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8日,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联合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
这一次,已经不是李兰娟院士第一次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舞台。而这一次,却是更高的殊荣。
这一项目为何能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它对我国和世界公共卫生事业有何积极意义?
创立“中国模式”,代表“中国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讳言。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史无前例地获得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教育行业的第一个特等奖?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原因无他,靠的还是过硬的真本事。
这个项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的号召下,在传染病和新药创制两个重大专项支持下,汇聚我国优势力量,联合攻关,最终创立了代表“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的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成功防控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还记得2003年爆发的SARS吗?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社会正常的运转秩序被打乱,仅经济损失就达4000多亿。
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来势汹汹,这一次,中国医疗卫生界经受住了考验一一
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原;
快速关闭活禽市场,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疫情因此得到迅速控制;
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
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5天推广至周边各国,7天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兰娟院士和她领衔的项目组以分秒必争的效率和出色的科研成果为我们赢得了胜利。
让我们来见识—下什么是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项目组所创立的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
一、突破新病原识别难题,创立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创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可在72小时内完成300余种病原分析,为早期发现新病原、监控病原变异提供关键技术。
2013年突发疫情后,他们在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原,并向全球公布全基因序列,成果在NEJM等杂志发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点评:“中国快速发现H7N9新病原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了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演变及分子进化机制,发现H7N9病毒是三源重配病毒,H7来源于长三角家鸭,N9来自韩国候鸟,通过候鸟到鸭再到鸡的两步重配而成。该成果在Nature、Lancet等杂志发表。世界卫生组织评述:“该发现对全球新发传染病进化、演变和防控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创立了以分子分型和溯源为特色的新发传染病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和防控模式,可快速发现传染源,精准防控。
研究发现从活禽市场禽与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成果在NEJM、Lancet等发表。美国NIH教授评述:“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源头的发现对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具有重大意义”。
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显示,关闭活禽市场可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迅速控制疫情。成果在Lancet、NEJM发表。世界卫生组织赞扬:“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行动非常专业有效”。
三、创立了从蛋白结构到动物模型,多因素、全角度精确解析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体系。
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双受体结合特性及PB2蛋白的701位点突变是导致禽传人的关键分子基础。首次证实了病毒可在雪貂等哺乳动物间有效传播。国际著名病毒学家评述:“该研究揭示了該病毒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潜力,对研究病毒进化有重要作用”。成果在Science、Nature发表。
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病毒在人肺组织中复制力强,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该发现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国际顶级教授评价“该研究为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提供了指南”。
四、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的难点,创建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显著降低病死率,救治经验纳入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救治指南。
首次系统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发现71.2%的患者发病一周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组织实变等并发症,发现延迟抗病毒治疗及伴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关键依据。NEJM杂志头条刊登该研究成果。
国际上一直缺乏“细胞因子风暴”治疗的有效手段,李兰娟院士团队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患者救治,发现能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创建了呼吸衰竭救治新技术,人工肝治疗适应证首次发表于NEJM杂志。
五、创建了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体系和平台。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必须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疫苗种子株安全性和质量评价达国际水平,获临床试验批件2项并产业化,为今后新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 六、创建我国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获发明专利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特别是7天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已达国际水平,为早诊断、控制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提供“中国经验”,展现“中国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评价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国际典范。”
所谓“典范”即典型和示范。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不仅避免了类似SARS的悲剧重演,还在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和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取得卓越成效,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展现了“中国力量”。
它的典型意义即在于它的不同。而它之所以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功效果,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即在于研究人员对于此前同类案例的深刻认知。
李兰娟院士说:“当年SARS不能快速确认病原和传播规律,延误了防控的最佳时期,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人民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治国理政如此,从事科学研究亦是如此。
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未知性、突发性和高病死率与SARS高度相似,一度也引起社会的高度紧张,但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项目组协同攻关,在病原识别、溯源、发病机制和临床救治等全方位取得了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防控了此次突发疫情,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项目研究成果为制定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等防控措施和方案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项目组多次通过视频网络平台对全国200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培训,多次组织骨干专家赴新疆、南昌、南京和山东指导诊治工作,18家医疗机构派220人次到项目组现场学习,为我国培训了一大批新发传染病重症患者救治技术骨干。
