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不到最后都不知谁能胜出的牌局,就看谁能抽中“国家政策”这张王牌,备受资本青睐的北京普能也不例外。
谁能想到,北京普能100多个员工中,在中国只有3个销售?不过这却是最能反映这家高科技企业现状的数字。目前,他们的核心产品钒电池在中国市场仍处于试验和试运营阶段,零星的一两个客户而已。“小规模,全世界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都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普能CEO江宗宪表示,目前的这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当然,也没有哪一家高科技企业能像普能一样,成立短短4年时间,就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并且成功完成了三轮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北极光创投、德丰杰、德同资本、红杉资本等。
一切都因为北京普能研发和制造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以下简称钒电池)所定位的储能市场太巨大,太有诱惑力。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从发电到用电,67%的能源会被浪费,而提高效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发电量和用电量实现匹配和平衡。将多余的能源储存起来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普能的钒电池储能技术是实现大容量储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中国,重点被放在了风力发电领域。风力发电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之后立刻陷入一个“悖论”,装机容量全球第二,却至少1/3无法接入电网。如何储存这1/3的能源?另外,受自然因素影响,风力发电非常不稳定。推广风力发电系统最成功的丹麦就曾经因为风电不稳定遭遇过大规模断电1 8小时的事故。在内蒙古,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如何做到将发电高峰的能源储存到发电低谷使用?
于是,在一连串的问题之后,一个万亿级的新兴市场诞生了,普能就是这个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过,普能之所以能在2010年清科最值得投资企业50强中排名第五,还要从2009年其成功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VRB Power.展开。
收购来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俞振华在纽约注册成立普能科技。2007年底,为了让融资最大化,俞振华与合伙人吴正宇决定把公司的钒电池团队和锌溴电池团队分离,独立融资。于是,俞振华的钒电池团队成为了今天的普能,而吴正宇和锌溴电池团队则成立汇能公司。
2009年初收购VRB Power:前,俞振华做出了自己的第二代1 0千瓦系统,能源效率比VRB高10%,成本比VRB低三分之一。但这个系统离商业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这时的普能虽然获得了德丰杰和德同的投资,但技术上并没有取得核心突破。
VRB Power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由于当初其上市时全凭钒电池的概念,并没有成熟产品,这造成其必须公开些初创型高科技公司不能公开的商业机密,对其发展壮大造成影响。再加上其在2008年底的扩张策略过于激进,恰逢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锻炼,被迫破产清算。
关注甚至是模仿VRB Power时的普能第一时间递交了收购申请,并且得到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公司的支持,以21 5万美元竞购成功。“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要知道,VRB Power在钒电池储能领域是绝对的NO.1。它在2000年成立之前,全球已经有很多公司积累了钒电池储能领域的经验,而其大部分的技术工程师、主管以前都是在加拿大最大的燃料电池公司工作过的,这家公司一度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燃料电池公司。”江宗宪是个温文尔雅的台湾人,和俞振华一样,碰到关键的技术词汇需要借助英文才能表述完整。
实际上,目前普能的管理团队就是围际化的团队。CEO江宗宪在美国完成学业,曾在美国工作过十六七年,在加入普能之前,曾是无锡尚德的COO;CTO王博士是复旦大学电机系毕业,1983年留学美国,曾任福特公司全球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重庆力帆总工程师。可以说,这家企业曰前多半的DNA是外企,虽然中国员工仍然是占绝大多数。
当时,包括VRB Power CEO Tim Hennessy在内的10个外籍员工选择留了下来,与之一块留下的还有研发团队、客户资源、工程经验、所有可量产钒电池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所以,目前普能的主要客户仍然是通过国外代理商获得的全球客户,他们能提供的成功案例也均来自国外。当然,普能全球的销售不只3个。
但这一切也在悄然改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俞振华已经把VRB Power所有的工厂和生产线统统从加拿大转移到了中国。“目前,已经完成了50%左右,生产线目前在北京通州。”江宗宪表示,在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帮助下,普能的产品成本有望得到控制。
成功收购VRB Power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竞争还在后面,就像一个投资人曾经对俞振华说的那样,你才成功了10%。
