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加快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却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很多企业人才紧缺。导致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较弱,其综合素质和社会所需人才不相符。鉴于此种情况,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2
一、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以后就业的基础。但高校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却没有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导致开设的课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面对此种情况,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将其和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领导应该增强遵循客观规律办学的意识,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确保大学生可以顺利就业作为开设新专业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学生掌握的技能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改革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改变,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此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发生了偏移,而且出现了很多高校目标一致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导致学习并掌握热门技能的学生人数增多,而学习其他技能的学生人数偏少。另外,有部分高校办学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了解浮于表面,实践能力不强,其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大学生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1]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只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正在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并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上述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型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此外,还应该将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四、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重,导致教学环节的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少,就业竞争力比较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将培养具有高级工程技术、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三是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此三方面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3]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对自身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环节等进行适当的改革,确保各个方面都可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大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所提高,大学生才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 (27):99-100.
[2]李志超.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煤炭技术,2012,31(5):263-264.
[3]张锦文.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14,(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2
一、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以后就业的基础。但高校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却没有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导致开设的课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面对此种情况,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将其和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领导应该增强遵循客观规律办学的意识,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确保大学生可以顺利就业作为开设新专业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学生掌握的技能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改革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改变,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此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发生了偏移,而且出现了很多高校目标一致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导致学习并掌握热门技能的学生人数增多,而学习其他技能的学生人数偏少。另外,有部分高校办学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了解浮于表面,实践能力不强,其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大学生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1]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只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正在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并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上述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型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此外,还应该将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四、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重,导致教学环节的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少,就业竞争力比较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将培养具有高级工程技术、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三是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此三方面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3]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对自身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环节等进行适当的改革,确保各个方面都可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大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所提高,大学生才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 (27):99-100.
[2]李志超.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煤炭技术,2012,31(5):263-264.
[3]张锦文.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