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案例:不要忘了灾难中的孩子
天津滨海爆炸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心理咨询室在同心协力抢险救援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救助,其中就包括部分孩子,他们跟大人一样,心灵遭受了伤害。
案例一:5岁的佳佳原本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女孩,很喜欢自己玩,也习惯了和父母分床睡觉。灾难发生后,佳佳变得离不开妈妈了,里外缠住妈妈,也不愿意自己睡觉,一离开妈妈就哭哭啼啼、哆哆嗦嗦,总要妈妈抱,简直像个没断奶的小娃娃。佳佳怎么了?原来,佳佳的家离爆炸地点较近,爆炸当天,佳佳爸爸被炸碎的窗户玻璃划伤了脸。佳佳看到了爸爸血肉模糊的脸,也看到了妈妈惊恐流泪的脸,她吓坏了。
案例二:3岁的楠楠原本是个爱说爱笑的小男孩,灾难发生后,他一直不说话,更听不到他的笑声,晚上还经常失眠、尿床。更奇怪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却变得吞吞吐吐,一点都不流利。楠楠的妈妈说,自己家离灾区挺远的,家里也没有人受伤,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原来,事故发生后,楠楠的父母对此次事件非常关注,看电视,看报纸,和朋友通电话,嘴里总是说些爆炸、灾难、悲惨、死亡等词语,他们没有留意到楠楠就在身边。孩子目睹了这一切,不仅看到了电视画面上的惨状,还看到了父母痛苦的神情和眼泪。楠楠因为不懂得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陷于惊恐之中。
心理解析:孩子心灵也在受伤
事情就是这样,灾难发生后,孩子的心灵也在受伤。
一、孩子的心会遭受首度创伤。所谓首度创伤,就是灾难本身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大部分孩子没有受伤,但是,孩子可能目睹了亲友的受伤,目睹了灾后匆忙又混乱的救援过程,家长又没跟孩子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会在异常困惑中受到心理创伤。再有,由于重大灾难突然降临,家长也难免会感到恐慌,家长的情绪反应会强烈地感染孩子,孩子也会陷于莫名的恐惧之中,加重心灵的伤害。案例一就属于这样的首度创伤。
二、孩子的心会遭受再度创伤。如果说灾难本身是首度创伤,那么,灾情的发展,灾后的各种相关信息的传播,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灵创伤。比如,孩子会因为电视上不断回放的画面而感到恐惧,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弄不懂事态究竟有多严重,甚至会认为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到不知所措和恐慌。对有亲友遇难或者受伤的孩子来说,身边人的非故意地议论,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无形的打击。案例二就属于这样的再度创伤。
孩子受到惊吓后,心灵受伤的反应有哪些?
面临灾难,特别是像爆炸造成的大灾难,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后,在心理或行为上都会产生许多反应。前面案例中孩子的反应,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心理学上的退行作用。由于受到惊吓,他们的心理行为退化了,退到了更小的时候,5岁的佳佳变得总要妈妈抱,3岁的楠楠则经常尿床,这些都是最典型的表现。
一般说来,孩子在灾难中受到惊吓的反应包括:行为退化,畏惧夜晚,睡眠失调,害怕上学,害怕将来的灾难,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等等。单就学前孩子来说,通常的反应为:行为退化,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黏父母,畏惧夜晚,噩梦不断,大小便失禁,说话困难,突然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等等。
孩子的这些反应通常又有两种表现:一是即时的反应,也就是灾难发生当时就出现的反应,往往不会持续很久,逐渐会淡化下来;一是延后的反应,也就是灾难发生后经过一个潜伏期才出现的反应,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逐渐地表现出来,甚至可能在孩子长大后才表现出来。
心理对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不要以为孩子的这些创伤反应是“小儿科”而掉以轻心。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减少或化解灾难造成的心灵创伤。
一、最大限度地减少再度创伤
孩子还小,心灵经不住不断地“暴风骤雨”,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经受再度创伤的可能性。
1.减少孩子对灾后情境的正面接触,包括相关图片和电视画面,避免这些信息反复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
2.如果孩子已经接触到这类信息,家长应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话作出解释,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3.家长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议论灾难,即便迫不得已说起来,也要避开“死亡”、“悲惨”、“可怕”等字眼;
4.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恐慌,要尽量做到镇定和安静,让孩子从正面情绪中感到安慰;
5.家长要尽力创造条件,保持家庭平静而正常的生活和作息;
