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主持人IP化的符号学研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主流媒体传播过程中,主持人在诞生之日起就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与观众沟通的最直接的“能指”符号。本文将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为例,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主流媒体节目主持人IP化的重要性及策略,包括提升个人内涵、改变语言表达方式、实现多平台互动和创新营销理念等策略,希望以此来为打造融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主流媒体;符号学;朱广权;IP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59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信息传播主体不再单一,受众更期待与传播主体形成亲密互动、并获得深层次的信息剖析。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提高“服务意识”,打造主持人IP,从而吸引年轻受众,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1. 节目主持人IP化的符号学含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最初译为“知识产权”,后来含义更加广泛,可指一件事、一个符号、一个形象等。个人IP就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被标签化,再无限放大其自身特点被特定人群所认可,个人IP一旦形成,可以为拥有者产生无形的财富。
  1.1 主持人与节目的能指、所指关系
  索绪尔最早提出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即“能指”和“所指”的概念。“能指”和“所指”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区别。电视节目便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由能指和所指共同构成,画面、配音、主播、灯光及背景等都是能指,传播事件的内容及意义便是所指。
  观众想要了解这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则需寻找更具体、直接传递信息的符号,主持人便是这个最重要的能指符号。从画面上来看,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服饰、表情、神态也会传递出信息的内容。如到了国庆这天,主播们一般都身着喜庆的红色衣服,观众就可判断服饰符号的所指。
  1.2 主持人IP化才能造就“神话”
  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符号学理论主要表明意义的产生是一个“神话”过程。巴特认为“神话”是一种二级符号学系统,第一级是能指与所指构成的事件内容,该一级符号可作为第二级系统的能指,从而形成新的所指,揭示内涵意义,这便是造就“神话”的过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IP化,就是揭示事件内涵的“神话”过程。
  美国CNN主持人维特费尔德认为,由于各个传播媒体的制作实力和媒介技术都不分上下,所以独家新闻已经不能成为竞争优势,主持人报道风格的不同才是。主持人在节目中,首先承担着完成第一级符号系统的责任,通过节目的视觉和听觉向观众传递事件本身,为观众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与此同时,主持人还要通过自己的个人风格、内涵素养和知识储备,即个人IP化所要具备的条件,带观众剖析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第二级符号系统的飞跃。
  2. 主流媒体节目主持人所面临的困境
  2.1 受关注度减少
  随着数字、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受大众喜爱。美国学者认为,当前已经进入了“四屏时代”,四屏即电视、电脑、平板、手机。一方面,新媒體平台对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的研究,不亚于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来看,传统电视节目由于必须遵守固定的播出时间,便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滞后性。所以,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愈加丰富,那么观看传统电视节目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对节目主持人的关注度也会大大减少。
  2.2 个人特色不够
  电视节目更重视展示节目的内容,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较为规范,大多都是模仿前人的播音状态,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而随着新媒体行业人才的涌入,在最近兴起的小屏新闻直播中,他们通过多视角全方位的对新闻现场进行报道,挖掘更多的深度信息,还会有一些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让受众有了更多的沉浸式体验和精神满足。
  2.3 话语权被削弱
  话语权就是一种能够控制舆论的权利,拥有话语权,就能决定舆论的走向。过去,主流媒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避免假信息的传播。而现在,社交媒体被赋予话语权,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任意传播信息、发表自己的言论,总是会出现“情感在前、理性在后,猜测在前、真相在后”的后真相现象,让新闻真实陷入困境。另外,主持人的话语权也面临着其他挑战,他们多是在如何更好的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信息有造诣,却对新闻的深度及广度了解甚微,对新闻缺乏逻辑性的思考和评判,所以在节目中便会专门请一些专家和评论员来完成专业的评论,这样主持人的话语权就再度被削减,也就更难以形成个人风格。
