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上,没有“跑”的表术田径运动的文字。本研究正式在纵览古代体育文化史料的基础上,对古代田径运动的“跑”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古代 田径 跑
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上,没有“跑”的表术田径运动的文字。但是“走”、“趋”、“奔”这类跑的同义词,作为人类体育运动基础的田径运动项目,实际上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在人类社会中以种种相类似的体育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远古时期的“跑”
在我国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一个关于长跑的美丽传说:“在北方大荒之中的一座高山上住着一位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到驾着万丈光芒金车的太阳,每天从东山上隆隆驰出,瞬间跨过了千山万水,消失在西方的云霞中,于是下决心要与太阳赛跑。他迈开双腿,大踏步地向太阳追去。高山、河流、险阻,都在夸父的脚下飞快的向后飞去。眼看火红的太阳就在前边,胜利已经在望。但这时的夸父,由于长时间地与炎炎烈日角逐,已被烤炙的口渴难耐。他低下头来,痛饮江河之水。岂料,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与渭水,仍然解不了渴,只好去北方的大泽喝水。但由于过度的干渴,这位巨人轰然一声倒下了。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一累累的果实给赶路的人纳凉解渴。“夸父逐日”的神话,虽然是人类征服自然地一种幻想,但人类长跑能力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却给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基础。
二、西周时期的“跑”
由于跑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过许多超乎寻常的长跑能手。在传世的西周时代的《令鼎》铭文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一次,周成王率领他的臣下和奴隶去淇田场春种,在农事完毕返回王宫的路上,成王命手下的侍从在疾驰的马车后奔跑跟随。结果侍从自始自终紧跟在奔驰的马车后面,直到王宫,他因此得到了10户奴隶的赏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中车战改成大兵团的步兵作战,步兵的移动主要靠走跑来完成,因而长跑训练就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处于东南地区的吴国,本来是一个力量薄弱的小国,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聘为吴王阖闾的军师,他常向吴王建议,加强对士兵长跑能力的训练。阖闾采纳了孙武的建议,要求士兵全副戎装,操弓挟矢,持戈盾,负干粮,一日强行军三百里,以提高兵士的耐力。这种长跑训练,在吴楚之战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威力。当时,吴国选拨了3000名长跑能力最好的战士,组成先锋队,日夜兼程向楚国首都进发。由于运动速度快,乘楚军不备,吴军“五战五胜”,很快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三、战国时期的“跑”
战国时的军制是征兵制。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各诸侯国均十分重视士卒的长跑训练。吴起是战国时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带兵时,身体力行,带领士兵进行长跑训练。招募士兵时,亦以武装长跑作为选拔标准。被征选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块甲,头戴面,手提兵戈,背生背着弓矢,腰悬短剑,带上三天干粮,“日中而趋百里”。合格的人,被录为常备兵,并免除其本户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税。如此奖励措施,当然会吸引农民争相入伍,这样一来,长跑练习得以广泛开展。
当时的兵书《刘韬》之中,还记载了能够跑步追逐飞奔的战车的“武车之士”的情况。这些“武车之士”不但善跑,而且在追逐飞奔的战车之后能够跳跃登车。到了汉代,这类武士更为多见。在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葬壁画的车骑出行图中,我们常常见到一类出现于车骑行列中的“伍伯”图像,这些“伍伯”的形象多在奔驰的马前做奔跑之状。四川德阳曾出土一块《伍伯》图画像砖,图上四人,头上着 ,身穿短衣,手荷长矛,均做飞奔状。右方二人手持管于口边吹奏,左方二人各执 ,左手各执一物。这些被称为“伍伯”的长跑健儿,并不仅仅是只随王侯而行,关键性的战役中或传递信息时,他们也是要发挥“马拉松”作用的。这些长跑好手,训练有素,技艺非凡,可以说是当时盛行长跑活动的具体体现。
四、隋代时期的“跑”
