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内部控制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集中表现,内部控制也是企事业单位防范职务犯罪、确保资产安全、达成管理目标的要求。所以,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文章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1-0080-03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科学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单位要想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单位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那么,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如何呢?
(一)不重视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内部控制是保护国有资产的现实需要。事业单位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内部控制是促使资金使用效能最大化的要求。虽然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但是,要想维持正常开支,必须要明确资金审核、分配、管理程序,加强资金控制管理。再次,内部控制是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财务压力,许多事业单位都将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视为绝对保障,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加上缺少内部控制知识和经验,所以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浮于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和制约作用,这也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如果说先进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那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实施的基础保障。但是当前许多事业单位都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许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只是把财会部门当成“管家”和“钱袋子”,却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运作和管理缺少条文制度,都是依照惯例进行的。[1]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而且财务管理制度内容陈旧,许多制度之间交叉、重叠,起不到参考和规范作用。所以,在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内部控制中,尤其是在印鉴保管上,存在重大漏洞。如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章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保管,有的事业单位直接将财务章、票据交由出纳保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财务管理职务相容的情况极其常见,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支出和核算都非常混乱。
(三)审计监督不到位
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要对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做出明确的规范,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健全审批流程控制体系、内控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监督和审批,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但是,许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授权审批流程和权限都非常模糊。许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实行的是“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内部控制以事前控制为主,单位费用开支则是事后报销。这种内部控制程序不太合理,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很不规范,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即便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财产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也无人追究。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稳定。事业单位的资金虽然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正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要以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为目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以第一责任主体的身份积极推进内部控制运转。如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将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起来开展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给予财务审计、内部控制以重视,使他们具备准确把握内部控制重要节点的能力。[2]然后,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日常工作中,积极借助各种媒介和工具,深入宣传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使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形成“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質量。[3]在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借助如电子屏、网站、部门工作群等深入宣传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将单位经营方针、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下去,这样可以改变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的心理,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渐规范与完善起来。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但是,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南,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内部控制程序,明确内部控制要求,将内部控制内容细化,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强化内部控制的强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要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成立具有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等,要将预算管理、资金拨付、费用支出都纳入内控范围。此外,还要就报销审批程序、错误核算与支出追责与纠正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同时合理划分内控责任和权限,就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制定单位自控目标,把握单位自控的重点,设立专门的审计、内控组织机构,严格报销审批流程,并在机构内部因事设人,视能授权,确保岗位之间分工明确,责权到位,责权对等,促使内控制度和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杜绝一个部门、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现象,并定期对已完成工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复查。 (三)重视内部控制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固然是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内部控制监管缺位,也会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失效。如在授权监督机制下,一旦监督不到位,会计核算系统条块经常会被人为分割,员工的职责意识也非常模糊,在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多岗、顶岗现象,资产收入、费用管理也是漏洞百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规定,完善内外审计监督和考核体系,强化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确保内部控制监督与审核的权威性、独立性。在内控审计与考核制度建设中,事业单位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将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权限都归该部门管理,明确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单位经济效益、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加强单位财务计划执行和决算、项目决算等考核,并在初审、复审、会审管理中,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事前管理上。针对内控审计与考核,事业单位还要重视审计环境建设,加大内部控制审计投入,抓住信息化建设的良机,改进审计部门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内控审计方法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的转变,以提高内控审计工作效率。
(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减輕内部控制工作的压力,为事业单位发展打好基础。[4]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事业单位要重视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以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内部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立足于人事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引进专业的财会人员,并针对财会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促使内控意识在他们头脑中生根发芽。然后,依托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规范单位内部控制行为,要求核算和管理人员遵守工作制度,踏实做好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促使会计工作有序开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重视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功能。事业单位要规范预算编制质量与编制程序,将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结合起来,加大预算体系建设力度,将预算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促使压力向下传递。在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进行考核时,要将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要及时处理违纪违规事项,以增加内控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来支撑。所以,要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要增强内控意识,还要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考核制度建设,以控制内控漏洞,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
[1]唐学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4(04):115-116.
