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辅助治疗的传统含义是手术治疗前的细胞减量治疗,通常包括化疗和放疗.近年来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两者已经纳入部分瘤种的新辅助治疗.采用新辅助治疗预期目标包括: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缘阴性率,改善预后;肿瘤降期后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消灭或者减少肿瘤微转移灶;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药物敏感性指导等.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妊娠中期产前诊断嵌合型9三体胎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羊水产前诊断的2691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而分析嵌合型9三体胎儿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 通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共发现10例嵌合型9三体胎儿,发生率约为0.04%,其中9例同时行羊水CMA检测,均提示胎儿为嵌合型9三体.进一步行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不同程度的异常.10例嵌合型9三体胎儿的产前诊断指证主要涉及孕妇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提示9号染
目的 Pringle法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LH)术的标准肝脏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黄氏方法来进行腹腔镜下体内Pringle法.方法 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本中心连续接受LH的患者的数据,以验证这种新的技术的有效性.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纳入了27名患者,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包括患者一些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05.44±65.79) min,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23.44±13.6)5 min,术后平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由Klastkin于1965年首次提出,又称为Klatskin肿瘤,是所有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全部胆管癌的发病中占40%~60%,其恶性程度高,症状出现晚,病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5%[2-3].而相关文献报道HCCA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50%[4].因此,普遍认为外科切除是该疾病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各国专家对于肝门部胆管
1引言rn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GBC的发病率在第六位[1].GBC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其病程却发展迅速,超半数的GB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rn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GBC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胆囊自身的解剖特点,胆囊癌早期发现相对困难,很容易和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相混淆,因此就诊时只有10%左右的患者能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传统化疗是主要的选择,但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仅为20%~30%,因此GBC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GSE77858基因芯片数据,通过GEO2R在线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出潜在因子SFRP4.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14例SAP患者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6例).常规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病因)、血淀粉酶、CRP、肌酐、血钙、空腹血糖、血脂、SFRP4、氧合指数(PaO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的100例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DDLT)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无发生胆道并发症分组,通过对受者肝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胆管吻合方式等术中资料、有无血管并发症等术后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发生组18例受者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00例原位肝移植,发生胆道并发症组18例,发生率为18%.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11例(61.1%);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6例(33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濉溪县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n=71)和未复发组(n=6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术中输血、门脉癌栓、糖尿病、肿瘤包膜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多因素的胰腺组织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的重复发作导致胰腺广泛纤维化,通常多以实质或导管内钙化为特征,形态重塑过程使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持续破坏,导致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为吸收不良和糖尿病、慢性疼痛以及胰腺癌风险增加.除了器官功能丧失之外,还可有局部并发症,例如假性囊肿、胰管狭窄、胆总管狭窄、胰管结石、十二指肠狭窄[1],成为该疾病治疗上的挑战.在病程中,40%~60%慢性胰腺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需行内镜或手术干预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降低.有学说认为[2],胰管结
近20年来,随着胰腺各类胰腺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胰腺手术的总量正逐年增加.得益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胰腺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然而术后胰瘘(POPF,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的发生始终是胰腺手术术后难以彻底规避的并发症,并被称为胰腺手术中的“阿基里斯之踵”,是影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如POPF可导致胰液外渗至手术创面,胰酶的激活腐蚀可能引起手术创面出血、腹腔内深部组织感染、吻合口瘘、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等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AP患者117例,依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44)、中重症组(n=52)、重症组(n=21),并依据28d预后分为生存组(n =109)、死亡组(n=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MIF水平,分析血清IL-6、MIF水平与AP病情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症组血清IL-6、MIF水平明显高于中重症组,中重症组血清IL-6、MIF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