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蒙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邻国,这些年蒙古国的人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经济腾飞,蒙古国媒体也对中国的方方面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我们这次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方面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也期许着蒙古国的未来。”7月13日,在季夏的细雨霏霏中,在巍峨的“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城墙上,蒙古经济周刊记者特木尔·萨仁古瓦翘首望远,一周来参访中国的点点滴滴都在眼前闪现,不禁感慨万千。
7月8日至14日,为落实习近平主席2014年8月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时达成的“今后5年内,中方将邀请250名蒙方记者访华”的高访成果,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承办的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聚焦特色农业农村发展”为主题的采访活动举行。参访者覆盖蒙古国媒体发展的全业态,成员涉及新闻主管部门、记协、报纸、电视、电台、期刊、出版社、网络媒体在内的各领域,涵盖蒙古国32家主流媒体,共计45人,他们深入北京、云南、甘肃三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而扎实的采访。
“与蒙古国轻工业、农业、食品等同属一个政府部门不同,中国政府在农业主管部门设置非常细致与专业,使得农业政策更为高效务实。”TV6电视台记者巴特赛罕·蒙赫图勒对记者表示。
在农业农村部,云南省、甘肃省农业农村厅采访时,相关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非常细致专业地向记者们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发展理念,让蒙古国记者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普洱茶有什么功效,和其他茶叶比有什么特殊之处?”“云南咖啡与越南咖啡相比好在哪里?”在参访云南农垦集团时,蒙古国记者频频发问,蒙古前杭爱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工作负责人尼亚姆苏任仁·古瓦玛尔勒表示,会将云南的茶、咖啡等特色高原农业产品、发展经验带回蒙古国。
“这些原来只能从东南亚进口的水果居然能在甘肃种植,将来也一定有机会在蒙古国种植!”在甘肃酒泉参观柠檬、火龙果等热带作物温室大棚时,蒙古国的记者们都非常兴奋,拉着大棚的负责人求经问道。蒙古国记者在甘肃酒泉先后参访了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肃州区蔬菜中心试验田、肃州区银达镇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及酒泉市农科院。在参访过程中,蒙古国记者们详细了解了关于戈壁农业的种植原理、农户收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参观了中国智能化的暖棚,我感触很多。暖棚种植是中国农业技术革新的体现,暖棚里的蔬果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我对中国政府、企业、农户表示由衷地钦佩,我将把经验带回去,期待蒙古国有一天也能有如此飞速发展。”蒙古国记者协会执行主席额尔德尼毕力格·包勒尔图勒格对当地农作物温室种植方式和产业实践模式都进行了深入考察,她表示,甘肃戈壁农业的鲜明特色和亮点,特别是戈壁上铺设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值得地形地貌相近的蒙古国借鉴和学习。
“乌布苏省是蒙古国西部的一个偏远省份,相对信息比较闭塞,农民对脱贫的期望值很高,我这次是带着大家的嘱托来的。我将把所见所闻带回去在我们的公共空间向大家讲述。”带着小本子一路访一路记的蒙古国记协乌布苏省分会主席普日扎布·恩赫玛对中国的农业政策特别感兴趣,“中国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村合作社,政府、企业与当地农户三方共同建设,政府给予很大的技术支持,当地农户负责农作物种植,企业负责产品的市场销售,我觉得这是一条绿色智慧的产业链条。”
“戈壁滩上的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一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人民币,比大城市里白领阶层收入还要高,从而安居乐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参加蒙古国记者访华活动的东戈壁邮报网负责人哈撒诺布·额尔登布尔干告诉记者,在戈壁滩上建设农产品基地,运用温室培育的方式种植出高收益的蔬果帮助当地农民脱贫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中国政府和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消除贫困,中国的扶贫项目真正惠民,这点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
蒙古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希尔布·特木尔巴特尔告诉记者,他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特别赞赏,感同身受,他说,蒙古国也有一句含义近似的谚语,就是“有金有银也吃不了,要喝水、要生存”。
参访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其模式”的亿利资源集团时,蒙古国记者表示,在蒙古国,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亿利资源集团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蒙古国沙漠化严重,防沙治沙也是蒙古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他们对中国防沙治沙政策理念及技术发展非常感兴趣。
