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说:那些温暖过我的老师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eng929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一年级报名那天,妈妈牵着我的手,哥哥走在前面。妈妈的手是那样温暖。路上碰到乡亲,说孩子报名还亲自送啊,妈妈只是笑笑不说话。小小年纪的我,内心有一丝小小的骄傲,妈妈送我上学呢。记得妈妈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那件衣服是那样好看。
  到了白果树小学,在老师办公室,哥哥顺利地报了名,进了他的教室。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了,报不了名,听妈妈苦苦哀求着老师,让我报个名啊,学费一定凑齐了就给。原来是没有钱交学费,那时候没有钱交学费就要有一个老师愿意担保,如果学费收不上来,就会直接从老师的工资里面扣。所以老师也不敢给几个孩子担保。20世纪90年代,一个孩子一学期的学杂费就是两百多块,老师的工资,一个月也才几百块钱。哥哥的班主任帮他担保了,但是好像没有老师愿意帮我。妈妈求老师,老师只能用无奈的眼神看着我,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很想哭,但是我忍住不哭。实在没有办法,妈妈大声说:“走,咱不读了,回家。”拉着我的手走了,我跟着妈妈走,我感受不到妈妈手掌的温暖了,只是很努力地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喉头被堵住了一样,很难受。走到操场上,阳光刺得我眼睛生疼,妈妈的红衣服也变模糊了,原来妈妈送我们上学是请求老师给我们担保。
  就这样跟着妈妈回去了吗?我读不了书了吗?我怎么办呢?走到校门口,一个如天籁般的嗓音叫住了我:“陈春花,朱校长叫你回来,他给你担保。”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太阳也不刺眼了。
  如果没有朱荣校长,可能我就真的读不了书了。我也知道了,读书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要改变现状,就只能努力读书。2014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我的母校白果树小学,朱校长也早就调往别的学校。2016年,我担任了我们学校的校长,我早已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像朱校长一样的校长。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义务教育免费,但是我要努力办好乡亲们家门口的学校,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要把我的爱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湖北省公益教育平台“夏风教室”发起“3X教师时光影像计划”,请老师、孩子们访谈一位街头大爷、店铺阿姨或车间小哥,请他讲述一个自己和老师印象深刻的故事,也鼓励老师自述,回忆自己的老师。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學校师生的热烈响应。雪片一般飞来的故事,从一个个心灵深处流淌而出,汇聚成关于老师的共同记忆。其实,无论是卖包子的大爷、缝衣服的阿姨、送快递的小哥,还是今天执鞭而教的老师……人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这位老师,不一定让他考上大学,不一定让他成为明星,但曾经温暖过他的心。
  教师的一言一行,进入孩子的心房,融入孩子的记忆,伴随着孩子的人生。那些心灵深处感受到的词语,譬如爱、包容、宽厚、鼓励,温润着成长的生命。
  ——陈春花,28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校长(自述)
  ——李雯婷,31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教师(自述)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老师——张远英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二十来岁。在我的记忆里,她皮肤白皙,身材窈窕,说话时细声细语,是一个温柔的人。
  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我至今还记得,张老师喜欢在课前检查作业,到每个同学的座位上检查同学们的错题是否改了,然后在书上留下批阅的痕迹。那个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我们都是期待的,因为就算是批评也是和风细雨式的。
  有一件小事,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时占据过我的心灵。有天放学,爸妈忙工作,忘记来接我。于是,张老师就送我回家,一路上,老师看出了我的拘谨,就不断跟我聊天,这段路程很长,聊天的内容从爸妈的工作到我的喜好,一个老师在孩子的世界里种下关爱的种子,回想起来,我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现在已经记不清张老师教会了我什么知识,记得的只有她敬业的精神,上课时善用比喻的教学方法,还有她的笑脸。
  ——徐德炜,42岁,通山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记录人:湖北工业大学2020届学生
其他文献
我的母亲生于1952年农历的四月二十九日,逝于2020年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日(公历11月13日),享年68岁5个月。如果我不记录母亲的生日,将来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因为她所有的身份档案死亡证明,写的都是8月15日——这是20世纪80年代人口普查时,村里干部随意填报的。于是文书档案里的母亲,永远是8月15日出生;只有我知道,这是假的。然而谁会关心并且较真一个平凡的普通的甚至卑微的农妇的生辰呢?   何