6.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灾后人们的团结互助、坚强乐观,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些积极的种子。
二、及时有效地采取抚慰措施
在避免再度创伤的同时,家长还要主动采取措施及时抚慰。
1.孩子受到惊吓后,家长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进行肌肤触摸,比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利用身体接触安抚孩子;
2.在接触身体的同时,家长还应该用轻柔舒缓的声音和孩子说话,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起到安抚作用;
3.家长和孩子玩需要相互肢体触碰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安抚孩子;
4.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比如,讲好听的故事,看好看的画册,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5.对于有表达能力的孩子,家长应该耐心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的恐惧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适当地安抚;
6.家长不要勉强孩子进食,要通过给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来诱发食欲,最好采取多餐的方式进食;
7.安排一些睡前活动,特别是一些温馨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三、充分发挥玩具的抚慰作用
玩具,对安抚小孩子灾后受伤的心灵有特殊的作用。
1.玩具可以给孩子不安的心灵一个小小的港湾。比如,娃娃及动物玩具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通过触摸和拥抱这些柔软可爱的玩具,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安的心灵仿佛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可以停靠。
2.玩具可以给孩子受伤的心灵更多的安全感。比如,质地柔软、手感舒适的玩具,很容易成为孩子心理依靠和情感交流的对象,让心灵获得安全感。
3.玩具可以让孩子的惊恐情绪得到舒缓。比如,抚摸柔软玩具的感觉,会让孩子的心慢慢舒展,让焦虑不安的情绪慢慢平静。
为了更好地发挥玩具的心理安抚作用,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要注意:
1.玩具颜色应该是柔和的粉色系列;
2.玩具表情应该是笑的、开心的、可爱的;
3.整个玩具应该是柔软的,而不是坚硬的;
4.玩具大小要适中,适合被孩子抱入怀中;
5.玩具应该是结实的,以免玩耍中破损,再次造成对孩子的身心伤害。
天津滨海爆炸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心理咨询室在同心协力抢险救援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救助,其中就包括部分孩子,他们跟大人一样,心灵遭受了伤害。
案例一:5岁的佳佳原本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女孩,很喜欢自己玩,也习惯了和父母分床睡觉。灾难发生后,佳佳变得离不开妈妈了,里外缠住妈妈,也不愿意自己睡觉,一离开妈妈就哭哭啼啼、哆哆嗦嗦,总要妈妈抱,简直像个没断奶的小娃娃。佳佳怎么了?原来,佳佳的家离爆炸地点较近,爆炸当天,佳佳爸爸被炸碎的窗户玻璃划伤了脸。佳佳看到了爸爸血肉模糊的脸,也看到了妈妈惊恐流泪的脸,她吓坏了。
案例二:3岁的楠楠原本是个爱说爱笑的小男孩,灾难发生后,他一直不说话,更听不到他的笑声,晚上还经常失眠、尿床。更奇怪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却变得吞吞吐吐,一点都不流利。楠楠的妈妈说,自己家离灾区挺远的,家里也没有人受伤,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原来,事故发生后,楠楠的父母对此次事件非常关注,看电视,看报纸,和朋友通电话,嘴里总是说些爆炸、灾难、悲惨、死亡等词语,他们没有留意到楠楠就在身边。孩子目睹了这一切,不仅看到了电视画面上的惨状,还看到了父母痛苦的神情和眼泪。楠楠因为不懂得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陷于惊恐之中。
心理解析:孩子心灵也在受伤
事情就是这样,灾难发生后,孩子的心灵也在受伤。
一、孩子的心会遭受首度创伤。所谓首度创伤,就是灾难本身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大部分孩子没有受伤,但是,孩子可能目睹了亲友的受伤,目睹了灾后匆忙又混乱的救援过程,家长又没跟孩子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会在异常困惑中受到心理创伤。再有,由于重大灾难突然降临,家长也难免会感到恐慌,家长的情绪反应会强烈地感染孩子,孩子也会陷于莫名的恐惧之中,加重心灵的伤害。案例一就属于这样的首度创伤。
二、孩子的心会遭受再度创伤。如果说灾难本身是首度创伤,那么,灾情的发展,灾后的各种相关信息的传播,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灵创伤。比如,孩子会因为电视上不断回放的画面而感到恐惧,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弄不懂事态究竟有多严重,甚至会认为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到不知所措和恐慌。对有亲友遇难或者受伤的孩子来说,身边人的非故意地议论,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无形的打击。案例二就属于这样的再度创伤。
孩子受到惊吓后,心灵受伤的反应有哪些?
