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语学习与应用是语文素养能力的体现,因而成语教学也必须贯穿语文教学始末。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成语,并将之应用到语言中去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常态成语教学策略应用,通过常态贯穿、落实来提升素养能力,解决这一紧迫问题。
【关键词】常态 成语教学 策略应用
成语因具有传承沿习的应用特征,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而成为语言中的国粹。它结构轻巧,令人听之悦耳;语义丰厚,思之耐人寻味;历史悠久,用之权衡掂量。无论是在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运用上,其修辞价值是其他语言形式不能媲美的。以新课程标准来看,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聚焦在成语上就是其运用是否恰当。因而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常态成语教学必须注重指导学习、理解和应用成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扩充学生的语言词汇, 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形成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略谈常态成语教学几点策略:
一、借助语音,以读促记
成语具有和谐悦耳的音节,因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内容,进而发展思维、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能使无声道的、枯燥的文字变成铿锵有力的声音语言。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美感既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下燕语莺声,手不释卷,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论语》选读中开展男女组合多种搭配,男女生不同音量、音色、声线所形成的声音就如一首和谐高亢、跌宕起伏的交响曲,给枯燥的文言阅读增添了情趣,也让学生兴趣倍增。
二、见缝插针,以说促学
课堂要合理利用学生口头语言,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表达某种意思时,能使用成语的地方,尽量使用更多的成语。如《<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可先播放电影《孔子》中关于文章中这些桥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后诵读文本,再来描述题目的意思,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等词语不断涌出,学生个个伶牙俐齿,妙语连珠。借着学生积极性高涨的东风,可顺势引导他们结合文章感受孔子的心理变化,读出所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跃然而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悲壮与可贵无声潜入人心,轻易突破本文重难点。
三、问题诱导,以悟促解
成语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因而除了语用作用,它还能触发心灵,启发心智。成语教学做到触发心灵,体悟深刻就是最深的理解,最准确的使用。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出“ ‘负荆请罪’让你有什么样的启迪”的有效问题,学生在思考和体悟的过程中明白做错事情要及时改正,要知错就改,知错必改。《劝学》中“锲而不舍”教导学生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要轻易放弃。《诲人不倦》中“学而不厌”劝诫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学生心灵震撼了,自然而然成语理解就到位了。
四、创新活动,活学活用
在课堂中语言基础训练适当穿插,创新语用环节,既丰富学生活动,又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基础重视。
1.填词补充法。如教学《赤壁赋》时可针对文中冯虚御风、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杯盘狼藉等成语设计下列三种活动:给出一部分成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与所给意义相合成语;给出成语,要求学生结合出现语境,说出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给出成语中一两个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其补充完整。既可以单用其一,也可综合使用,课堂不枯燥,学生也有兴趣。
2.望闻问切法。如教学《乡土情结》时可将根深蒂固、方兴未艾、休戚相关、安土重迁等成语以字音、字形样式对错间杂,让学生辨别改错,训练学生的判断力,既可改错别字、错音,又能识记成语。根据课堂需要灵活设置:课前,能起到积极预习效果;课中,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课后,能巩固记忆,强化积累。
3.景语转换法。如《边城》教学时可展示凤凰古城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出与之匹配的成语,说的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记住很多成语,如世外桃源、秀水明山、秀色可餐等。反之,在《三峡》时可要求学生针对文中的成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三峡。学生们描绘出的三峡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展现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风景画。
4.语义替换法。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课堂中出示句子,要求给句中划线部分换一个恰当的成语。如“王熙凤是《红楼梦》总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学生根据课文说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绵里藏针、两面三刀等成语。
五、妙笔生花,以文行言
1.滴水穿石法。仿句、话题训练是最实用、最简单的练习方式。既定话题兼顾仿句,把几个成语连缀成文看似简单,却需要仔细思考成语之间的关联,弄清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借成语表达对该话题的态度。同时,还需注意每个句子之间起承转合。做到连贯流畅,无懈可击并不易。表象语言与内在思维互相配合的功力与技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提高学生写作使用成语的能力。
2.聚沙成塔法。为弥补片段仿写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局限性,作文、随笔、周记、日记成为不错的练笔途径。使用成语时,数量更多,范围更广,语言更丰富,思维与能力空间成长更大。批阅过程适当开展学生探讨交流活动,比较商榷,看谁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最准确,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成语,扩展乐更广的视野。活动不仅加深理解,还可极大丰富文章内容,增添形象性。
3.集思广益法。利用“民间”智慧,分组竞赛对抗,创设竞赛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力量。教师适度放手,学生自主设计考题,力求题型多样,题量适中,时间合理,评分精细。学生自己考自己,挑战自己,激发潜能。
4.逐鹿中原法。利用学生自出试卷,教师针对性选择,打乱并重组试题。组织学生考一考,赛一赛,让其大显身手,力争上游。比赛结束表扬优胜组、个人。
另外,常态成语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大语文资料,关注学生生活交际,关注教材实际效用,扎好积累基本功,督促学生把平时所学、所见、所闻的成语搜集、抄录、梳理。假以时日,数量越多,知识网络越广,触类旁通能力越强。