项目组成功研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诊断试剂,已广泛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质检总局等单位,累计检测20万余人次,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向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家提供了检测试剂和技术培训,用于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对。
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还为防控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洲,埃博拉疫情甚至造成了一些国家的瘫痪。中国将这套防控体系带到了非洲,并在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取得卓越成效。
就其示范作用而言,这一项目成功,对我国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功勋卓著,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防治影响深远。
李兰娟院士说:“当前,我国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病原发现、流行病调查,以及预防控制的力度、救治的水平,都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未来作为传染病战线上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做好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特别是眼下流感病毒猖獗,我们更需要对流感病毒变异进行监控。”
牢记历史使命,勇攀科研高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可以创造奇迹。的确,这是一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团队,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家队’。
李兰娟院士说:“这个奖同样属于当年参与防治工作的医生、护士、疾控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人们不会忘记,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时,浙大一院9号楼,来自浙江全省的危重病人都集中于此。160名護士、40名医生在这里尽职尽责,不顾疲累,不计安危,用尽一切办法救治病人。
依据国家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战略规划,李兰娟院士带领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传染病现状与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同绕新流感等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两大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建有人工肝、感染微生态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P3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等14个研究平台,这也是国家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载体,引领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研究。
“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每个走进实验室会议室的人,都能看到这句话,这是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贯秉持的优良作风。
虽然领奖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握手的激动情景还历历在目,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已经将奖励看作过去式。
“获得特等奖,是国家对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取得系统创新和突破的国家队伍、国家平台、国家力量的肯定,展示了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与信心。”李兰娟院士说,“我领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未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国家队”作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引进和培养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卓越人才,成为人才辈出、创新不断、管理先进、学术领先的国际一流学术高地,保障和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
这一次,已经不是李兰娟院士第一次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舞台。而这一次,却是更高的殊荣。
这一项目为何能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它对我国和世界公共卫生事业有何积极意义?
创立“中国模式”,代表“中国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讳言。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史无前例地获得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教育行业的第一个特等奖?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原因无他,靠的还是过硬的真本事。
这个项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的号召下,在传染病和新药创制两个重大专项支持下,汇聚我国优势力量,联合攻关,最终创立了代表“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的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成功防控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还记得2003年爆发的SARS吗?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社会正常的运转秩序被打乱,仅经济损失就达4000多亿。
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来势汹汹,这一次,中国医疗卫生界经受住了考验一一
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原;
快速关闭活禽市场,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疫情因此得到迅速控制;
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
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5天推广至周边各国,7天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兰娟院士和她领衔的项目组以分秒必争的效率和出色的科研成果为我们赢得了胜利。
让我们来见识—下什么是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项目组所创立的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
一、突破新病原识别难题,创立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创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可在72小时内完成300余种病原分析,为早期发现新病原、监控病原变异提供关键技术。
2013年突发疫情后,他们在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原,并向全球公布全基因序列,成果在NEJM等杂志发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点评:“中国快速发现H7N9新病原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了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演变及分子进化机制,发现H7N9病毒是三源重配病毒,H7来源于长三角家鸭,N9来自韩国候鸟,通过候鸟到鸭再到鸡的两步重配而成。该成果在Nature、Lancet等杂志发表。世界卫生组织评述:“该发现对全球新发传染病进化、演变和防控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创立了以分子分型和溯源为特色的新发传染病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和防控模式,可快速发现传染源,精准防控。
研究发现从活禽市场禽与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成果在NEJM、Lancet等发表。美国NIH教授评述:“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源头的发现对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具有重大意义”。
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显示,关闭活禽市场可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迅速控制疫情。成果在Lancet、NEJM发表。世界卫生组织赞扬:“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行动非常专业有效”。
三、创立了从蛋白结构到动物模型,多因素、全角度精确解析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体系。