隋代,有一位名叫麦铁杖的人。他以渔猎为生,能“日行五百里”。据《隋书》所记,他后来在杨素从前线策马回京,麦铁杖作为随员跨步紧随,从未被拉下过,使杨素赞叹不已。
大量的疾跑人才不仅出现在军事训练中,古代的邮递也练就出无数个“善跑”能手。宋代,由于城市之间商业贸易及文化往来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信息传递也愈加频繁。据记载,隋代驿站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是一种长途负重接力跑,每十里至十五里为一站,传递者都是硕健之人,带文书、防身武器和雨具,而且腰悬响铃。这些担任急脚的传递者,都是来自军中的善跑能手,可以说是最早的职业长跑家了。他们所采用的长跑接力方法,既避免了人们疲劳过度,有保证了传递的迅捷,对后世我国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元代时期的“跑”
“贵由赤”是蒙古语,意为快行者,是元代禁卫军开创的每年定期举行的超级马拉松比赛。据《山居新语》记述,这种长跑在元大都和元上都分别举行。元大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河西务,重点为大都皇宫;元上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泥河儿,终点为上都宫中。二者距离为180华里。比赛从清晨开始,参赛者一律被长绳拦在起跑线后。号令一下,长绳放开,众好手蜂拥而出,一路风尘。大约六个小时后,比赛结束。第一名赏白银一锭,第二名赏绸缎衣服四套,第三名为三套,其余跑完全程者各一套。这是何等壮观的中国古代超长马拉松比赛。从距离上看,180华里,约为现代马拉松的两倍。应该说,“贵由赤”长跑赛在古代体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跑项目的开展。
六、结束语
田径,是由人类三种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跑、跳和投所组成的。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与大自然搏斗,自然离不开跑、跳、投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在这里,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血肉之躯 的敏捷与力量。无论在与野兽的拼搏中,还是在厮杀的战争中,人往往会显示一些奇才异能。而这些具有跑得快、跳得远、投得准的奇异才能的人,自然就成为人们敬慕和幻想的对象。
参考文献:
[1]张鲁雅.中华体育之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3] 牛亚莉.体育文化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关键词 古代 田径 跑
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上,没有“跑”的表术田径运动的文字。但是“走”、“趋”、“奔”这类跑的同义词,作为人类体育运动基础的田径运动项目,实际上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在人类社会中以种种相类似的体育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远古时期的“跑”
在我国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一个关于长跑的美丽传说:“在北方大荒之中的一座高山上住着一位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到驾着万丈光芒金车的太阳,每天从东山上隆隆驰出,瞬间跨过了千山万水,消失在西方的云霞中,于是下决心要与太阳赛跑。他迈开双腿,大踏步地向太阳追去。高山、河流、险阻,都在夸父的脚下飞快的向后飞去。眼看火红的太阳就在前边,胜利已经在望。但这时的夸父,由于长时间地与炎炎烈日角逐,已被烤炙的口渴难耐。他低下头来,痛饮江河之水。岂料,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与渭水,仍然解不了渴,只好去北方的大泽喝水。但由于过度的干渴,这位巨人轰然一声倒下了。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一累累的果实给赶路的人纳凉解渴。“夸父逐日”的神话,虽然是人类征服自然地一种幻想,但人类长跑能力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却给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基础。
二、西周时期的“跑”