总之,有意识积累、反复练习,内化成语应用能让学生看到成效,增强学习积极性;能让其养成自觉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成语成为他们写作与交际中较为常用的基本词汇,成了修饰润色、丰富情趣、增大信息量、提高交际效果的重要手段,真正体现其修辞价值,最终有效解决总复习中困扰师生耗时、收效甚微的难题。
【关键词】常态 成语教学 策略应用
成语因具有传承沿习的应用特征,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而成为语言中的国粹。它结构轻巧,令人听之悦耳;语义丰厚,思之耐人寻味;历史悠久,用之权衡掂量。无论是在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运用上,其修辞价值是其他语言形式不能媲美的。以新课程标准来看,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聚焦在成语上就是其运用是否恰当。因而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常态成语教学必须注重指导学习、理解和应用成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扩充学生的语言词汇, 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形成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略谈常态成语教学几点策略:
一、借助语音,以读促记
成语具有和谐悦耳的音节,因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内容,进而发展思维、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能使无声道的、枯燥的文字变成铿锵有力的声音语言。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美感既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下燕语莺声,手不释卷,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论语》选读中开展男女组合多种搭配,男女生不同音量、音色、声线所形成的声音就如一首和谐高亢、跌宕起伏的交响曲,给枯燥的文言阅读增添了情趣,也让学生兴趣倍增。
二、见缝插针,以说促学
课堂要合理利用学生口头语言,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表达某种意思时,能使用成语的地方,尽量使用更多的成语。如《<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可先播放电影《孔子》中关于文章中这些桥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后诵读文本,再来描述题目的意思,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等词语不断涌出,学生个个伶牙俐齿,妙语连珠。借着学生积极性高涨的东风,可顺势引导他们结合文章感受孔子的心理变化,读出所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跃然而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悲壮与可贵无声潜入人心,轻易突破本文重难点。
三、问题诱导,以悟促解
成语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因而除了语用作用,它还能触发心灵,启发心智。成语教学做到触发心灵,体悟深刻就是最深的理解,最准确的使用。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出“ ‘负荆请罪’让你有什么样的启迪”的有效问题,学生在思考和体悟的过程中明白做错事情要及时改正,要知错就改,知错必改。《劝学》中“锲而不舍”教导学生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要轻易放弃。《诲人不倦》中“学而不厌”劝诫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学生心灵震撼了,自然而然成语理解就到位了。
四、创新活动,活学活用
在课堂中语言基础训练适当穿插,创新语用环节,既丰富学生活动,又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基础重视。
1.填词补充法。如教学《赤壁赋》时可针对文中冯虚御风、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杯盘狼藉等成语设计下列三种活动:给出一部分成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与所给意义相合成语;给出成语,要求学生结合出现语境,说出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给出成语中一两个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其补充完整。既可以单用其一,也可综合使用,课堂不枯燥,学生也有兴趣。
2.望闻问切法。如教学《乡土情结》时可将根深蒂固、方兴未艾、休戚相关、安土重迁等成语以字音、字形样式对错间杂,让学生辨别改错,训练学生的判断力,既可改错别字、错音,又能识记成语。根据课堂需要灵活设置:课前,能起到积极预习效果;课中,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课后,能巩固记忆,强化积累。
3.景语转换法。如《边城》教学时可展示凤凰古城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出与之匹配的成语,说的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记住很多成语,如世外桃源、秀水明山、秀色可餐等。反之,在《三峡》时可要求学生针对文中的成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三峡。学生们描绘出的三峡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展现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风景画。
4.语义替换法。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课堂中出示句子,要求给句中划线部分换一个恰当的成语。如“王熙凤是《红楼梦》总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学生根据课文说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绵里藏针、两面三刀等成语。
五、妙笔生花,以文行言
1.滴水穿石法。仿句、话题训练是最实用、最简单的练习方式。既定话题兼顾仿句,把几个成语连缀成文看似简单,却需要仔细思考成语之间的关联,弄清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借成语表达对该话题的态度。同时,还需注意每个句子之间起承转合。做到连贯流畅,无懈可击并不易。表象语言与内在思维互相配合的功力与技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提高学生写作使用成语的能力。
2.聚沙成塔法。为弥补片段仿写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局限性,作文、随笔、周记、日记成为不错的练笔途径。使用成语时,数量更多,范围更广,语言更丰富,思维与能力空间成长更大。批阅过程适当开展学生探讨交流活动,比较商榷,看谁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最准确,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成语,扩展乐更广的视野。活动不仅加深理解,还可极大丰富文章内容,增添形象性。
3.集思广益法。利用“民间”智慧,分组竞赛对抗,创设竞赛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力量。教师适度放手,学生自主设计考题,力求题型多样,题量适中,时间合理,评分精细。学生自己考自己,挑战自己,激发潜能。
4.逐鹿中原法。利用学生自出试卷,教师针对性选择,打乱并重组试题。组织学生考一考,赛一赛,让其大显身手,力争上游。比赛结束表扬优胜组、个人。
另外,常态成语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大语文资料,关注学生生活交际,关注教材实际效用,扎好积累基本功,督促学生把平时所学、所见、所闻的成语搜集、抄录、梳理。假以时日,数量越多,知识网络越广,触类旁通能力越强。
总之,有意识积累、反复练习,内化成语应用能让学生看到成效,增强学习积极性;能让其养成自觉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成语成为他们写作与交际中较为常用的基本词汇,成了修饰润色、丰富情趣、增大信息量、提高交际效果的重要手段,真正体现其修辞价值,最终有效解决总复习中困扰师生耗时、收效甚微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