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曾经历过多少“生死劫难”

来源 :读报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龄或者更年长的古文字一个个消 亡,汉字为什么独活到今天?从甲骨文迄 今3000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经历过多少 “生死劫难”?文字学家、清華大学人文学 院教授黄德宽近日在“人文清华讲坛”上 为大家讲述《了不起的汉字》。
  什么是“汉字”
  准确地说,“汉字”是指记录汉语的文字或书写系统。其实在先秦不叫“汉字”,叫“文”“字”“书”“名”“书契”。将“文”和“字”连在一起是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的,当时推行“书同文字”,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因为有外国文字,所以我们改叫“中国文字”。到了现代,中国文字除了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外,其实还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字,因此把记录汉语的文字称为“中国文字”不太准确,就改称为“汉字”,所以“汉字”其实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概念。
  那么,汉字是如何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有汉字的?先秦时代古人就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但是一直没有说明白,留下了很多猜想和传说。最有名的说法是“仓颉造字”.说的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受到动物鸟兽的足迹启发创造了文字,但这个传说没有办法证实。
  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以后,考古学家在地下挖掘出很多早期与文字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探讨汉字起源提供了线索。例如,最早发现的符号位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符号像人的眼睛,它是不是汉字的前身呢?如果是的话,那可不得了,距今有7500年,但目前还难以证实。
  距今5000多年的时候,西安半坡有个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前3000年),那里出土的彩陶上有很多刻画符号,一共有59个不同的符号。1970年代就有学者比如郭沫若写文章,从这些刻画符号讨论汉字的起源,说汉字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其他很多地方也发现了早期刻画符号,例如浙江良渚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公元前3300-前3200年),以及山东半岛大汶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元前3100-前2600年),在出土的玉器或陶器上都发现有图形性的刻画符号。但这些早期的符号都不能肯定与文字有直接的关系。
  与汉字直接联系的,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公元前2600-前2000年).这里发现的陶罐上出现了“文字”的“文”,这个字肯定是汉字的前身,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符号。这样一算,汉字历史就有4000多年,这个时代相当于史书记载的夏代。我们读司马迁的《史记》,三皇五帝夏商周,从夏代开始才有完整的世系记载,自大禹一代一代传下来,这恐怕不是偶然的,汉字完全有可能在夏代已经形成。
  第一次的造字困境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曾经历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
  第一次是构形困境、造字困境。
  从夏代到殷商甲骨文,这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甲骨文是成系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
  按照甲骨文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就是所谓的象形字。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话讲,“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把物象画下来,随着物象的形状形成弯弯曲曲的线条。
  有很多人说汉字太好了,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有很多符号实在没有办法画出来,例如“思考”怎么画?画不出来。我们讲话的时候有很多虚词,古人有“之乎者也”,这些虚词也画不出来。这就是汉字遇到的第一个困境,很多东西无形可象,造不出字来,这个文字系统就不完善,如果找不到办法,这个符号系统就要走向灭绝。
  古人很聪明,想到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来,就用同音符号替代。据统计,甲骨文中有70%的字是假借字。
  除了假借,还有另一种造字方法,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把意义和声音合在一起就是形声造字法。形声字一出现,汉字造新字就突破了原来的困境。这类的形声造字法用起来非常便利,于是在西周时期慢慢发展起来。根据研究,西周时代80%的新造字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到春秋战国时代,语言文字快速发展,春秋时代的新增字中有96%用的是形声造字法,战国时代新造的字有gg%用的是形声造字法。这样一来,汉字就突破了“无形可象”的困境,走上了方便造字的康庄大道,任何新字都可以用形声造字法,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个方法造字。
  第二次的书写困境
  造字困境突破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很快遇到了第二个困境,就是书写困境。