看谁手握政策王牌
钒电池储能技术只是大容量储能技术的一种,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技术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钒电池是液流电池技术的一种,但这三种技术并没有公认的优势排序。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容量成熟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极少。至今只有日本京瓷( NGK)公司的钠硫电池成功实现量产,接受度也最高。在全球每年3亿美元的市场中,NGK就占据了2/3。但这项技术在国内十分不成熟,而且钠和硫两种元素大量聚集,可能会造成危险。
锂离子电池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发达的产业链对于技术创新、成本下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拥有绝对市场占有率的是日本丰田和本田的锂镍电池,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投注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小容量储能电池上,例如混合动力车、手机等。具备大容量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也不多,而且“锂离子电池在兆瓦级做储能,实际上是很前沿的研究。”俞振华曾对媒体指出。
钒电池只剩下收购了VRB Power之后的普能。钒电池的优势是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容量大、小会产生交叉污染。但缺点就是电密度比较低,所以体积比较大,不适合车载。另外,当年日本停止补助钒电池企业SEI,转而补助NGK的原因是钒的价格猛然上涨。所以,钒的价格也会是一个重要变量。目前,钒电池的每千瓦时价格远高于NGK500美元的行业标准定价。
至于三种技术哪种更可能受到政府青睐,2009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的大型新能源项目中就可窥见一斑。
该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张北县,是国网智能电网建设的首批示范项目。计划建设风电l00兆瓦、光伏发电50兆瓦、储能20兆瓦,总投资约33亿元,由国网旗下的国网新源具体实施。
但这一项目中20兆瓦的储能至今仍然没有进行开标。根据5月27日发布的招标,却将招标范围只提及磷酸铁锂电池,并表示采购将分为两个包,分别为14兆瓦和4兆瓦。业内人士预测,凭借比亚迪与国网的关系,14兆瓦的这个包应该是非他莫属了。剩下的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和2兆瓦非磷酸铁锂电池仍不知花落谁家,业界多猜测应该是日本的NGK。
由此可见,该项目一期工程偏向锂离子电池的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在6月23日开幕的第七届亚洲风能大会上,国网在自家展区展示了一台可同时给20个标准电池充电的移动充电仓,其中存放的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只能作为备用电池,不能作为储能电池,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这个错误国网已经明白了,会把液流电池从储能电池中划掉,只是现在可能有些关系在扯。”王传福曾毫不隐晦地向公众表示。
普能CEO江宗宪对此则相对乐观:“张北项目是全世界最具野心、最大规模的一个储能项目,我们也在极力争取,我们估计大概明年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出来。”
谁能想到,北京普能100多个员工中,在中国只有3个销售?不过这却是最能反映这家高科技企业现状的数字。目前,他们的核心产品钒电池在中国市场仍处于试验和试运营阶段,零星的一两个客户而已。“小规模,全世界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都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普能CEO江宗宪表示,目前的这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当然,也没有哪一家高科技企业能像普能一样,成立短短4年时间,就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并且成功完成了三轮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北极光创投、德丰杰、德同资本、红杉资本等。
一切都因为北京普能研发和制造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以下简称钒电池)所定位的储能市场太巨大,太有诱惑力。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从发电到用电,67%的能源会被浪费,而提高效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发电量和用电量实现匹配和平衡。将多余的能源储存起来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普能的钒电池储能技术是实现大容量储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中国,重点被放在了风力发电领域。风力发电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之后立刻陷入一个“悖论”,装机容量全球第二,却至少1/3无法接入电网。如何储存这1/3的能源?另外,受自然因素影响,风力发电非常不稳定。推广风力发电系统最成功的丹麦就曾经因为风电不稳定遭遇过大规模断电1 8小时的事故。在内蒙古,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如何做到将发电高峰的能源储存到发电低谷使用?