  3. 主持人IP化发展策略
  3.1 提升个人内涵,改变表达方式
  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除了要有扎实基本功的“硬实力”之外,还要有知识积累与个人内涵修养的“软实力”。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除了要磨炼播音方面的实力,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才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下功夫,形成个人IP。   一直以来,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我说你听”的传播状态。而在网络传播领域,受众的参与度极大提高,他们不只想看主持人会说,还期待看到主持人的严密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主持人只有用更贴近受众的表达方式,才能在众多媒体平台中更具有竞争优势,获得受众的喜爱。
  央视《共同关注》节目的主持人朱广权正是拥有强大知识储备和个人内涵,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他用轻松明快的语言风格,加上一些有趣的段子,让新闻变得通俗易懂,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央视段子手”。在每期节目播出之前,他都会先对新闻进行筛选和斟酌,然后在根据新闻内容推敲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段子”,段子中不只有中国经典诗词、成语和俗语,还有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从而给节目带来了不少亲和力。
  例如他在聊到军演时,“军演往往是意不在军,而在演。”聊到曹姓男子要检测是否为曹操后人时,“东临碣石,以观族谱。Y染色体,寻根问组。”谈到双十一购物时,“是不是上一秒还念着都是套路绝对不买,下一秒说着真香买到手软。”这些话语表达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再加上这档节目的民生性质,更是吸引了各年龄阶层的受众关注。
  3.2 多平台互动,塑造个人形象
  聂辰席在《广电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要加快四个转变》中表明,“位于终端的融合实质上就是服务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不能只单单要求形式的变化,而是更应该服务于受众人群,从而一起创造出新媒体的价值。”
  主流媒体最大的劣势便是无法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所以要积极主动融入新媒体平台,如“两微一端”和各大短视频平台。除了设立官方账号,主流媒体节目主持人也应开通个人账号,展示自己的“幕后”行为,有利于塑造更加鲜活的个人形象,从而与观众形成多平台的互动仪式链,增加受众黏性。
  截至目前,朱广权的个人微博账号粉丝已达364万,微博话题“朱广权”达2.1亿。在微信平台上,他与央视主持人康辉、李修平、文静等人共同创办“星艺雅集”公众号,同样备受好评。在短视频领域,央视的官方账号会经常发朱广权的短视频,进一步增加了朱广权的个人IP和知名度。目前,“朱广权”抖音话题的播放量达到5.9亿次,在哔哩哔哩平台上,网友也对朱广权的节目视频进行二次创作,为其增加了曝光度。除此之外,央视在2020年初还推出了朱广权系列表情包,并在各个平台上线,让朱广权成为一种“神话”符号,给朱广权IP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平台联动,让朱广权形成“刷屏”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大众认可度及知名度。
  3.3 创新营销理念,成为“主流网红”
  著名管理学家Peter Drucker认为,“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形成产品自我销售。”主持人的营销应该以了解受众为基础,对要打造IP的主持人进行塑造、包装、运营和推广。一旦成功塑造了主持人IP,就必须由专业的团队共同维护,才能让个人IP的热度有增不减,更好地增加受众黏性。这样不仅对主持人个人的事业有帮助,同时也为其所在的节目、平台创造更多价值。
  主持人拥有个人IP后,要明确自己的“卖点”,并将这个“卖点”的能力逐渐扩大,才能成为“主流网红”。朱广权最大的卖點便是“央视段子手”,通过其塑造的幽默形象,加上央视团队的多平台运营和推广,才会有2020年初直播卖货中的“小朱佩琦”组合和2020年b站跨年晚会的精彩主持。朱广权在主持B站跨年晚会时,从拿起话筒的那一刻起,段子就没停过,“少惹爸妈发怒,多看共同关注,只有广权段子永不落幕,才能更好的实现家庭和睦。”“昨天的烦恼全抛却,明天的幸福在超越,好听的歌曲拿走不谢。”等都体现了他鲜明的个人特色,B站的弹幕上也都是对他的花式表白,说明朱广权已经形成了主持人IP的“自我销售”,成为了深受喜爱的“主流网红”。
  4.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不应固步自封,而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融入。其中,打造IP主持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让主持人这个极为重要的“能指”符号增加节目的曝光度、提高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要借鉴已经塑造成功的朱广权IP的经验,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努力成为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参考文献:
  [1]裘安曼.从IP的中文翻译说开去[J].知识产权,2010,20(05).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5.