亿利资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亿利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经过30年的艰辛努力,沙漠绿起来了,企业富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30年有艰辛、汗水、失败。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亿利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希望更多治沙治荒的国家能少走弯路。
从亿利资源集團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希尔布·特木尔巴特尔总结了三点启发,“首先,亿利资源集团治沙植被选得好。选取甘草种植在沙漠中,甘草耐旱,根系长,可以深深地扎根到土壤中,牢牢抓住土壤。同时,甘草属于中草药,具备治病功效,经济效益好,可以作为扶贫项目,蒙古国虽然也种植甘草,但只是作为草药的一种材料,种植面积不大。其次,亿利资源集团种树技术很先进,将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后还能监测种子的生长,蒙古国没有这样先进的技术。亿利资源集团在沙漠开发旅游景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方面也是蒙古国需要大力学习的地方。” 来自苏赫巴特尔省的BBS本地电视台记者图雅呼·奥敦其木格深有感触地说,“苏赫巴特尔省是蒙古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但由于近年来沙漠化问题日益严峻,导致游客数量大幅下降,我们迫切希望学习中国防沙治沙的绿色发展理念,重塑苏赫巴特尔省旅游形象。”
青年网记者哈达巴塔尔·苏尤勒额尔登是第一次来中国,参访途中处处见绿让她很惊喜,她认为,中国“经济 生态”的均衡发展模式值得肯定。
7月13日上午,当蒙古国记者团来到甘肃省酒泉市西汉酒泉胜迹附近时,这里的一片马鞭草田花开正艳,吸引了蒙古国记者驻足观赏,来自蒙古国今日额尔登特网的女记者孟德吉日嘎拉·巴拉金尼雅玛徜徉在紫色的浪漫花海流连忘返,她对记者说:“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真是令人惊叹,从首都北京到甘肃省会兰州,再到历史悠久的酒泉、嘉峪关,城市环境都让人很舒服,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我感觉很幸福。”
作为媒体代表团,蒙古国记者对中国的媒体行业非常感兴趣,他们特别关注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中国媒体业如何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新甘肃,你好!”7月11日上午,蒙古国记者来到甘肃新媒体集团,参观了全媒体指挥中心、视频演播厅及“新甘肃云”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等,并亲身体验了演播设备,过了一把播音瘾,中蒙记者随后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座谈。额尔德尼毕力格·包勒尔图勒格说:“甘肃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方面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数据、云计算在新媒体的运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可以加强媒体合作。”
在访问云南广播电视集团时,VTV电视台记者恩克图尔·娜仁都勒玛表示,中国媒体同行们掌握着很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演播设备,工作环境有独特的灯光和演播室设计,这都值得学习。
“访问中国、宣传中国、报道中国,我能参与,感到非常荣幸,媒体是文化的使者,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报道好中蒙建交70周年的内容。”蒙古公共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的扎木斯仁·额尔登朝格图说。
图雅呼·奥敦其木格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访华活动,但在蒙古国媒体界这一活动已经大名远扬,自2015年以来,参加活动回国后的媒体记者们积极报道中国,并将相关采访内容做成小册子,帮助蒙古国媒体、人民更加深入、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的发展现状。
青年网的钢巴雅尔·巴雅尔比列格希望未来再来中国时,能够利用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在访问期间开展直播,让蒙古国受众能够更加及时、全面了解中国。
“《水浒传》我就读过3遍,我认识的一位老人读过14遍《水浒传》……”宝丽尔苏德尔出版社的布彦吉日嘎拉·巴特阿玛格楞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熟读四大名著。他告诉记者,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蒙古国内也有很大的市场,他希望能够与中国的出版商合作,在蒙古国出版《围城》《平凡的世界》等中国现当代小说蒙文版作品。
“我对‘彩云之南’神往已久。”文化启蒙电视台贺西格苏仁·阿扎扎雅此前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云南省的风土人情和魅力风景,非常向往,她说她学习过日本、韩国和中国文化,这其中她最喜欢的还是中国文化。在云南省觀看“云南映像”歌舞集后,给蒙古国记者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不少人感动落泪,他们对中国在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上的重视表示高度赞赏。SoSa网记者额尔登朝戈·拉玛苏伦说,蒙古国境内有很多传统寺庙,由于欠缺保护,损毁严重,她表示蒙古国应该向中国学习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7月11日,恰逢蒙古国举国欢庆的节日——蒙古国国庆那达慕,中蒙两国的采访团成员们一起共同庆祝,能歌善舞的蒙古国记者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在甘肃兰州的黄河岸边,一身红衣的小伙子TV9电视台的娜仁格日勒·巴雅尔唱的一首曲调悠扬而又热烈的情歌赢得了满堂彩,他告诉记者,“唱的这首歌来自一支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乐队,现在在蒙古国很火,中蒙两国在文化上、特别是音乐领域民间交流特别广泛。”
