,从帮助科技人员获取科技新信息,活跃创新思想的需要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活血”。他们组织了“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专题学术活动9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次,先后有7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他们还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讲座,邀请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专家教授来公司进行“光整加工技术”讲座,邀请美国GE公司的专家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新了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推动了“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同时,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注重技术推广,积极组织各学会开展论文征集,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和“讲、比”项目过程中,把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论文总结出来。近五年,科协共征集论文547篇,向省、市“科技论坛”和中国南车科协“科技学术论坛”报送优秀论文30篇,有20多篇论文获得上级科协组织的奖励。
给一个舞台,出一份精彩。为了培养后备技术力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员队伍,科协会同公司团委一起制订了《青年科技进步新秀奖管理办法》,把青年科技人员的“讲、比”活动与团委的“青年五小成果活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多年来,一批批朝气蓬勃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良好的育人机制下,攻克了科研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磨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个项目从“纸上谈兵”演变成实物成果,一个个改进从“奇思妙想”转化为生产效率,一个个科技人员从懵懂走向经验成熟,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以科技为企业发展助力,奠定了科协组织在公司发展中的科技引领作用。隐形的翅膀,正以最优美的飞翔打造“讲、比”活动的品牌,推进公司科技创新走在快速发展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