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双受体结合特性及PB2蛋白的701位点突变是导致禽传人的关键分子基础。首次证实了病毒可在雪貂等哺乳动物间有效传播。国际著名病毒学家评述:“该研究揭示了該病毒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潜力,对研究病毒进化有重要作用”。成果在Science、Nature发表。
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病毒在人肺组织中复制力强,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该发现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国际顶级教授评价“该研究为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提供了指南”。
四、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的难点,创建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显著降低病死率,救治经验纳入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救治指南。
首次系统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发现71.2%的患者发病一周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组织实变等并发症,发现延迟抗病毒治疗及伴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关键依据。NEJM杂志头条刊登该研究成果。
国际上一直缺乏“细胞因子风暴”治疗的有效手段,李兰娟院士团队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患者救治,发现能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创建了呼吸衰竭救治新技术,人工肝治疗适应证首次发表于NEJM杂志。
五、创建了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体系和平台。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必须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疫苗种子株安全性和质量评价达国际水平,获临床试验批件2项并产业化,为今后新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 六、创建我国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获发明专利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特别是7天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已达国际水平,为早诊断、控制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提供“中国经验”,展现“中国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评价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国际典范。”
所谓“典范”即典型和示范。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不仅避免了类似SARS的悲剧重演,还在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和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取得卓越成效,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展现了“中国力量”。
它的典型意义即在于它的不同。而它之所以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功效果,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即在于研究人员对于此前同类案例的深刻认知。
李兰娟院士说:“当年SARS不能快速确认病原和传播规律,延误了防控的最佳时期,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人民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治国理政如此,从事科学研究亦是如此。
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未知性、突发性和高病死率与SARS高度相似,一度也引起社会的高度紧张,但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项目组协同攻关,在病原识别、溯源、发病机制和临床救治等全方位取得了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防控了此次突发疫情,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项目研究成果为制定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等防控措施和方案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项目组多次通过视频网络平台对全国200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培训,多次组织骨干专家赴新疆、南昌、南京和山东指导诊治工作,18家医疗机构派220人次到项目组现场学习,为我国培训了一大批新发传染病重症患者救治技术骨干。
项目组成功研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诊断试剂,已广泛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质检总局等单位,累计检测20万余人次,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向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家提供了检测试剂和技术培训,用于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对。
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还为防控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洲,埃博拉疫情甚至造成了一些国家的瘫痪。中国将这套防控体系带到了非洲,并在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取得卓越成效。
就其示范作用而言,这一项目成功,对我国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功勋卓著,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防治影响深远。
李兰娟院士说:“当前,我国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病原发现、流行病调查,以及预防控制的力度、救治的水平,都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未来作为传染病战线上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做好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特别是眼下流感病毒猖獗,我们更需要对流感病毒变异进行监控。”
牢记历史使命,勇攀科研高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可以创造奇迹。的确,这是一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团队,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家队’。
李兰娟院士说:“这个奖同样属于当年参与防治工作的医生、护士、疾控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人们不会忘记,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时,浙大一院9号楼,来自浙江全省的危重病人都集中于此。160名護士、40名医生在这里尽职尽责,不顾疲累,不计安危,用尽一切办法救治病人。
依据国家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战略规划,李兰娟院士带领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传染病现状与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同绕新流感等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两大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建有人工肝、感染微生态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P3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等14个研究平台,这也是国家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载体,引领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研究。
“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每个走进实验室会议室的人,都能看到这句话,这是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贯秉持的优良作风。
虽然领奖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握手的激动情景还历历在目,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已经将奖励看作过去式。
“获得特等奖,是国家对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取得系统创新和突破的国家队伍、国家平台、国家力量的肯定,展示了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与信心。”李兰娟院士说,“我领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未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国家队”作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引进和培养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卓越人才,成为人才辈出、创新不断、管理先进、学术领先的国际一流学术高地,保障和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