在参访途中和中国记者结下了深厚友情的朝日邮政网总经理旺庆·萨仁图雅,多次在大巴上唱起了歌谣,表达对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她对记者说,“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很骄傲地说,我的大女儿正在江苏大学学习,蒙古国有很多中蒙教育交流的项目,资金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扶持。”
樱桃传媒集团记者巴特巴亚尔·恩赫巴伊斯格楞曾在首都师范大学留学4年,她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考试,如果能顺利通过她将于明年再次回到中国攻读法学研究生。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蒙古国总理出席峰会,随着“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共建阶段,“一带一路”与蒙古国提出的“发展之路”的对接也越来越紧密。身为一名从业25年的资深媒体人,蒙古公共广播电视台的扎木斯仁·额尔登朝格图对记者表示,蒙古国过去多年的发展经历证明了学习美国、加拿大的发展模式是走不通的,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周边的近邻国家,特别是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中蒙两国合作应该继续不断细化、深入。
蒙古国南戈壁省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合作密切,该省牧业和矿业发展较好,南戈壁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负责人艾荣呼·乌林图雅告诉记者,近年来,南戈壁省开始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和阿拉善合作日益密切,初期的合作主要集中于畜牧业和矿业,双方合作逐渐走向广泛,从物资合作开始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扩展,呈现全领域合作的态势,她表示未来中蒙合作应该更多地向人才培养、人员互访方向倾斜,国民素质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东戈壁邮报网负责人哈撒诺布·额尔登布尔干表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及地区。这些年来,中蒙两国双边贸易务实合作不断加强,他的家里很多日常用品都来自中国,身边很多人把农产品出口到中国。他切身感受到中蒙两国共同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也期待中蒙两国更美好的明天。
7月8日至14日,为落实习近平主席2014年8月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时达成的“今后5年内,中方将邀请250名蒙方记者访华”的高访成果,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承办的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聚焦特色农业农村发展”为主题的采访活动举行。参访者覆盖蒙古国媒体发展的全业态,成员涉及新闻主管部门、记协、报纸、电视、电台、期刊、出版社、网络媒体在内的各领域,涵盖蒙古国32家主流媒体,共计45人,他们深入北京、云南、甘肃三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而扎实的采访。
点赞乡村产业振兴成就
“与蒙古国轻工业、农业、食品等同属一个政府部门不同,中国政府在农业主管部门设置非常细致与专业,使得农业政策更为高效务实。”TV6电视台记者巴特赛罕·蒙赫图勒对记者表示。
在农业农村部,云南省、甘肃省农业农村厅采访时,相关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非常细致专业地向记者们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发展理念,让蒙古国记者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普洱茶有什么功效,和其他茶叶比有什么特殊之处?”“云南咖啡与越南咖啡相比好在哪里?”在参访云南农垦集团时,蒙古国记者频频发问,蒙古前杭爱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工作负责人尼亚姆苏任仁·古瓦玛尔勒表示,会将云南的茶、咖啡等特色高原农业产品、发展经验带回蒙古国。
“这些原来只能从东南亚进口的水果居然能在甘肃种植,将来也一定有机会在蒙古国种植!”在甘肃酒泉参观柠檬、火龙果等热带作物温室大棚时,蒙古国的记者们都非常兴奋,拉着大棚的负责人求经问道。蒙古国记者在甘肃酒泉先后参访了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肃州区蔬菜中心试验田、肃州区银达镇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及酒泉市农科院。在参访过程中,蒙古国记者们详细了解了关于戈壁农业的种植原理、农户收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参观了中国智能化的暖棚,我感触很多。暖棚种植是中国农业技术革新的体现,暖棚里的蔬果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我对中国政府、企业、农户表示由衷地钦佩,我将把经验带回去,期待蒙古国有一天也能有如此飞速发展。”蒙古国记者协会执行主席额尔德尼毕力格·包勒尔图勒格对当地农作物温室种植方式和产业实践模式都进行了深入考察,她表示,甘肃戈壁农业的鲜明特色和亮点,特别是戈壁上铺设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值得地形地貌相近的蒙古国借鉴和学习。