  [3]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聂辰席.广电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要加快四个转变[J].青年记者,2014(10).
  [5]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编者按: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粮食问题论坛”大会上,编者特邀几位与会专家、领导就江苏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笔谈,以飨读者。    藏粮于土 藏粮于科技 朱兆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省情面前,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不仅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证粮食安全,而且也需
期刊
什么是“金手铐”?    “金手铐”是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一个形象化比喻,有人对股票期权(Stock Optiont)作举例说明:马先生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促进部经。他的公司已被批准于美国Nasdaq 市场上市,1998年2月8日。经股东大会同意,马先生被公司授予 10000股的股票期权.授予价格为10美元/股,行期权为四年,每年可发行权2500股,期权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1999年2月18日。马先
期刊
当我们在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循着x公司编印的扶贫工作《画册》一路走来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无疑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象。如果前村的情况能永远停留在《画册》结尾那些照片的真实里,那确实值得欢欣鼓舞。但是,我在2001年看到的、历经扶贫之后的前村,与《画册》中的照片相比却有着另一种真实。其中有两件事,最能说明x公司在前村扶贫的成效。  一是X公司捐赠的东风货车和延河拖拉机都已经被村里卖掉了,原因是没有生意
期刊
【摘要】地方新闻史作为中国新闻史的一部分,反应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的媒介发展程度。笔者以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地方志、地方新闻志以及年鉴的内容文本为研究对象,对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进行爬梳,丰富地方广播电视史研究的方志视角。  【关键词】地方志;青白江;广播电视史;地方新闻史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要】媒体融合日渐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大众传媒业主体之一的地方媒体更需要加快融合发展的脚步。从当前我国传统地方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同质化严重、效益不高等问题。融媒体背景下,成都商报的实践模式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融媒体;本土化;地方媒体;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1981-2021年5月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的1633篇以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为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相关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学术交流与合作频率较低,“孤军奋战”式知识生产方式占主流,学术“共同体”松散;研究前沿中,“人工智能”“新媒体”关键词突现强度高,突变时间较晚,成为新闻
期刊
【摘要】在以真人秀为主要形式的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正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央视推出的三季《国家宝藏》节目,发掘新鲜题材、创新节目形式、注入多样元素,对文化产品的精准选择,连古通今解读文物与文化,创造“记录式综艺”的全新表达方式,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与好评。本文在解析央视文化类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和瓶颈基础上,从人际关系传播角度深入探讨央视文化类的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内容
期刊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对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类社交媒体的产生,变革社交关系,人们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满足对信息、情感表达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过度连接、社交倦怠等问题。本文基于技术与人关系视角,探析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社交倦怠的表征和原因。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社交倦怠  中图分类号:TN94
期刊
【摘要】信息流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具有广告融入内容,精准投放,海量用户等独特的优势。移动短视频社交媒体由于其便捷的制作过程,个性化的表达内容,简短的视觉呈现以及满足现代社会和文化表达需求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抖音,作为一个专注于年轻人音乐短视频创作分享的社区平台,日活跃 用户数已超过4亿。因此本文以抖音为例,旨在通过了解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信息流广告的特点,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
期刊
【摘要】汽车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从汽车诞生开始,围绕汽车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以客观真实著称的纪录片,当然不会对汽车这个富有魅力的特殊题材视而不见。为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出现了拍摄精美、制作精良的汽车类纪录片。《The Cars That Made America》、《Das Auto: The Germans, Their Cars and Us》、《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