  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强,按照形象弯弯曲曲去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非常快,文字使用面越来越广,连一般的工匠制造器物也在上面标识文字。工匠写字不可能像庙堂之人那样坐在那里描摹,于是追求简省,这种简省就改变了早期文字的一些形态。也就是说,按传统的写法,汉字又进入一个危机,即古体汉字书写效率低下与现实用字要求快捷方便形成了矛盾。
  怎么突破这个矛盾?有些人开始草率地书写,改变它原来的样子。战国时已经开始出现这个现象,例如一些兵器上的字,不专门考证没有办法认,写得很潦草,人们通过这个办法来突破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这种突破改变了古文字的书写系统,带来了整个文字系统的古今转型。
  早期秦简上的字改变了篆书曲线笔画,线条变得挺直方正,这就是早期的隶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的文字政策,用的规范字体是小篆。但是一般的日常用字使用的是隶书,隶书就是小篆的简写,把小篆的弯弯曲曲变成平直方正,所谓“解散篆法”。
  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汉代。马王堆帛书是汉代早期的材料,就是隶书,但还带有点篆体的味道。一直发展到汉武帝时期,隶书成熟了,例如北京大学收藏的汉简,就是成熟的隶书。隶书的成熟形成了新的字体,改变了古文字的形态和面貌。象形很强的篆书形体到了隶书阶段,看不到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了。例如甲骨文中手抓着大象鼻子是“为”,是一个动作,是用手牵着大象,金文还能看到样子,但是小篆已经看不清楚了,到隶书以后,这个“为”字一点也看不出来和象有关,   正因为隶书的变化,古文字变成了今文字,今文字指的是隶书,古文字指的是小篆以前的文字。
  隶书写得很美化,“一波三折,鹤头燕尾,左右分背”,用笔“波挑”,写起来也很慢。到东汉的时候,进一步发生变化,书写更加直来直去,汉字就产生了新隶体。从东汉开始,慢慢地就到了今天的样子,整个过程就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程。隶、楷都是今文字,楷书只是隶书的楷正化,所以早期的楷书也叫隶书,我们现在分开了,彻底完成了汉字的古今转变,这个转变最后使汉字形体从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中走出来,变得更加快捷。楷书是汉字形体发展的极致,汉字的笔画系统和方块字形态,至楷书最终确立。
  但是前人觉得隶书不够快,于是汉代还出现了草书。草书就是隶书的草写,笔画和笔画连带在一起,写起来随心所欲,从汉代的章草,进一步发展到唐代的狂草又叫今草。草书为什么要草?最早还是为了追求书写便捷,但是太快速、太便捷写成一个轮廓,辨认起来很困难,规律性不强,所以过犹不及,就没有作为一种字体保留下来。
  比草书规范一点,比楷书又快一点的中间状态,是行书。行书“风流婉约”,写得很漂亮,最好的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行书也是适用的手写体。
  汉字从古老的形态转化成抽象的符号,这是汉字突破的第二个困境。时间跨度很大,从战国开始酝酿、试验,经过了秦汉之际,然后到晋唐的楷书才完成。
  第三次的存亡危机
  印刷术和科举制度对汉字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一个相当稳固的系统。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甚至关系到汉字的存亡。
  18世纪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实力大增,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开始学习西方。随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家民族陷入危亡关头,怎么办?有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要改革,要学习西方,提出“师夷制夷”。
  1902年吴汝纶到日本考察,回来以后建议要像日本人那样重视教育,改革语言文字,统一国语,向西方学习使用拼音文字。为什么语言文字跟现代化有关呢?他们发现欧洲人用的是拼音文字,日本人学习欧洲,用五十音图,学习拼音文字很快,而汉字太难学,于是想从语言文字上进行改革。
  这个过程中真正对汉字改革影响比较大的,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钱玄同,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说汉字“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20世纪之新时代”。汉字本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存亡危机。
  当时汉字改革的讨论非常热烈,社会上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支持拼音文字,需求废除汉字,如蔡元培、胡適、陈独秀、赵元任、黎锦熙、傅斯年、鲁迅等人,都支持钱玄同的观点,要废除汉字。在此基础上出了一些具体方案,例如赵元任等提出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同时,共产党人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在苏联创造了一个拉丁化的字母方案,并且还在海参崴开了一个代表大会,这个新方案于1933年前后传到国内,当时有681个名流签名表示支持这个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在解放区、国统区都进行了推广,印了很多材料和读物,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方案。
  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文字问题被搁置。民族救亡图存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时期,古老的汉字被推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实际反映的是古老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生存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国家在建设初期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1958年的政协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出了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这三个措施基本上是继承了近代以来的现代化之路。1956年公布《简化字方案》,在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汉语拼音方案》很快也推行了,并且成为联合国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规范。