“乌布苏省是蒙古国西部的一个偏远省份,相对信息比较闭塞,农民对脱贫的期望值很高,我这次是带着大家的嘱托来的。我将把所见所闻带回去在我们的公共空间向大家讲述。”带着小本子一路访一路记的蒙古国记协乌布苏省分会主席普日扎布·恩赫玛对中国的农业政策特别感兴趣,“中国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村合作社,政府、企业与当地农户三方共同建设,政府给予很大的技术支持,当地农户负责农作物种植,企业负责产品的市场销售,我觉得这是一条绿色智慧的产业链条。”
“戈壁滩上的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一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人民币,比大城市里白领阶层收入还要高,从而安居乐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参加蒙古国记者访华活动的东戈壁邮报网负责人哈撒诺布·额尔登布尔干告诉记者,在戈壁滩上建设农产品基地,运用温室培育的方式种植出高收益的蔬果帮助当地农民脱贫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中国政府和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消除贫困,中国的扶贫项目真正惠民,这点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
学习借鉴绿色发展理念
蒙古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希尔布·特木尔巴特尔告诉记者,他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特别赞赏,感同身受,他说,蒙古国也有一句含义近似的谚语,就是“有金有银也吃不了,要喝水、要生存”。
参访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其模式”的亿利资源集团时,蒙古国记者表示,在蒙古国,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亿利资源集团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蒙古国沙漠化严重,防沙治沙也是蒙古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他们对中国防沙治沙政策理念及技术发展非常感兴趣。
亿利资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亿利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经过30年的艰辛努力,沙漠绿起来了,企业富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30年有艰辛、汗水、失败。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亿利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希望更多治沙治荒的国家能少走弯路。
从亿利资源集團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希尔布·特木尔巴特尔总结了三点启发,“首先,亿利资源集团治沙植被选得好。选取甘草种植在沙漠中,甘草耐旱,根系长,可以深深地扎根到土壤中,牢牢抓住土壤。同时,甘草属于中草药,具备治病功效,经济效益好,可以作为扶贫项目,蒙古国虽然也种植甘草,但只是作为草药的一种材料,种植面积不大。其次,亿利资源集团种树技术很先进,将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后还能监测种子的生长,蒙古国没有这样先进的技术。亿利资源集团在沙漠开发旅游景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方面也是蒙古国需要大力学习的地方。” 来自苏赫巴特尔省的BBS本地电视台记者图雅呼·奥敦其木格深有感触地说,“苏赫巴特尔省是蒙古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但由于近年来沙漠化问题日益严峻,导致游客数量大幅下降,我们迫切希望学习中国防沙治沙的绿色发展理念,重塑苏赫巴特尔省旅游形象。”
青年网记者哈达巴塔尔·苏尤勒额尔登是第一次来中国,参访途中处处见绿让她很惊喜,她认为,中国“经济 生态”的均衡发展模式值得肯定。
7月13日上午,当蒙古国记者团来到甘肃省酒泉市西汉酒泉胜迹附近时,这里的一片马鞭草田花开正艳,吸引了蒙古国记者驻足观赏,来自蒙古国今日额尔登特网的女记者孟德吉日嘎拉·巴拉金尼雅玛徜徉在紫色的浪漫花海流连忘返,她对记者说:“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真是令人惊叹,从首都北京到甘肃省会兰州,再到历史悠久的酒泉、嘉峪关,城市环境都让人很舒服,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我感觉很幸福。”
推动媒体合作务实深化
作为媒体代表团,蒙古国记者对中国的媒体行业非常感兴趣,他们特别关注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中国媒体业如何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新甘肃,你好!”7月11日上午,蒙古国记者来到甘肃新媒体集团,参观了全媒体指挥中心、视频演播厅及“新甘肃云”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等,并亲身体验了演播设备,过了一把播音瘾,中蒙记者随后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座谈。额尔德尼毕力格·包勒尔图勒格说:“甘肃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方面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数据、云计算在新媒体的运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可以加强媒体合作。”