面临灾难,特别是像爆炸造成的大灾难,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后,在心理或行为上都会产生许多反应。前面案例中孩子的反应,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心理学上的退行作用。由于受到惊吓,他们的心理行为退化了,退到了更小的时候,5岁的佳佳变得总要妈妈抱,3岁的楠楠则经常尿床,这些都是最典型的表现。
一般说来,孩子在灾难中受到惊吓的反应包括:行为退化,畏惧夜晚,睡眠失调,害怕上学,害怕将来的灾难,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等等。单就学前孩子来说,通常的反应为:行为退化,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黏父母,畏惧夜晚,噩梦不断,大小便失禁,说话困难,突然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等等。
孩子的这些反应通常又有两种表现:一是即时的反应,也就是灾难发生当时就出现的反应,往往不会持续很久,逐渐会淡化下来;一是延后的反应,也就是灾难发生后经过一个潜伏期才出现的反应,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逐渐地表现出来,甚至可能在孩子长大后才表现出来。
心理对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不要以为孩子的这些创伤反应是“小儿科”而掉以轻心。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减少或化解灾难造成的心灵创伤。
一、最大限度地减少再度创伤
孩子还小,心灵经不住不断地“暴风骤雨”,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经受再度创伤的可能性。
1.减少孩子对灾后情境的正面接触,包括相关图片和电视画面,避免这些信息反复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
2.如果孩子已经接触到这类信息,家长应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话作出解释,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3.家长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议论灾难,即便迫不得已说起来,也要避开“死亡”、“悲惨”、“可怕”等字眼;
4.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恐慌,要尽量做到镇定和安静,让孩子从正面情绪中感到安慰;
5.家长要尽力创造条件,保持家庭平静而正常的生活和作息;
6.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灾后人们的团结互助、坚强乐观,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些积极的种子。
二、及时有效地采取抚慰措施
在避免再度创伤的同时,家长还要主动采取措施及时抚慰。
1.孩子受到惊吓后,家长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进行肌肤触摸,比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利用身体接触安抚孩子;
2.在接触身体的同时,家长还应该用轻柔舒缓的声音和孩子说话,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起到安抚作用;
3.家长和孩子玩需要相互肢体触碰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安抚孩子;
4.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比如,讲好听的故事,看好看的画册,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5.对于有表达能力的孩子,家长应该耐心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的恐惧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适当地安抚;
6.家长不要勉强孩子进食,要通过给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来诱发食欲,最好采取多餐的方式进食;
7.安排一些睡前活动,特别是一些温馨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三、充分发挥玩具的抚慰作用
玩具,对安抚小孩子灾后受伤的心灵有特殊的作用。
1.玩具可以给孩子不安的心灵一个小小的港湾。比如,娃娃及动物玩具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通过触摸和拥抱这些柔软可爱的玩具,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安的心灵仿佛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可以停靠。
2.玩具可以给孩子受伤的心灵更多的安全感。比如,质地柔软、手感舒适的玩具,很容易成为孩子心理依靠和情感交流的对象,让心灵获得安全感。
3.玩具可以让孩子的惊恐情绪得到舒缓。比如,抚摸柔软玩具的感觉,会让孩子的心慢慢舒展,让焦虑不安的情绪慢慢平静。
为了更好地发挥玩具的心理安抚作用,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要注意:
1.玩具颜色应该是柔和的粉色系列;
2.玩具表情应该是笑的、开心的、可爱的;
3.整个玩具应该是柔软的,而不是坚硬的;
4.玩具大小要适中,适合被孩子抱入怀中;
5.玩具应该是结实的,以免玩耍中破损,再次造成对孩子的身心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