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英语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以网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纷纷涌入广大英语教师的视野,将整个英语教育推进了数字化时代。这类信息化教学工具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为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打开了契机,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已是大势所趋。据此,主要探究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學,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且因其具备操作便捷、传播性强、易于储存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青睐。在这种形势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朝着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与信息素养得到均衡发展。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英语阅读更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可见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迫切。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以促使学生在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一、利用Flash动画导入,明确学生阅读目标
Flash是一种制作动画视频的软件,通常由图片与文字结合将内容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所制作出的动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师可运用Flash动画创设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的体验式英语阅读,即让学生融入Flash动画设定的阅读情境中,将静态文字化为具有指向性的动态阅读模板,可使他们更明确地找出阅读目标。这种化说教为体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他们在明确阅读动机的基础上初步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When is Easter?”这课中“read and write”这部分的文章时,笔者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Flash动画,动画中动态地展示了小猫成长的四个阶段,从一身粉红色睁不开眼睛,到长出白色绒毛开始发出叫声,再至眼睛完全睁开并且立起了耳朵,最后已经可以跑跑跳跳和人一起玩闹。这时让学生根据动画内容的指引去阅读课文,不仅可以轻松读懂文本内容,还能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在解答“read and match”部分的习题时也可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切实有利于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初步提升。
二、灵活运用微课视频,突破学生阅读难点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著称的新媒体教学工具,它以更便捷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刻板,视频利用5~10分钟的时间集中讲述一个知识点,这种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对原本零散杂乱的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突破英语阅读难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难点教学可让他们将抽象陌生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形象立体的图像,从而使之对课文中的英语知识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学“Whose dog is it?”这课中“read and write”这部分阅读文本时,笔者利用微课讲解了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动词短语ing形式的用法”,微课视频中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dancing,running,walking,climbing,flying”与其动词原型的区别,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动词ing形式均是动态的,而动词原型皆是静态的,如此便可轻松地理解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多用在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为他们以后学习现在进行时态的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微课教学切实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具有积极作用。
三、借助信息教学软件,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将英语教育摆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人士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发展英语教育成了一个商机,于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类智能APP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切实给现代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形势下,教师利用智能手机与电脑等信息设备布置课下阅读任务,不仅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能使他们在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中拓展阅读空间,进而让其在多元化的阅读素材中全面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平台中放置一些与之相关的阅读素材,如在学习过“My favourite season”这课后,笔者在网络平台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文章,学生可依照自己喜爱的季节进行选择性阅读,并在阅读后写出译文作为课下作业。其次,教师还可让学生利用“扇贝阅读”“有道e读”“可可英语”等英语阅读类APP进行课下自主阅读,这些以网络资源为载体的教学APP可让大家在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中拓展阅读空间,进而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多元化的同时充分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更凸显直观形象、便捷易传播的特点,十分符合学生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据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合理利用以网络资源为载体的多种信息教学工具,在明确学生阅读目标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并在帮他们拓展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增强其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充分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苗锦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6(5):40.
[2]张宏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3):34-36.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且因其具备操作便捷、传播性强、易于储存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青睐。在这种形势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朝着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与信息素养得到均衡发展。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英语阅读更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可见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迫切。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以促使学生在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一、利用Flash动画导入,明确学生阅读目标
Flash是一种制作动画视频的软件,通常由图片与文字结合将内容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所制作出的动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师可运用Flash动画创设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的体验式英语阅读,即让学生融入Flash动画设定的阅读情境中,将静态文字化为具有指向性的动态阅读模板,可使他们更明确地找出阅读目标。这种化说教为体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他们在明确阅读动机的基础上初步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When is Easter?”这课中“read and write”这部分的文章时,笔者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Flash动画,动画中动态地展示了小猫成长的四个阶段,从一身粉红色睁不开眼睛,到长出白色绒毛开始发出叫声,再至眼睛完全睁开并且立起了耳朵,最后已经可以跑跑跳跳和人一起玩闹。这时让学生根据动画内容的指引去阅读课文,不仅可以轻松读懂文本内容,还能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在解答“read and match”部分的习题时也可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切实有利于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初步提升。
二、灵活运用微课视频,突破学生阅读难点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著称的新媒体教学工具,它以更便捷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刻板,视频利用5~10分钟的时间集中讲述一个知识点,这种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对原本零散杂乱的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突破英语阅读难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难点教学可让他们将抽象陌生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形象立体的图像,从而使之对课文中的英语知识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学“Whose dog is it?”这课中“read and write”这部分阅读文本时,笔者利用微课讲解了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动词短语ing形式的用法”,微课视频中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dancing,running,walking,climbing,flying”与其动词原型的区别,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动词ing形式均是动态的,而动词原型皆是静态的,如此便可轻松地理解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多用在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为他们以后学习现在进行时态的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微课教学切实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具有积极作用。
三、借助信息教学软件,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将英语教育摆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人士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发展英语教育成了一个商机,于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类智能APP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切实给现代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形势下,教师利用智能手机与电脑等信息设备布置课下阅读任务,不仅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能使他们在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中拓展阅读空间,进而让其在多元化的阅读素材中全面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平台中放置一些与之相关的阅读素材,如在学习过“My favourite season”这课后,笔者在网络平台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文章,学生可依照自己喜爱的季节进行选择性阅读,并在阅读后写出译文作为课下作业。其次,教师还可让学生利用“扇贝阅读”“有道e读”“可可英语”等英语阅读类APP进行课下自主阅读,这些以网络资源为载体的教学APP可让大家在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中拓展阅读空间,进而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多元化的同时充分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更凸显直观形象、便捷易传播的特点,十分符合学生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据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合理利用以网络资源为载体的多种信息教学工具,在明确学生阅读目标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并在帮他们拓展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增强其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充分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苗锦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6(5):40.
[2]张宏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3):34-3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