于是,在一连串的问题之后,一个万亿级的新兴市场诞生了,普能就是这个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过,普能之所以能在2010年清科最值得投资企业50强中排名第五,还要从2009年其成功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VRB Power.展开。
收购来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俞振华在纽约注册成立普能科技。2007年底,为了让融资最大化,俞振华与合伙人吴正宇决定把公司的钒电池团队和锌溴电池团队分离,独立融资。于是,俞振华的钒电池团队成为了今天的普能,而吴正宇和锌溴电池团队则成立汇能公司。
2009年初收购VRB Power:前,俞振华做出了自己的第二代1 0千瓦系统,能源效率比VRB高10%,成本比VRB低三分之一。但这个系统离商业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这时的普能虽然获得了德丰杰和德同的投资,但技术上并没有取得核心突破。
VRB Power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由于当初其上市时全凭钒电池的概念,并没有成熟产品,这造成其必须公开些初创型高科技公司不能公开的商业机密,对其发展壮大造成影响。再加上其在2008年底的扩张策略过于激进,恰逢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锻炼,被迫破产清算。
关注甚至是模仿VRB Power时的普能第一时间递交了收购申请,并且得到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公司的支持,以21 5万美元竞购成功。“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要知道,VRB Power在钒电池储能领域是绝对的NO.1。它在2000年成立之前,全球已经有很多公司积累了钒电池储能领域的经验,而其大部分的技术工程师、主管以前都是在加拿大最大的燃料电池公司工作过的,这家公司一度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燃料电池公司。”江宗宪是个温文尔雅的台湾人,和俞振华一样,碰到关键的技术词汇需要借助英文才能表述完整。
实际上,目前普能的管理团队就是围际化的团队。CEO江宗宪在美国完成学业,曾在美国工作过十六七年,在加入普能之前,曾是无锡尚德的COO;CTO王博士是复旦大学电机系毕业,1983年留学美国,曾任福特公司全球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重庆力帆总工程师。可以说,这家企业曰前多半的DNA是外企,虽然中国员工仍然是占绝大多数。
当时,包括VRB Power CEO Tim Hennessy在内的10个外籍员工选择留了下来,与之一块留下的还有研发团队、客户资源、工程经验、所有可量产钒电池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所以,目前普能的主要客户仍然是通过国外代理商获得的全球客户,他们能提供的成功案例也均来自国外。当然,普能全球的销售不只3个。
但这一切也在悄然改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俞振华已经把VRB Power所有的工厂和生产线统统从加拿大转移到了中国。“目前,已经完成了50%左右,生产线目前在北京通州。”江宗宪表示,在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帮助下,普能的产品成本有望得到控制。
成功收购VRB Power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竞争还在后面,就像一个投资人曾经对俞振华说的那样,你才成功了10%。
看谁手握政策王牌
钒电池储能技术只是大容量储能技术的一种,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技术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钒电池是液流电池技术的一种,但这三种技术并没有公认的优势排序。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容量成熟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极少。至今只有日本京瓷( NGK)公司的钠硫电池成功实现量产,接受度也最高。在全球每年3亿美元的市场中,NGK就占据了2/3。但这项技术在国内十分不成熟,而且钠和硫两种元素大量聚集,可能会造成危险。
锂离子电池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发达的产业链对于技术创新、成本下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拥有绝对市场占有率的是日本丰田和本田的锂镍电池,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投注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小容量储能电池上,例如混合动力车、手机等。具备大容量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也不多,而且“锂离子电池在兆瓦级做储能,实际上是很前沿的研究。”俞振华曾对媒体指出。
钒电池只剩下收购了VRB Power之后的普能。钒电池的优势是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容量大、小会产生交叉污染。但缺点就是电密度比较低,所以体积比较大,不适合车载。另外,当年日本停止补助钒电池企业SEI,转而补助NGK的原因是钒的价格猛然上涨。所以,钒的价格也会是一个重要变量。目前,钒电池的每千瓦时价格远高于NGK500美元的行业标准定价。
至于三种技术哪种更可能受到政府青睐,2009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的大型新能源项目中就可窥见一斑。
该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张北县,是国网智能电网建设的首批示范项目。计划建设风电l00兆瓦、光伏发电50兆瓦、储能20兆瓦,总投资约33亿元,由国网旗下的国网新源具体实施。
但这一项目中20兆瓦的储能至今仍然没有进行开标。根据5月27日发布的招标,却将招标范围只提及磷酸铁锂电池,并表示采购将分为两个包,分别为14兆瓦和4兆瓦。业内人士预测,凭借比亚迪与国网的关系,14兆瓦的这个包应该是非他莫属了。剩下的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和2兆瓦非磷酸铁锂电池仍不知花落谁家,业界多猜测应该是日本的NGK。
由此可见,该项目一期工程偏向锂离子电池的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在6月23日开幕的第七届亚洲风能大会上,国网在自家展区展示了一台可同时给20个标准电池充电的移动充电仓,其中存放的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只能作为备用电池,不能作为储能电池,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这个错误国网已经明白了,会把液流电池从储能电池中划掉,只是现在可能有些关系在扯。”王传福曾毫不隐晦地向公众表示。
普能CEO江宗宪对此则相对乐观:“张北项目是全世界最具野心、最大规模的一个储能项目,我们也在极力争取,我们估计大概明年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