在访问云南广播电视集团时,VTV电视台记者恩克图尔·娜仁都勒玛表示,中国媒体同行们掌握着很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演播设备,工作环境有独特的灯光和演播室设计,这都值得学习。
“访问中国、宣传中国、报道中国,我能参与,感到非常荣幸,媒体是文化的使者,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报道好中蒙建交70周年的内容。”蒙古公共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的扎木斯仁·额尔登朝格图说。
图雅呼·奥敦其木格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参加访华活动,但在蒙古国媒体界这一活动已经大名远扬,自2015年以来,参加活动回国后的媒体记者们积极报道中国,并将相关采访内容做成小册子,帮助蒙古国媒体、人民更加深入、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的发展现状。
青年网的钢巴雅尔·巴雅尔比列格希望未来再来中国时,能够利用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在访问期间开展直播,让蒙古国受众能够更加及时、全面了解中国。
文化互鉴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水浒传》我就读过3遍,我认识的一位老人读过14遍《水浒传》……”宝丽尔苏德尔出版社的布彦吉日嘎拉·巴特阿玛格楞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熟读四大名著。他告诉记者,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蒙古国内也有很大的市场,他希望能够与中国的出版商合作,在蒙古国出版《围城》《平凡的世界》等中国现当代小说蒙文版作品。
“我对‘彩云之南’神往已久。”文化启蒙电视台贺西格苏仁·阿扎扎雅此前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云南省的风土人情和魅力风景,非常向往,她说她学习过日本、韩国和中国文化,这其中她最喜欢的还是中国文化。在云南省觀看“云南映像”歌舞集后,给蒙古国记者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不少人感动落泪,他们对中国在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上的重视表示高度赞赏。SoSa网记者额尔登朝戈·拉玛苏伦说,蒙古国境内有很多传统寺庙,由于欠缺保护,损毁严重,她表示蒙古国应该向中国学习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7月11日,恰逢蒙古国举国欢庆的节日——蒙古国国庆那达慕,中蒙两国的采访团成员们一起共同庆祝,能歌善舞的蒙古国记者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在甘肃兰州的黄河岸边,一身红衣的小伙子TV9电视台的娜仁格日勒·巴雅尔唱的一首曲调悠扬而又热烈的情歌赢得了满堂彩,他告诉记者,“唱的这首歌来自一支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乐队,现在在蒙古国很火,中蒙两国在文化上、特别是音乐领域民间交流特别广泛。”
在参访途中和中国记者结下了深厚友情的朝日邮政网总经理旺庆·萨仁图雅,多次在大巴上唱起了歌谣,表达对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她对记者说,“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很骄傲地说,我的大女儿正在江苏大学学习,蒙古国有很多中蒙教育交流的项目,资金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扶持。”
樱桃传媒集团记者巴特巴亚尔·恩赫巴伊斯格楞曾在首都师范大学留学4年,她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考试,如果能顺利通过她将于明年再次回到中国攻读法学研究生。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蒙古国总理出席峰会,随着“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共建阶段,“一带一路”与蒙古国提出的“发展之路”的对接也越来越紧密。身为一名从业25年的资深媒体人,蒙古公共广播电视台的扎木斯仁·额尔登朝格图对记者表示,蒙古国过去多年的发展经历证明了学习美国、加拿大的发展模式是走不通的,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周边的近邻国家,特别是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中蒙两国合作应该继续不断细化、深入。
蒙古国南戈壁省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合作密切,该省牧业和矿业发展较好,南戈壁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负责人艾荣呼·乌林图雅告诉记者,近年来,南戈壁省开始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和阿拉善合作日益密切,初期的合作主要集中于畜牧业和矿业,双方合作逐渐走向广泛,从物资合作开始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扩展,呈现全领域合作的态势,她表示未来中蒙合作应该更多地向人才培养、人员互访方向倾斜,国民素质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东戈壁邮报网负责人哈撒诺布·额尔登布尔干表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及地区。这些年来,中蒙两国双边贸易务实合作不断加强,他的家里很多日常用品都来自中国,身边很多人把农产品出口到中国。他切身感受到中蒙两国共同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也期待中蒙两国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