在群众眼中,每年7月是新洲教育的高光时刻。近10年来,在全省招生比例和政策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个人口不足100万的远城区,普通高考考生人数从万人大区递减到不足4000人,而一本过线人数却不断突破,从千人直至1500大关,高考升学万人比全省领先;今年过线人数更是达到1521人,较之10年前增长了50%;近10年来,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累计达58人。这是新洲的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数字。  
“别管我,先救学生!”“校长,不好了,你的车被冲走了!”“别管,走,赶紧去救人!”  ……  6月5日下午,大雨倾盆,来自黄贩河和圩坪河的两股特大山洪席卷而下,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桂花完全小学附近的岔河汇合,顿时溅起五米多高的浪头。学校一尺来厚的围墙被冲毁,简易桥断裂,厕所坍塌……瞬间,操场上汪洋一片,洪水直奔教学楼而来。危急时刻,桂花小学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爱,成为学生坚强的后
在时代和历史的变革中,大学生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仅关心政治体制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关注音乐、文学等艺术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他们思考的是艺术是否应与时代、社会的进步同步,艺术作为精神产品,艺术家是否要考虑鉴赏者的主体因素,艺术家创作的意义何在等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修专业举办“研习、评价现代音乐作品”和相关的“音乐创作美学”、“音乐形式与内容”等系列音乐会和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
在校园,当我们说“厕所比教室更重要”的时候,原因在于厕所是一个公共场所,与教室相比,会面向更多的人,也会影响更多的人。所以,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我们总是可以通过其厕所的环境及文化,来判断一所学校的教育力量。  无论是从校园的角度、还是从厕所的角度来看,文化至少会涉及环境、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这正如当代作家梁晓声所言:“文化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
7月29日-8月2日,《湖北教育》第十七届通讯员培训班暨第四届教育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功举行。来自全省近800名通讯员齐聚一堂,回望执鞭从教初心,重温立德树人使命。  本次活动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主办,湖北教育杂志社承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协办。活动得到了長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宜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兵,华南师
本刊讯(通讯员 李汶璇)“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利川市农商行毛坝支行干部职工走进毛坝镇茶塘教学点,为大山深处的留守孩子們送去节日的祝福。这天,还举行了十名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仪式,孩子们朝气蓬勃,笑靥如花。仪式结束,毛坝支行爱心人士进行集体捐赠,给教学点每位孩子爱心善款200元,并勉励孩子们克服困难,练好本领,发奋读书。
她,性格开朗活泼,为人真诚热情,和全校师生打成一片;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创造性地推动党建与教学工作无缝对接;她,对待工作认真积极,严谨负责,从不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会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她,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灿烂且温暖;她,把“立足本职做好党建工作”作为标准,让青春在传播正能量中铿锵绽放。  她,就是优秀党务工作者竹山县张振武小学党办主任王芳。  “党建是一门
天问教育集团创办于2004年4月,十四年发展,办学规模从一个40多亩的校区发展到200多亩、三个校区,学生数从300多名到近6000名,增长了近20倍。与此同时,不断锐意改革,深化内涵,以优秀的办学成果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建立起天问教育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办学特色示范校”“湖北省五星级民办学校”“湖北省先进民办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等荣誉。  纵览天问学校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一个阶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浠水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努力推动全县教育振兴发展。2018年,全县各类学校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达到88%、中考优秀率22%、高考一本上线率21.3%,分别比2016年提高18%、2.1%、5.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浠水是教育大县,在重振浠水教育辉煌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