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前滚翻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做前滚翻動作会出现分腿、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动作不到位的问题,且较难改正,这使得原本优美的前滚翻显得比较难看。于是,笔者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二、案例描述
2014年11月6日,为使四年级学生进一步掌握前滚翻抱膝起动作,我安排了“前滚翻抱膝起立”的第2次课。本课我采用了分组练习的形式,借助纸张、钻圈架、呼啦圈等器材来辅助练习前滚翻,以纠正学生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问题。
练习开始了,学生们一个个带着好奇而又兴奋的心情练习前滚翻动作。此时,第3组的组长来到我的身旁,委屈地说道:“杜老师,小华(化名)总是蹲着,不做动作,妨碍了我的练习。”听到他的话,我便走到小华身旁,轻声地问:“小华同学,你怎么啦?为什么不做动作呢?”小华却低头不说话,只是蹲在钻圈架旁,一动不动。“孩子,你能和老师说说不做前滚翻的原因吗?”我再次轻声地问道。当看到小华不回应的态度,我心中一股无名之火顿生。“你到底怎么回事?问你也不说,动作也不做,那你就先到一旁。”小华看到我生气的样子,慢慢地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了我一眼,但马上又低下了头。“我……我怕翻的时候会受伤。”他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道。就在这时,其他学生开始七嘴舌地说开了。“他太胖了,怕自己不能从钻圈架里翻滚过去”“是他太胆小了,怕踢到钻圈架脚会受伤”“他只会学习语文和数学,其他的都很差”“是他不会低头,怕重重地摔在垫子上……”
听着学生们对他的种种猜忌,我用严厉的目光“扫射”一周,课堂一下安静了下来。再看看小华,我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蹲着一动不动。此时,我也觉得刚才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些欠妥。于是,我收起了严厉的目光,蹲下身来,摸了摸他的头,用温和的语气说:“没有关系,胖不是你的错,只要你不放弃,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起努力吧!”此时,小华抬起头望了望我,点了点头。“请你低下头,用下巴夹紧纸巾,然后双脚用力蹬地,头尽量靠近胸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的!”在我的引导与帮助下,小华把头紧贴着胸口,顺利地向前滚翻。“瞧,你这不是可以完成前滚翻动作了吗?真是好样的!”我向小华竖起了大拇指。他朝着我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但有些羞涩。
第2次练习时,我向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眼神里充满着他能够独立完成的期待。小华与我对视,从他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他全身充满了力量,只见他头一低,双脚用力一蹬,身子钻过钻圈架,顺利地向前滚翻。“哇,小华会做前滚翻了!”旁边的一名学生喊道。另一名学生一边鼓掌一边惊讶道:“小华竟然能独立完成动作,好棒呀!”“是的,老师也看见了,小华能够完成动作,真的很不错!老师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话音未落,操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小华脸红扑扑地、微笑地走到队伍中。
我吹响哨声,把学生们集中起来:“同学们,小华能够挑战困难,战胜自己,真是棒棒的!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希望接下来的练习,大家都能更好地完成,有信心吗?”“有!”全班异口同声道,声音充满着自信。然后大家开始有序练习。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1.师爱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师爱是架起师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成功和发展的原动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要敞开心扉,去理解他、去关爱他,只有教师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当了解到小华不做前滚翻动作的原因,知道学生们因他胖而胡乱猜忌,教师态度就立刻发生了转变,先是用眼光扫视学生们,并严厉地批评了班上学生,然后蹲下身去安抚与鼓励小华。“没有关系,胖不是你的错,只要你不放弃,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起努力吧!”一句简单的话语,驱散了他心中的“雾霾”,克服了心理障碍,使之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动作。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甜甜而又羞涩的笑容,这就是爱的力量。
2.降低动作标准是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动作的标准,使他能“跳一跳够得着”。在本案例中,在学生已掌握前滚翻动作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前滚翻抱膝起立,但对于小华的情况,教师通过鼓励与帮助,促进他能够独立完成动作,对动作的标准并不过于强调,而是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差异性评价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在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小华不敢做前滚翻动作的心理,运用多种差异性评价的方式去激励他,肯定他的学习能力,帮助他树立学习自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的!”就这一句朴实的话,让他勇敢地跨出了第1步。竖起大拇指和加油手势等简单的肢体语言给予鼓励,促使小华再次突破心理障碍。“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前滚翻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做前滚翻動作会出现分腿、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动作不到位的问题,且较难改正,这使得原本优美的前滚翻显得比较难看。于是,笔者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二、案例描述
