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互动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历史 互动 教学 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践摸索,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艺术
广大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自己要抛却传统教学模式下“代言人”的形象,不再做传授知识的工具,一味的“拷贝”知识,转述教材。教师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学习、研究、引导中感受教学的创造性、挑战性,发现其中的无穷乐趣。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思维方式等,外在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教师不应囿于学生的一种表现,要全面看待学生,要容忍差异,交换学生想、说、做的权利。互动教学是师生的不断交流、互动,它的多元、开放与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知识丰富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是学生能够一展身手的舞台,新课程下的《历史》很多课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比如每一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每一单元后面的“活动课”等,可以用课堂表演、辩论讨论、历史比较、编写和讲解历史故事、虚拟旅行等方法。既让学生投入了极大的表现欲望和表演热情,也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二、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不知不觉地爱上初中历史课。如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首先让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诵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进一步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然后用音响播放《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感和感染力,把教材变为活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使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至始至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古代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把学生按地域分组,每组同学搜集整理自己所在洲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然后展示给其他同学,形式不拘一格。《评价拿破仑》一课时采用辩论的方法,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搜集处理学习资源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三、丰富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知识面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还需有迎接社会生存发展和挑战的适应能力。作为历史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任务。而这仅靠45分钟的课堂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放大的课堂上兴趣盎然地投入,从从容容地放飞自己。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故居、博物馆,可结合本地风土人情、革命历史等知识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抢答、举办历史故事会、历史展览、历史墙报等活动,可到图书室看相关历史书籍或看相关历史电影等等。学生走出课堂,开拓了视野,延伸了教材,大胆地去想象,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他才能真正地知学、乐学。一个学生,只有他在历史理论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话想说,他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展示自我。因此可以说,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小课堂服务。也可以多开展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例如,我在上《辛亥革命》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当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分组讨论中,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同一组内的成员间也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找出了许多教材中甚至电视电影中的知识作为理由,整个课堂尤如辩论赛的现场。通过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们都动了起来,动脑动手加动嘴,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是时代的需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彻底摒弃过去传统教学中的陈腐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表现的激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达到历史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 互动 教学 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践摸索,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艺术
广大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自己要抛却传统教学模式下“代言人”的形象,不再做传授知识的工具,一味的“拷贝”知识,转述教材。教师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学习、研究、引导中感受教学的创造性、挑战性,发现其中的无穷乐趣。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思维方式等,外在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教师不应囿于学生的一种表现,要全面看待学生,要容忍差异,交换学生想、说、做的权利。互动教学是师生的不断交流、互动,它的多元、开放与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知识丰富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是学生能够一展身手的舞台,新课程下的《历史》很多课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比如每一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每一单元后面的“活动课”等,可以用课堂表演、辩论讨论、历史比较、编写和讲解历史故事、虚拟旅行等方法。既让学生投入了极大的表现欲望和表演热情,也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二、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不知不觉地爱上初中历史课。如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首先让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诵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进一步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然后用音响播放《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感和感染力,把教材变为活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使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至始至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古代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把学生按地域分组,每组同学搜集整理自己所在洲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然后展示给其他同学,形式不拘一格。《评价拿破仑》一课时采用辩论的方法,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搜集处理学习资源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三、丰富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知识面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还需有迎接社会生存发展和挑战的适应能力。作为历史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任务。而这仅靠45分钟的课堂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放大的课堂上兴趣盎然地投入,从从容容地放飞自己。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故居、博物馆,可结合本地风土人情、革命历史等知识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抢答、举办历史故事会、历史展览、历史墙报等活动,可到图书室看相关历史书籍或看相关历史电影等等。学生走出课堂,开拓了视野,延伸了教材,大胆地去想象,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他才能真正地知学、乐学。一个学生,只有他在历史理论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话想说,他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展示自我。因此可以说,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小课堂服务。也可以多开展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例如,我在上《辛亥革命》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当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分组讨论中,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同一组内的成员间也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找出了许多教材中甚至电视电影中的知识作为理由,整个课堂尤如辩论赛的现场。通过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们都动了起来,动脑动手加动嘴,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是时代的需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彻底摒弃过去传统教学中的陈腐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表现的激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达到历史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