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对于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我国目前体育教育事业仍面临环境、教师、学生生态失衡的状态,这种情况如不加以抑制,会影响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度,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开发智力。因此,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施必须要遵循生态规律,了解生态与体育教学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做到平衡发展体育事业。本文就中小学体育生态学的现状和解决办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改善体育教学的弊端起到一定作用。
一、引言
国运兴衰,与中小学生息息相关,其健康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和自身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体育教学生态平衡关系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体育生态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生态平衡和体育事业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对教育产生有效影响的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体育生态学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是生态学和体育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生态系统、体育教学、协调进化、环境承载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学依存于生态系统之中,不能脱离生态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周围,这才使得体育教育生态学应运而生。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教育和生态造成影响。虽然现在很难对体育生态学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的存在价值众人皆知,就是达到体育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到平衡协调的生态体育教育,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中小学体育产生积极影响,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生态失衡的现状
当我们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或者观看精彩的世界杯时,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体育与生态平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表明上很难呢发现存在直接关系,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体育运动中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种族歧视等现象时有发生,与体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1.中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失衡。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残留,素质教育在一些地区并没有真正得到普及,至今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体育课只是在浪费时间,因此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进步受到多重阻力。虽然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但这种改革似乎更加注重形式,动摇不了根本。
在社会与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带给人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便捷的交通工具,肌体功能的萎缩和环境的污染导致许多健康隐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人们重新将健康和生态环境放在与科技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我国开始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体育教育生态学方案,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也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所以体育生态教育很难有所改善。
2.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失衡。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素质低下,甚至根本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方法与时代严重脱节。比如,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只是跑跑跳跳,没有严格系统的教学方案,也没有专项的正规的训练,打篮球的学生不懂什么叫“越位”“投篮”“三分球”,因此体育课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无法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与此同时,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利用草地作为足球场,也有的学校至今没有使用塑胶跑道等。
三、改善中小学体育生态失衡的解决办法
在众多家长对于生态体育的偏见方面,教师及校方应多做访谈和交流,体育课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文化课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体育能开发智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好的身体也是学习的根本,所以文化课和体育课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学环境和设施方面,学校应该以人为本,采用合格的体育器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课程安排上,要既锻炼学生身体又提高专业技能,利用体育活动或者比赛来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以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为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校方要严格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不断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达到教学、学生、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祝平.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2]赵松.中小学生态化体育课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
一、引言
国运兴衰,与中小学生息息相关,其健康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和自身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体育教学生态平衡关系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体育生态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生态平衡和体育事业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对教育产生有效影响的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体育生态学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是生态学和体育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生态系统、体育教学、协调进化、环境承载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学依存于生态系统之中,不能脱离生态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周围,这才使得体育教育生态学应运而生。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教育和生态造成影响。虽然现在很难对体育生态学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的存在价值众人皆知,就是达到体育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到平衡协调的生态体育教育,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中小学体育产生积极影响,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生态失衡的现状
当我们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或者观看精彩的世界杯时,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体育与生态平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表明上很难呢发现存在直接关系,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体育运动中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种族歧视等现象时有发生,与体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1.中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失衡。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残留,素质教育在一些地区并没有真正得到普及,至今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体育课只是在浪费时间,因此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进步受到多重阻力。虽然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但这种改革似乎更加注重形式,动摇不了根本。
在社会与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带给人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便捷的交通工具,肌体功能的萎缩和环境的污染导致许多健康隐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人们重新将健康和生态环境放在与科技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我国开始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体育教育生态学方案,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也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所以体育生态教育很难有所改善。
2.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失衡。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素质低下,甚至根本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方法与时代严重脱节。比如,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只是跑跑跳跳,没有严格系统的教学方案,也没有专项的正规的训练,打篮球的学生不懂什么叫“越位”“投篮”“三分球”,因此体育课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无法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与此同时,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利用草地作为足球场,也有的学校至今没有使用塑胶跑道等。
三、改善中小学体育生态失衡的解决办法
在众多家长对于生态体育的偏见方面,教师及校方应多做访谈和交流,体育课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文化课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体育能开发智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好的身体也是学习的根本,所以文化课和体育课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学环境和设施方面,学校应该以人为本,采用合格的体育器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课程安排上,要既锻炼学生身体又提高专业技能,利用体育活动或者比赛来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以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为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校方要严格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不断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达到教学、学生、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祝平.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2]赵松.中小学生态化体育课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