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科学的定义:“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较好的社会适应力。”而已患有身体(听力)残疾的聋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乐观:受听觉障碍的影响,聋生的生活圈子窄小,社会适应力较差,看问题常常带有片面性,心理比较脆弱,自卑感强,猜疑心重……面对已患有身体(听力)残疾的聋生,如何让他们的心灵插上健康的翅膀,让他们平安地度过青春期,是每个特教教师的责任。
从近六年聋校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针对聋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除了教师应当重视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健全自己的人格外,在帮助聋生顺利渡过青春期的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生理常识.培养健康情感
传统的健康教育,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有关性知识不是跳过不讲就是让学生自学,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性知识的缺乏或对性知识的错误理解。学生的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使聋生懂得性知识内容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好奇、不安和恐惧,懂得克制自己。
二、教育聋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聋生独立的愿望
聋生常常有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特别是大部分聋生都是住校的,他们与家庭的关系逐渐疏远,独立意向发展更快,不再事事都听父母、老师的指挥,对一些事情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导致与父母、老师关系的紧张。尊重学生渴望独立的愿望,在思想和行动上指导他们独立地去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不把聋生当做小孩子来对待,适当尊重他们的意见,也不把聋生當做成熟的青年来看待,而是给以必要而正确的指导监督。
三、学会理解别人,协助聋生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对于成长中的聋生来说,交往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一方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他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使伙伴之间产生正面影响,杜绝负面影响,一发现个别学生有不良行为,便立即进行教育,耐心引导,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聋生伙伴关系密切这一条件,为部分交往能力不强的学生找个伴,挑选性格开朗、较能为别人着想的同学作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进步。
四、开设心理辅导站,教会聋生调整心理的方法
开设心理辅导站,针对每个聋生的不同心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并进行记录,建立个别心理档案,使聋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同时,在辅导中还要教会聋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比如:回避法(即当消极情绪或心理产生时立即避开它,不去钻牛角尖)、自愿法(是减轻顾虑的一种“酸葡萄甜柠檬”的心理现象)、宣泄法(是减轻焦虑的一种方法,但要通过合理渠道宣泄,如诉说、大喊大哭一场)、补偿法(即发挥心理强项,克服弱项)、升华法(即化挫折为动力)等等,让聋生自觉地抵制和纠正错误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五、加强法纪观念的教育
聋生因其生理缺陷,使他们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条理性,比如,他们分不清“偷”和“拿”有什么区别。再加上初中聋生容易激怒和任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个时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有较清醒的认识,容易产生彷徨,自卑,压抑等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他总好自觉或不自觉的联络在一起,形成聋人群体,若不重视法纪教育,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应让聋生明白,那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了法律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六、让聋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聋校不能固步自封,应打开校门,大胆地让聋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聋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的空间,与普小开展“一助一”活动,与其他聋校结对子,让聋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体验人间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聋生中出现的青春期的问题心理,并非听力缺陷的必然结果,随着缺陷的补偿和语言的发展,加之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这些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让聋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位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一种适应、和谐的状态,为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愿意在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条道路上继续新的尝试和探索。
从近六年聋校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针对聋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除了教师应当重视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健全自己的人格外,在帮助聋生顺利渡过青春期的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生理常识.培养健康情感
传统的健康教育,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有关性知识不是跳过不讲就是让学生自学,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性知识的缺乏或对性知识的错误理解。学生的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使聋生懂得性知识内容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好奇、不安和恐惧,懂得克制自己。
二、教育聋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聋生独立的愿望
聋生常常有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特别是大部分聋生都是住校的,他们与家庭的关系逐渐疏远,独立意向发展更快,不再事事都听父母、老师的指挥,对一些事情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导致与父母、老师关系的紧张。尊重学生渴望独立的愿望,在思想和行动上指导他们独立地去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不把聋生当做小孩子来对待,适当尊重他们的意见,也不把聋生當做成熟的青年来看待,而是给以必要而正确的指导监督。
三、学会理解别人,协助聋生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对于成长中的聋生来说,交往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一方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他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使伙伴之间产生正面影响,杜绝负面影响,一发现个别学生有不良行为,便立即进行教育,耐心引导,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聋生伙伴关系密切这一条件,为部分交往能力不强的学生找个伴,挑选性格开朗、较能为别人着想的同学作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进步。
四、开设心理辅导站,教会聋生调整心理的方法
开设心理辅导站,针对每个聋生的不同心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并进行记录,建立个别心理档案,使聋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同时,在辅导中还要教会聋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比如:回避法(即当消极情绪或心理产生时立即避开它,不去钻牛角尖)、自愿法(是减轻顾虑的一种“酸葡萄甜柠檬”的心理现象)、宣泄法(是减轻焦虑的一种方法,但要通过合理渠道宣泄,如诉说、大喊大哭一场)、补偿法(即发挥心理强项,克服弱项)、升华法(即化挫折为动力)等等,让聋生自觉地抵制和纠正错误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五、加强法纪观念的教育
聋生因其生理缺陷,使他们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条理性,比如,他们分不清“偷”和“拿”有什么区别。再加上初中聋生容易激怒和任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个时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有较清醒的认识,容易产生彷徨,自卑,压抑等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他总好自觉或不自觉的联络在一起,形成聋人群体,若不重视法纪教育,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应让聋生明白,那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了法律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六、让聋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聋校不能固步自封,应打开校门,大胆地让聋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聋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的空间,与普小开展“一助一”活动,与其他聋校结对子,让聋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体验人间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聋生中出现的青春期的问题心理,并非听力缺陷的必然结果,随着缺陷的补偿和语言的发展,加之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这些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让聋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位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一种适应、和谐的状态,为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愿意在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条道路上继续新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