2014年11月6日,为使四年级学生进一步掌握前滚翻抱膝起动作,我安排了“前滚翻抱膝起立”的第2次课。本课我采用了分组练习的形式,借助纸张、钻圈架、呼啦圈等器材来辅助练习前滚翻,以纠正学生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问题。
练习开始了,学生们一个个带着好奇而又兴奋的心情练习前滚翻动作。此时,第3组的组长来到我的身旁,委屈地说道:“杜老师,小华(化名)总是蹲着,不做动作,妨碍了我的练习。”听到他的话,我便走到小华身旁,轻声地问:“小华同学,你怎么啦?为什么不做动作呢?”小华却低头不说话,只是蹲在钻圈架旁,一动不动。“孩子,你能和老师说说不做前滚翻的原因吗?”我再次轻声地问道。当看到小华不回应的态度,我心中一股无名之火顿生。“你到底怎么回事?问你也不说,动作也不做,那你就先到一旁。”小华看到我生气的样子,慢慢地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了我一眼,但马上又低下了头。“我……我怕翻的时候会受伤。”他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道。就在这时,其他学生开始七嘴舌地说开了。“他太胖了,怕自己不能从钻圈架里翻滚过去”“是他太胆小了,怕踢到钻圈架脚会受伤”“他只会学习语文和数学,其他的都很差”“是他不会低头,怕重重地摔在垫子上……”
听着学生们对他的种种猜忌,我用严厉的目光“扫射”一周,课堂一下安静了下来。再看看小华,我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蹲着一动不动。此时,我也觉得刚才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些欠妥。于是,我收起了严厉的目光,蹲下身来,摸了摸他的头,用温和的语气说:“没有关系,胖不是你的错,只要你不放弃,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起努力吧!”此时,小华抬起头望了望我,点了点头。“请你低下头,用下巴夹紧纸巾,然后双脚用力蹬地,头尽量靠近胸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的!”在我的引导与帮助下,小华把头紧贴着胸口,顺利地向前滚翻。“瞧,你这不是可以完成前滚翻动作了吗?真是好样的!”我向小华竖起了大拇指。他朝着我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但有些羞涩。
第2次练习时,我向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眼神里充满着他能够独立完成的期待。小华与我对视,从他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他全身充满了力量,只见他头一低,双脚用力一蹬,身子钻过钻圈架,顺利地向前滚翻。“哇,小华会做前滚翻了!”旁边的一名学生喊道。另一名学生一边鼓掌一边惊讶道:“小华竟然能独立完成动作,好棒呀!”“是的,老师也看见了,小华能够完成动作,真的很不错!老师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话音未落,操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小华脸红扑扑地、微笑地走到队伍中。
我吹响哨声,把学生们集中起来:“同学们,小华能够挑战困难,战胜自己,真是棒棒的!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希望接下来的练习,大家都能更好地完成,有信心吗?”“有!”全班异口同声道,声音充满着自信。然后大家开始有序练习。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1.师爱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师爱是架起师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成功和发展的原动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要敞开心扉,去理解他、去关爱他,只有教师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当了解到小华不做前滚翻动作的原因,知道学生们因他胖而胡乱猜忌,教师态度就立刻发生了转变,先是用眼光扫视学生们,并严厉地批评了班上学生,然后蹲下身去安抚与鼓励小华。“没有关系,胖不是你的错,只要你不放弃,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起努力吧!”一句简单的话语,驱散了他心中的“雾霾”,克服了心理障碍,使之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动作。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甜甜而又羞涩的笑容,这就是爱的力量。
2.降低动作标准是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动作的标准,使他能“跳一跳够得着”。在本案例中,在学生已掌握前滚翻动作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前滚翻抱膝起立,但对于小华的情况,教师通过鼓励与帮助,促进他能够独立完成动作,对动作的标准并不过于强调,而是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差异性评价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在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小华不敢做前滚翻动作的心理,运用多种差异性评价的方式去激励他,肯定他的学习能力,帮助他树立学习自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的!”就这一句朴实的话,让他勇敢地跨出了第1步。竖起大拇指和加油手势等简单的肢体语言给予鼓励,促使小华再次突破心理障碍。“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