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离不开想象思维,没有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不需耍创造性想象的。嫦娥奔月是古代人的大胆想象,而火药的发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诞生却使古人那些似乎离奇的想象成为了现实。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真正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着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常规训练,激发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开始的,所以形象思维能力大多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但若要把感知的形象通过比较、分析,再创造新的形象,则需要通过想象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为此可以在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兴趣的培养。例如,许多学生从小就会背诵唐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出神入化地创造出了一个形似庐山瀑布而又胜于庐山瀑布的完美的艺术形象。从湍急奔涌的瀑布,想象到了神话传说中九天的银河,诗人的想象驰骋于自然、人与神话故事之间,将诸多事物形象,通过合理、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更形象、更生动完美的事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诗歌、散文名篇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想象思维的运用过程,来拓宽思路、开拓想象空间,同时也通过想象思维运用的范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教学民主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感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允许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年龄特征、不同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的理解、感受、体会、看法,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此可见,惟有具有教学民主,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在学生愉悦的参与中挖掘出创新的潜力。
三、教之有方,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之说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让学生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一、常规训练,激发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开始的,所以形象思维能力大多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但若要把感知的形象通过比较、分析,再创造新的形象,则需要通过想象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为此可以在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兴趣的培养。例如,许多学生从小就会背诵唐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出神入化地创造出了一个形似庐山瀑布而又胜于庐山瀑布的完美的艺术形象。从湍急奔涌的瀑布,想象到了神话传说中九天的银河,诗人的想象驰骋于自然、人与神话故事之间,将诸多事物形象,通过合理、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更形象、更生动完美的事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诗歌、散文名篇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想象思维的运用过程,来拓宽思路、开拓想象空间,同时也通过想象思维运用的范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教学民主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感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允许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年龄特征、不同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的理解、感受、体会、看法,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此可见,惟有具有教学民主,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在学生愉悦的参与中挖掘出创新的潜力。
三、教之有方,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之说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让学生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