  3000多年来,汉字就这样突破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成为中华文明的智慧象征。
其他文献
与韩寒聊天,有的时候像在玩“脑筋急转弯”,他只需机锋一转,语意就变了一个方向,小包袱抖得足以去说单口相声。韩寒有作家的敏锐、赛车手的迅疾、导演的沉着,而贯穿这三个身份的是他的聪明。韩寒的人生就飞驰在他的大脑中,他拒绝把自己活成一个套路。  何况,一个人本来就有多面的性格,下笔如刀,但对人时却腼腆;看似无畏,但骨子里却有悲凉。长大了的韩寒,换了另一种方式登场,他用笑容和倾听代替了轻狂于世,他从舆论场
期刊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形容近期丑闻频发的韩国娱乐圈再贴切不过了。随着警方调查深入,韩国娱乐圈与政界相互勾结的黑幕相继曝光,韩国总统文在寅也不得不出面回应.承诺彻查并严惩娱乐圈的官商勾结。  警官放弃责任良心 暗中包庇犯罪行为  2019年初,韩国偶像男团BIG BANG成员李胜利(原名李胜贤)经营的“BURNING SUN”酒吧因发生暴力伤人事件遭调查,很快,这里过去多次发生的暴
期刊
短短不到5个月,波音737 MAX 8两次坠落,特别是3月10日埃塞俄比亚空难之后,波音公司MCAS系统(机动特性增强系统)遭千夫所指,已经被“宣判”为空难罪魁。 “我理解波音公司设计这个系统的初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通航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原北航飞机系主任黄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过去,飞行员需要手动处理飞机失速的情况,MCAS这种智能系统是想给飞行员减负,减少他们的操作任务量。”但从一
期刊
中国航天员最初的选拔,其实早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上天那年,即1961年,就已经开始了。这次选拔严格说来应该叫试选。由于整个过程神速而绝密,所以具体内幕很难作详细考证。幸而有一位当年的入选者——空军飞行员方国俊,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试选的大致情况。  挑选中国的加加林  方国俊说,1961年下半年,我和20多个飞行员被秘密挑选出来后,集中在了十一航校。一到航校,一个姓余的
期刊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现任天皇即将退位。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将于5月1日由现任皇太子德仁即位后使用。  日本第一个年号为“大化”  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寅生研究日本天皇年号多年,去年他还出版了一部专著《日本天皇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之研究》。在日本,他也有许多友人,书信来往间,日本老一辈友人的信笺中还大多使用年号纪年。  李寅生告诉记者,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是
期刊
《曾国藩传》(张宏杰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一书,详细记述了曾国藩是如何成为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本刊特摘编部分章节,以飨渎者。  孤军深入的曾国荃  拿下安庆之后,湘军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太平天国首都金陵(今南京)。这是太平天国战争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次攻坚战。  曾国藩布下了四路用兵之策,他让曾国荃围城,让多隆阿、鲍超、李继宜等
期刊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是他用非常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金句频出。他自述,他因为坚持自己的理念宁愿流浪,也不接受外界援助;因为践行环保理念,所以选择以捡拾垃圾为生,自食其力。初看报道,不禁为他的这种坚持所感动。  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顏值或才
期刊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伟波,与大家分享了在“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和“天舟一号”上开展太空生命实验的故事。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太空环境下,植物的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它们开花结果与在地球上有何不同;也可以了解到动物的胚胎能否在太空环境下正常发育、成长。  太空舱中拟南芥花开更多  几年前,我们就已收获了比较成熟的“太空种子”。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
期刊
3月18日的晚上,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但如今是北京最大的课外机构聚集地之一。六楼,从西往东走,一共有五百米,依次有着数十家课外机构,几百间教室。有的明亮,有的狭小,彼此没有空隙,一间连着一间。  一个孩子可以不必去公立学校,只在这一层楼里就能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三的所有课程,甚至包括艺术培养和留学申请。这里好似一个另外的“世界”,最多的就是孩子,其次是陪着孩子上补习班的
期刊
近期,中国周边突然增加诸多美制“隐形战鹰”的身影。韩国YTN电视台报道称,随着两架F-35A隐形战斗机3月29日下午飞抵清州空军基地,韩国正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隐形战机的国家。  除了韩国外,东北亚另一个急着引进F-35的国家是日本。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于3月26日在三泽基地正式成立第302中队,并用F-35A取代老化的F-4E战斗机。这是日本首支可投入作战的F-35中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