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教学要突出学习主体参与意识,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场境策略,情境策略和教材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课;主体;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0-01
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一种身体的认知,以身体活动为特征,动态的操作而非静态的学习,这是体育课区别于学校教育其它课程的特殊之处,这种身体活动性认知最容易显露学生的感情,喜好、厌恶流露于表。学生的组成没有经过选择,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差别较大,甚至包括了身体有残障的学生均要一起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自觉地去说去练,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作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杜威在《儿童中心论》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才可能在心灵上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能动、积极、有意识地学习当中,让学生确立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评价过程。
每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对于学生来讲,当他们去选择项目上课,就带着解决问题的自我需要,虽然,乒乓球与学生兴趣开始没有任何联结关系,但为了健身的目的,将这些活动与他建立起了联系,由于不断地练习,就可能会想打乒乓球,从教学角度来讲,强化这样一个联结,就加强了他对体育的正确观念。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与自己需要相联系,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目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样学习的效果,与没有经过他们的主动地思考,教师告诉他们效果是不一样的。成功体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许一个选了篮球课的男生为了证明自己能力的成长、技术、技能的成熟,他会不断地去参加比赛。成功的体验,增加了进一步尝试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任何(适度的)障碍反馈的信息对不同的人要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都有助于激发更大的能量和努力,因此在体育课上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体育课堂场境策略
体育的教学场景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也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了时空氛围。学生从拥挤的教室奔跑到操场,他们由面对书本和黑板到广阔的阳光操场,面向蓝天,亲近自然,此时的心情有一种“放飞”的感觉,这是体育课前良好的教育心境,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且要加以保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的任务“自由”的进行准备活动,甚至采用“松散式”的组织练习,其实,学生再调皮也不会飞到天上去。另外,体育课堂范围大、地域广,有的教材可在不同的地域组织教学。如耐久跑练习就可以通过越野或校园的地形地物跑,利用变化了的背景,分散学生视觉中跑的距离,帮助消除精神上的疲劳,使学生在心旷神怡的美好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体育教学场地之大、器材之多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学中将器材布置得有序而富于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之感,利用球类区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进行练习,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直曲相交的田径场地都能激发学生求“练”的欲望。
二、体育课堂情境策略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感而发,这样就有效地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体育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同伴的练习和自身的实践,增强形象的真实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体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同时,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情境是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下活动,在没有铁律,又近似紧凑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情景中徜徉,从而激起学生主观的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眷恋感,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情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所创造的鲜明形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借助图画、音乐、实物、语言、示范及表情,一步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模仿、感悟,进而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堂教材活化的策略
教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引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动因。学生对教材感兴趣,就愿学乐学,在乐中求思,思中求变,变中求神。因此,如何提高对教材的活化来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是体育教学的艺术化的追求。可以提高对教材采用“加工处理”来实现,体育教材中有很多都属原形教材或基础教材,教学中要将这些单调枯燥的教材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变为有血有肉“鲜活”的材料,使学生会欢呼雀跃,乐而不疲。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教材采用“转化生成”的方式,对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教材,通过简化规则,降低要求、改变器材,使之变成有学生味、大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以此来激发练习的乐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主体意识越强越有利于动作的形成与巩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地参与自身发展,是达到他们主体性充分发展的开始。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关键词:体育课;主体;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0-01
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一种身体的认知,以身体活动为特征,动态的操作而非静态的学习,这是体育课区别于学校教育其它课程的特殊之处,这种身体活动性认知最容易显露学生的感情,喜好、厌恶流露于表。学生的组成没有经过选择,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差别较大,甚至包括了身体有残障的学生均要一起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自觉地去说去练,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作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杜威在《儿童中心论》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才可能在心灵上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能动、积极、有意识地学习当中,让学生确立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评价过程。
每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对于学生来讲,当他们去选择项目上课,就带着解决问题的自我需要,虽然,乒乓球与学生兴趣开始没有任何联结关系,但为了健身的目的,将这些活动与他建立起了联系,由于不断地练习,就可能会想打乒乓球,从教学角度来讲,强化这样一个联结,就加强了他对体育的正确观念。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与自己需要相联系,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目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样学习的效果,与没有经过他们的主动地思考,教师告诉他们效果是不一样的。成功体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许一个选了篮球课的男生为了证明自己能力的成长、技术、技能的成熟,他会不断地去参加比赛。成功的体验,增加了进一步尝试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任何(适度的)障碍反馈的信息对不同的人要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都有助于激发更大的能量和努力,因此在体育课上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体育课堂场境策略
体育的教学场景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也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了时空氛围。学生从拥挤的教室奔跑到操场,他们由面对书本和黑板到广阔的阳光操场,面向蓝天,亲近自然,此时的心情有一种“放飞”的感觉,这是体育课前良好的教育心境,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且要加以保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的任务“自由”的进行准备活动,甚至采用“松散式”的组织练习,其实,学生再调皮也不会飞到天上去。另外,体育课堂范围大、地域广,有的教材可在不同的地域组织教学。如耐久跑练习就可以通过越野或校园的地形地物跑,利用变化了的背景,分散学生视觉中跑的距离,帮助消除精神上的疲劳,使学生在心旷神怡的美好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体育教学场地之大、器材之多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学中将器材布置得有序而富于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之感,利用球类区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进行练习,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直曲相交的田径场地都能激发学生求“练”的欲望。
二、体育课堂情境策略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感而发,这样就有效地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体育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同伴的练习和自身的实践,增强形象的真实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体现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同时,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情境是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下活动,在没有铁律,又近似紧凑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情景中徜徉,从而激起学生主观的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眷恋感,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情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所创造的鲜明形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借助图画、音乐、实物、语言、示范及表情,一步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模仿、感悟,进而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堂教材活化的策略
教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引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动因。学生对教材感兴趣,就愿学乐学,在乐中求思,思中求变,变中求神。因此,如何提高对教材的活化来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是体育教学的艺术化的追求。可以提高对教材采用“加工处理”来实现,体育教材中有很多都属原形教材或基础教材,教学中要将这些单调枯燥的教材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变为有血有肉“鲜活”的材料,使学生会欢呼雀跃,乐而不疲。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教材采用“转化生成”的方式,对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教材,通过简化规则,降低要求、改变器材,使之变成有学生味、大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以此来激发练习的乐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主体意识越强越有利于动作的形成与巩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地参与自身发展,是达到他们主体性充分发展的开始。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