[2]郭艳婷.初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14):220+222.
[3]马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107.
[4]冯艳霞.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98.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1-0080-03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科学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单位要想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单位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那么,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如何呢?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内部控制是保护国有资产的现实需要。事业单位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内部控制是促使资金使用效能最大化的要求。虽然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但是,要想维持正常开支,必须要明确资金审核、分配、管理程序,加强资金控制管理。再次,内部控制是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财务压力,许多事业单位都将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视为绝对保障,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加上缺少内部控制知识和经验,所以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浮于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和制约作用,这也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如果说先进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那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实施的基础保障。但是当前许多事业单位都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许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只是把财会部门当成“管家”和“钱袋子”,却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运作和管理缺少条文制度,都是依照惯例进行的。[1]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而且财务管理制度内容陈旧,许多制度之间交叉、重叠,起不到参考和规范作用。所以,在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内部控制中,尤其是在印鉴保管上,存在重大漏洞。如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章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保管,有的事业单位直接将财务章、票据交由出纳保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财务管理职务相容的情况极其常见,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支出和核算都非常混乱。
(三)审计监督不到位
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要对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做出明确的规范,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健全审批流程控制体系、内控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监督和审批,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但是,许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授权审批流程和权限都非常模糊。许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实行的是“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内部控制以事前控制为主,单位费用开支则是事后报销。这种内部控制程序不太合理,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很不规范,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即便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财产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也无人追究。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稳定。事业单位的资金虽然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正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要以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为目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以第一责任主体的身份积极推进内部控制运转。如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将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起来开展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给予财务审计、内部控制以重视,使他们具备准确把握内部控制重要节点的能力。[2]然后,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日常工作中,积极借助各种媒介和工具,深入宣传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使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形成“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質量。[3]在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借助如电子屏、网站、部门工作群等深入宣传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将单位经营方针、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下去,这样可以改变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的心理,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渐规范与完善起来。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但是,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南,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内部控制程序,明确内部控制要求,将内部控制内容细化,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强化内部控制的强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要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成立具有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等,要将预算管理、资金拨付、费用支出都纳入内控范围。此外,还要就报销审批程序、错误核算与支出追责与纠正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同时合理划分内控责任和权限,就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制定单位自控目标,把握单位自控的重点,设立专门的审计、内控组织机构,严格报销审批流程,并在机构内部因事设人,视能授权,确保岗位之间分工明确,责权到位,责权对等,促使内控制度和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杜绝一个部门、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现象,并定期对已完成工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复查。 (三)重视内部控制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固然是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内部控制监管缺位,也会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失效。如在授权监督机制下,一旦监督不到位,会计核算系统条块经常会被人为分割,员工的职责意识也非常模糊,在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多岗、顶岗现象,资产收入、费用管理也是漏洞百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规定,完善内外审计监督和考核体系,强化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确保内部控制监督与审核的权威性、独立性。在内控审计与考核制度建设中,事业单位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将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权限都归该部门管理,明确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单位经济效益、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加强单位财务计划执行和决算、项目决算等考核,并在初审、复审、会审管理中,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事前管理上。针对内控审计与考核,事业单位还要重视审计环境建设,加大内部控制审计投入,抓住信息化建设的良机,改进审计部门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内控审计方法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的转变,以提高内控审计工作效率。
(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减輕内部控制工作的压力,为事业单位发展打好基础。[4]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事业单位要重视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以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内部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立足于人事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引进专业的财会人员,并针对财会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促使内控意识在他们头脑中生根发芽。然后,依托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规范单位内部控制行为,要求核算和管理人员遵守工作制度,踏实做好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促使会计工作有序开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重视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功能。事业单位要规范预算编制质量与编制程序,将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结合起来,加大预算体系建设力度,将预算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促使压力向下传递。在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进行考核时,要将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要及时处理违纪违规事项,以增加内控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来支撑。所以,要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要增强内控意识,还要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考核制度建设,以控制内控漏洞,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学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4(04):115-116.
[2]郭艳婷.初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14):220+222.
[3]马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107.
[4]冯艳霞.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