由于跑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过许多超乎寻常的长跑能手。在传世的西周时代的《令鼎》铭文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一次,周成王率领他的臣下和奴隶去淇田场春种,在农事完毕返回王宫的路上,成王命手下的侍从在疾驰的马车后奔跑跟随。结果侍从自始自终紧跟在奔驰的马车后面,直到王宫,他因此得到了10户奴隶的赏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中车战改成大兵团的步兵作战,步兵的移动主要靠走跑来完成,因而长跑训练就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处于东南地区的吴国,本来是一个力量薄弱的小国,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聘为吴王阖闾的军师,他常向吴王建议,加强对士兵长跑能力的训练。阖闾采纳了孙武的建议,要求士兵全副戎装,操弓挟矢,持戈盾,负干粮,一日强行军三百里,以提高兵士的耐力。这种长跑训练,在吴楚之战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威力。当时,吴国选拨了3000名长跑能力最好的战士,组成先锋队,日夜兼程向楚国首都进发。由于运动速度快,乘楚军不备,吴军“五战五胜”,很快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三、战国时期的“跑”
战国时的军制是征兵制。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各诸侯国均十分重视士卒的长跑训练。吴起是战国时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带兵时,身体力行,带领士兵进行长跑训练。招募士兵时,亦以武装长跑作为选拔标准。被征选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块甲,头戴面,手提兵戈,背生背着弓矢,腰悬短剑,带上三天干粮,“日中而趋百里”。合格的人,被录为常备兵,并免除其本户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税。如此奖励措施,当然会吸引农民争相入伍,这样一来,长跑练习得以广泛开展。
当时的兵书《刘韬》之中,还记载了能够跑步追逐飞奔的战车的“武车之士”的情况。这些“武车之士”不但善跑,而且在追逐飞奔的战车之后能够跳跃登车。到了汉代,这类武士更为多见。在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葬壁画的车骑出行图中,我们常常见到一类出现于车骑行列中的“伍伯”图像,这些“伍伯”的形象多在奔驰的马前做奔跑之状。四川德阳曾出土一块《伍伯》图画像砖,图上四人,头上着 ,身穿短衣,手荷长矛,均做飞奔状。右方二人手持管于口边吹奏,左方二人各执 ,左手各执一物。这些被称为“伍伯”的长跑健儿,并不仅仅是只随王侯而行,关键性的战役中或传递信息时,他们也是要发挥“马拉松”作用的。这些长跑好手,训练有素,技艺非凡,可以说是当时盛行长跑活动的具体体现。
四、隋代时期的“跑”
隋代,有一位名叫麦铁杖的人。他以渔猎为生,能“日行五百里”。据《隋书》所记,他后来在杨素从前线策马回京,麦铁杖作为随员跨步紧随,从未被拉下过,使杨素赞叹不已。
大量的疾跑人才不仅出现在军事训练中,古代的邮递也练就出无数个“善跑”能手。宋代,由于城市之间商业贸易及文化往来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信息传递也愈加频繁。据记载,隋代驿站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是一种长途负重接力跑,每十里至十五里为一站,传递者都是硕健之人,带文书、防身武器和雨具,而且腰悬响铃。这些担任急脚的传递者,都是来自军中的善跑能手,可以说是最早的职业长跑家了。他们所采用的长跑接力方法,既避免了人们疲劳过度,有保证了传递的迅捷,对后世我国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元代时期的“跑”
“贵由赤”是蒙古语,意为快行者,是元代禁卫军开创的每年定期举行的超级马拉松比赛。据《山居新语》记述,这种长跑在元大都和元上都分别举行。元大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河西务,重点为大都皇宫;元上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泥河儿,终点为上都宫中。二者距离为180华里。比赛从清晨开始,参赛者一律被长绳拦在起跑线后。号令一下,长绳放开,众好手蜂拥而出,一路风尘。大约六个小时后,比赛结束。第一名赏白银一锭,第二名赏绸缎衣服四套,第三名为三套,其余跑完全程者各一套。这是何等壮观的中国古代超长马拉松比赛。从距离上看,180华里,约为现代马拉松的两倍。应该说,“贵由赤”长跑赛在古代体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跑项目的开展。
六、结束语
田径,是由人类三种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跑、跳和投所组成的。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与大自然搏斗,自然离不开跑、跳、投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在这里,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血肉之躯 的敏捷与力量。无论在与野兽的拼搏中,还是在厮杀的战争中,人往往会显示一些奇才异能。而这些具有跑得快、跳得远、投得准的奇异才能的人,自然就成为人们敬慕和幻想的对象。
参考文献:
[1]张鲁雅.中华体育之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3] 牛亚莉.体育文化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