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鲜明可感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思维,开发智力,提升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创设丰富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形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气场”,从而提升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情境; 对话;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59-0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课件展示,再现情境
多媒体课件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成员之一,恰当合理地运用课件,将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其诗采用以少胜多的表现形式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春天。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启发学生想象:你从这枝爬出墙的红杏,可以想到此时的园内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这园内盛开着哪些美丽的花儿?它们怎样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百花争艳的美丽画卷。这时,学生真正体验到诗人由失望到欣喜的心理变化,真正领会了诗的内涵。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直观的形象,这一“桥梁”的架设,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心悟其境,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二、角色表演,深化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表演的个性特征。创设生动、逼真的表演情境,能让学生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涵,理解人物形象及内心世界。《黄鹤楼送别》蕴涵着诗人之间的深情厚意。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文所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当学生读懂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孟浩然对李白的安慰之后,我挑选了班内一对最要好的朋友来演一演这感人的话别场景。学生创造性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再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三、音乐融合,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在阅读过程中,适宜的音乐能激起情感的火花,帮助学生走进情境,融入语言。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当教学到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这段耐人回味的文字时,我利用音乐与语言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那感人的画面中,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去聆听李白此时的心声,化无形的语言为有形的场景。在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旋律中,学生注视着孟浩然的江帆渐渐远去,青青岸边柳,滚滚长江水,点点江上鸥,屹然不动的李白都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我深情并茂的引读,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情感:
十分钟过去了,友人的船已离开岸,可是李白依然……
1小时过去了,船儿已到了江心,可是李白依然……
几小时过去了,船儿已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
假如你是李白,你的内心一定像这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一定有许多话想向远去的友人倾诉吧!“孟夫子,祝您一路顺风!”“今日一别,我们何时再相见?”“您虽然远去了,但我永远会牢记我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日子的!”一句句深情的告白,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流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也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此时,诗人之情、教材之情、学生之情有机地融为一体,掀起了教学的高潮。
四、绘声朗读,表现情境
朱自清曾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可见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推动学生潜心会文,感悟情境,从而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如《九寨沟》一文的第三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神奇画卷。文中写道:“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细细品读此段,顿觉原始风光如此迷人,色彩如此丰富而美丽。其中“五花海”、“五彩池”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给予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此时,老师巧妙点拨:“到了,到了,你的眼前出现一个童话般的人间仙境: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石块,碧绿繁茂的森林,一碧如洗的天空,洁白如絮的云朵。让我们读出自己此时的心声吧!”学生在老师的激情引导下,全身心地诵读着,慢慢地品味着,呆板的文字顿时形象丰满起来,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意境,课堂中流淌出诗一般的音韵。此时的景,此时的情都融为一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五、巧用画面,展现情境
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地利用这些画面,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供具体、直观的感性形象,而且能使学生迅速地触摸文本意境,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古寺的破败,体会李时珍生活的淡然,我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每个角落,然后以“这是一座_____的古寺”的句式畅谈自己的理解。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学生对这座断垣残壁、四处结着厚厚蜘蛛网的古寺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感悟。“这样的环境根本无法住人,而李时珍师徒俩却住了下来,你从中悟出了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一下子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在画面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下,在细致的观察交流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亲密地、灵动地对话,深入地体会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人物形象一下子高大丰满起来。
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教师一时兴起的课堂“点缀品”,而是应充盈教学的整个时空,让和谐的阅读情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动力,饱满的激情,求知的欲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寻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教学情境; 对话;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59-0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是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课件展示,再现情境
多媒体课件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成员之一,恰当合理地运用课件,将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其诗采用以少胜多的表现形式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春天。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启发学生想象:你从这枝爬出墙的红杏,可以想到此时的园内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这园内盛开着哪些美丽的花儿?它们怎样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百花争艳的美丽画卷。这时,学生真正体验到诗人由失望到欣喜的心理变化,真正领会了诗的内涵。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直观的形象,这一“桥梁”的架设,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心悟其境,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二、角色表演,深化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表演的个性特征。创设生动、逼真的表演情境,能让学生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涵,理解人物形象及内心世界。《黄鹤楼送别》蕴涵着诗人之间的深情厚意。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文所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当学生读懂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孟浩然对李白的安慰之后,我挑选了班内一对最要好的朋友来演一演这感人的话别场景。学生创造性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再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三、音乐融合,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在阅读过程中,适宜的音乐能激起情感的火花,帮助学生走进情境,融入语言。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当教学到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这段耐人回味的文字时,我利用音乐与语言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那感人的画面中,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去聆听李白此时的心声,化无形的语言为有形的场景。在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旋律中,学生注视着孟浩然的江帆渐渐远去,青青岸边柳,滚滚长江水,点点江上鸥,屹然不动的李白都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我深情并茂的引读,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情感:
十分钟过去了,友人的船已离开岸,可是李白依然……
1小时过去了,船儿已到了江心,可是李白依然……
几小时过去了,船儿已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
假如你是李白,你的内心一定像这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一定有许多话想向远去的友人倾诉吧!“孟夫子,祝您一路顺风!”“今日一别,我们何时再相见?”“您虽然远去了,但我永远会牢记我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日子的!”一句句深情的告白,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流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也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此时,诗人之情、教材之情、学生之情有机地融为一体,掀起了教学的高潮。
四、绘声朗读,表现情境
朱自清曾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可见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推动学生潜心会文,感悟情境,从而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如《九寨沟》一文的第三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神奇画卷。文中写道:“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细细品读此段,顿觉原始风光如此迷人,色彩如此丰富而美丽。其中“五花海”、“五彩池”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给予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此时,老师巧妙点拨:“到了,到了,你的眼前出现一个童话般的人间仙境: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石块,碧绿繁茂的森林,一碧如洗的天空,洁白如絮的云朵。让我们读出自己此时的心声吧!”学生在老师的激情引导下,全身心地诵读着,慢慢地品味着,呆板的文字顿时形象丰满起来,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意境,课堂中流淌出诗一般的音韵。此时的景,此时的情都融为一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五、巧用画面,展现情境
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地利用这些画面,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供具体、直观的感性形象,而且能使学生迅速地触摸文本意境,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古寺的破败,体会李时珍生活的淡然,我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每个角落,然后以“这是一座_____的古寺”的句式畅谈自己的理解。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学生对这座断垣残壁、四处结着厚厚蜘蛛网的古寺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感悟。“这样的环境根本无法住人,而李时珍师徒俩却住了下来,你从中悟出了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一下子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在画面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下,在细致的观察交流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亲密地、灵动地对话,深入地体会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人物形象一下子高大丰满起来。
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教师一时兴起的课堂“点缀品”,而是应充盈教学的整个时空,让和谐的阅读情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动力,饱满的激情,求知的欲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寻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