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表达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TWP)对于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和抗炎作用。

方法

将5~6周龄体重(190±15) g SD雄性大鼠6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和高糖高脂饲料组(n=60),4周后以链尿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进一步将高糖高脂饲料组分为模型对照组(DM组)、雷公藤多甙给药低剂量组(TL组,6 mg·kg–1·d–1)、中剂量组(TM组,12 mg·kg–1·d–1)、高剂量组(TH组,24 mg·kg–1·d–1),每组15只,于第5周开始灌胃治疗,第8周末处死取材。观察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基础血糖、血脂,成模后第0、4、8周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第8周末肝肾功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中TNF–α、IL–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各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高糖高脂饲料组UMA自第4周起明显高于NC组(t=11.588、23.452、16.033、19.992,均P<0.05);(2)第8周末,DM组大鼠UMA、肾重/体重(KW/BW)明显高于NC组(t=17.276、10.477,均P<0.05);3个给药组UMA、KW/BW较DM组有不同程度下降(t=13.274、15.877、10.480、3.588、4.794、3.134,均P<0.05),其中TM组降低最明显,TL、TH组次之;各组大鼠肝肾功能无差别(F=0.610、1.263、1.032、0.278,均P>0.05);(3)5组TNF–α、IL–4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87.415、15.623、152.196、11.377,均P<0.05),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脏中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19.961、8.888,均P<0.05),IL–4表达无明显降低(P>0.05);与DM组相比,3个给药组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t=5.233、8.397、4.021、4.765、5.977、2.727,均P<0.05),IL–4 mRNA和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31.509、36.532、6.540、7.761、9.621、5.387,均P<0.05),顺序依次为TM组>TL组>TH组。

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减轻肾脏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尿蛋白排出。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皮肤自体荧光光谱,反映受试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累积水平,并比较皮肤荧光法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健康体检及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皮肤荧光、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 h血糖测量(2 h PG)的受试者201名,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1名、糖调节受损组27例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病死率以及死亡原因。方法汇总分析199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计算每年住院患者T2DM的患病率、病死率及所有死亡患者中T2DM患者的构成比等;计算20年间T2DM患者各种死亡原因的构成比;通过logistic回归及年龄、性别分层方法分析T2DM对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的影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重200~260 g的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个模型组(n=10),后者分别应用链脲佐菌素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厄贝沙坦组、雷公藤多甙组和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组。给予相应干预8周后,检测血尿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住院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共581例,对于空腹血糖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分析其糖代谢情况。结果(1)581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住院ACS患者中,汉族337例,维族219例,哈族25例。检测
目的分析比较空腹和餐后2 h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与静脉全血、血浆4种不同血样葡萄糖浓度之间的差异。方法2010年8月至12月共140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试验。其中男56例、女84例,年龄(54±10)岁。空腹血糖82例,餐后2 h血糖58例,每例患者采集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以及静脉全血、血浆4种血样。用One Touch Verio血糖监测系统和YSI 2300葡萄糖测定仪,分别检测末梢血血糖(
目的观察缺氧对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导致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下降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遗传型肥胖小鼠(ob/ob,12周)和高脂饮食肥胖小鼠(HFD,53周)的附睾旁脂肪中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小鼠3T3–L1脂肪细胞系为模型,采用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溶栓并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8例,平均年龄(68±16)岁,急性下肢缺血病程平均(7±4)d,平均糖尿病病程(8±6)年。根据下肢动脉血栓部位与腹股沟韧带关系,将患者分为中央型(8例)、周围型(22例
报告1例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总结诊治经验。患儿为14岁女孩,新发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并发毛霉菌肺炎。临床过程凶险、肺部病变快速进展,糖尿病控制差,入院2周起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反应差,支气管灌洗无效,未及手术而于住院第51天大咯血死亡。复习文献,毛霉病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并发毛霉菌肺炎少见。目前国际上推荐糖尿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