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本文在简要概述应用技术型本科概念和分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需求,探讨了应用技术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获得战略资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既懂信息系统又懂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是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是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产业升级,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是相对于传统“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的,具有创新性、职业性、应用性等特征[2]。应用技术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职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更新比较慢,且不同的专业,讲授基本相同的知识,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无法满足职业需求。
(二)先修课程教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环节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行业管理知识了解较多,但是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开展实践教学困难,对很多知识的掌握会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很难学以致用。
(三)师资缺乏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然而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只具备单一的专业背景,而且大部分教师信息系统开发经验较少,“双师型”教师短缺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技术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很多工程管理类专业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培养方案,满足了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和职业需求相匹配、与行业知识相结合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减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动手能力高超、创造能力突出、适应能力极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极大。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岗位实践、职业培训相对接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更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大多来自于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高校教育培养的更多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比较容易使学生出现通用性人力资本过剩,但专用性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3]。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人才需求相适应。
四、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观念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以及高层次应用技术性人才要求,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一)改善师资水平,引入协同教学理念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就是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策划和执行某门课程教学的教学形式。可以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改变一位教师负责的状况,可以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4]。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包括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企业中系统开发人员(外聘)组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同时,锻炼教师队伍。
(二)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特色,制定教学内容。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侧重点应该以物流管理系统、道路实时监测系统等作为案例。重视先修课程的开设,设置课程组,压缩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注重实践环节。
(三)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该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项目,让学生分组由导师带领实际进行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环节,实践过程中的需求驱动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引入“协同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针对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行业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典兵.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审思[J].教育与职业:研究与探索,2015(16):18-21.
[3]刘璐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刘学林.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MIS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职业时空,2014,10(9),63.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获得战略资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既懂信息系统又懂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是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是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产业升级,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是相对于传统“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的,具有创新性、职业性、应用性等特征[2]。应用技术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职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更新比较慢,且不同的专业,讲授基本相同的知识,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无法满足职业需求。
(二)先修课程教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环节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行业管理知识了解较多,但是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开展实践教学困难,对很多知识的掌握会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很难学以致用。
(三)师资缺乏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然而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只具备单一的专业背景,而且大部分教师信息系统开发经验较少,“双师型”教师短缺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技术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很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很多工程管理类专业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培养方案,满足了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和职业需求相匹配、与行业知识相结合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减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动手能力高超、创造能力突出、适应能力极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极大。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岗位实践、职业培训相对接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更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大多来自于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高校教育培养的更多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比较容易使学生出现通用性人力资本过剩,但专用性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3]。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岗位实践和职业培训,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人才需求相适应。
四、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观念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以及高层次应用技术性人才要求,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一)改善师资水平,引入协同教学理念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就是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策划和执行某门课程教学的教学形式。可以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改变一位教师负责的状况,可以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4]。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包括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企业中系统开发人员(外聘)组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同时,锻炼教师队伍。
(二)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特色,制定教学内容。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侧重点应该以物流管理系统、道路实时监测系统等作为案例。重视先修课程的开设,设置课程组,压缩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注重实践环节。
(三)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该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项目,让学生分组由导师带领实际进行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环节,实践过程中的需求驱动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引入“协同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针对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行业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典兵.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审思[J].教育与职业:研究与探索,2015(16):18-21.
[3]刘璐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刘学林.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MIS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职业时空,2014,1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