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应用型高校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探索一种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法,提出构建课程体系应遵循理论“够用、实用、新用”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应用。
关键词:课程体系 逆向构建 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6-03
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数高等学校尤其应用型高等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大幅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此举仿佛是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一场“压缩饼干式”或“稼接式”改革:表面上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质上新增的实践环节不成体系,课程的设置仍坚守“厚基础,宽口径”理念,致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探索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近年来“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对过剩,“应用型”人才紧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价值则体现在符合目标管理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上[1]。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结合理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能力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专业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理清专业方向与内涵建设规律,保证路径最优化;考虑课程之间的时间与空间架构,寻求结构最优化;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改革追求效果最优化。
该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金城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以长三角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多门综合实训类必修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将实验单独设课,以理论为辅,项目实战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校均设立此类实训课程,甚至列为核心课程,以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落脚点,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使专业培养目标得以体现和落实,由此可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基于此,进一步逆向推导、关联,进而实现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与实施渠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高校,其课程平台的设置应当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特色[2]。由此,本文将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为专业教育平台为主,素质教育平台为辅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专业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两大部分,专业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目标与核心,学科基础教育则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服务与必要的保障,夯实必要的学科与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突显高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的关键。
学科基础教育包括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两部分内容,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开出,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其中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侧重于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学科基础教育以“为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为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应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应当遵循“够用,实用,新用”的原则:学科基础教学内容横向覆盖面适合,纵向基础理论深度恰当即为“够用”;教学侧重于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即为“实用”;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最新前沿技术即为“新用”。
专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单项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两个部分,其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重点环节。随着自动化制造水平的飞速提高,业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兼具一定理论基础的本科生。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在多种单项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加以实践训练,单项专业技能培养也应突出实践,兼顾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素质教育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包括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国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等。素质教育平台主要由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外语能力培养、政治思想(包括职业道德)、体育锻炼四个方面的课程构成,以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出。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环节为手段加强应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逆向构建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 “基础学习、实践锻炼”与“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三个阶段,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由“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进行反向推导、剖析,合理配置“实践”与“基础”课程。即根据社会业界需求明确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再以之为起点,逆向设置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应用”课程、“单项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然后,设置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
依照上述方法,以应用型高校金城学院为例对机械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逆向构建,具体推导分为以下6步。 第1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3]。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2届284名本科毕业生,2013届31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分别占当届毕业专业人数的84%与87%,就业岗位的性质均为应用型岗位,并且据调查研究,社会业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应用型高校为机械行业、企业培养一批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机械制图员、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员、现代化制造技术员,由此可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为以上四类技术人员,如图2所示。
第2步,设置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强的工程实践训练课程,它融合了多种单项专业知识并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工程中。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构建能够切实实现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课程,如图2所示,为培养“机械制图员”设立机械设计与制图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熟练运用主流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设计、绘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系统的能力;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设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知识,熟练运用Cimatron软件进行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代码的自动生成;为培养“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人员”设立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气压传动、机器人、工控网络等知识在自动化制造和控制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现代化制造技术员”设立数控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数控编程,运用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能力,以及对数控机床执行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控制能力,运动控制软件编程能力等。
第3步,设置专业课程。由上文已设立的四门综合实训课程可以实现专业课程的构建。此处以“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为例进行前修单项专业课程的构建,如图3所示,单项专业课程均包括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应突出实践训练,兼顾理论基础,确保理论知识在相应实践训练中被学生掌握与升华。
接下来,第4步,第5步,如图3所示,依次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公共基础课程;由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第6步,设置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课程,其中必修通识公共基础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体育和军事理论;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了人文艺术、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哲学政治四大类共30余门,学生在读期间选修6个学分即可。
3 结语
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确定课程平台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采取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明确为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类型是综合应用型;其次,科学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训类课程;最后,以综合实训课程为中心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根据培养需要设置专业公共选修课程。该文所述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法不仅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在所有“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永宏,张丽萍.应用型高等教育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43-44.
[2] 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78-81.
[3] 肖玮.独立学院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14(4):112-113.
关键词:课程体系 逆向构建 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6-03
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数高等学校尤其应用型高等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大幅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此举仿佛是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一场“压缩饼干式”或“稼接式”改革:表面上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质上新增的实践环节不成体系,课程的设置仍坚守“厚基础,宽口径”理念,致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探索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近年来“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对过剩,“应用型”人才紧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价值则体现在符合目标管理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上[1]。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结合理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能力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专业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理清专业方向与内涵建设规律,保证路径最优化;考虑课程之间的时间与空间架构,寻求结构最优化;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改革追求效果最优化。
该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金城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以长三角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多门综合实训类必修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将实验单独设课,以理论为辅,项目实战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校均设立此类实训课程,甚至列为核心课程,以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落脚点,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使专业培养目标得以体现和落实,由此可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基于此,进一步逆向推导、关联,进而实现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与实施渠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高校,其课程平台的设置应当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特色[2]。由此,本文将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为专业教育平台为主,素质教育平台为辅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专业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两大部分,专业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目标与核心,学科基础教育则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服务与必要的保障,夯实必要的学科与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突显高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的关键。
学科基础教育包括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两部分内容,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开出,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其中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侧重于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学科基础教育以“为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为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应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应当遵循“够用,实用,新用”的原则:学科基础教学内容横向覆盖面适合,纵向基础理论深度恰当即为“够用”;教学侧重于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即为“实用”;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最新前沿技术即为“新用”。
专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单项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两个部分,其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重点环节。随着自动化制造水平的飞速提高,业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兼具一定理论基础的本科生。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在多种单项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加以实践训练,单项专业技能培养也应突出实践,兼顾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素质教育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包括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国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等。素质教育平台主要由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外语能力培养、政治思想(包括职业道德)、体育锻炼四个方面的课程构成,以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出。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环节为手段加强应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逆向构建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 “基础学习、实践锻炼”与“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三个阶段,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由“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进行反向推导、剖析,合理配置“实践”与“基础”课程。即根据社会业界需求明确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再以之为起点,逆向设置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应用”课程、“单项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然后,设置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
依照上述方法,以应用型高校金城学院为例对机械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逆向构建,具体推导分为以下6步。 第1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3]。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2届284名本科毕业生,2013届31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分别占当届毕业专业人数的84%与87%,就业岗位的性质均为应用型岗位,并且据调查研究,社会业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应用型高校为机械行业、企业培养一批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机械制图员、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员、现代化制造技术员,由此可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为以上四类技术人员,如图2所示。
第2步,设置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强的工程实践训练课程,它融合了多种单项专业知识并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工程中。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构建能够切实实现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课程,如图2所示,为培养“机械制图员”设立机械设计与制图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熟练运用主流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设计、绘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系统的能力;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设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知识,熟练运用Cimatron软件进行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代码的自动生成;为培养“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人员”设立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气压传动、机器人、工控网络等知识在自动化制造和控制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现代化制造技术员”设立数控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数控编程,运用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能力,以及对数控机床执行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控制能力,运动控制软件编程能力等。
第3步,设置专业课程。由上文已设立的四门综合实训课程可以实现专业课程的构建。此处以“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为例进行前修单项专业课程的构建,如图3所示,单项专业课程均包括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应突出实践训练,兼顾理论基础,确保理论知识在相应实践训练中被学生掌握与升华。
接下来,第4步,第5步,如图3所示,依次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公共基础课程;由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第6步,设置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课程,其中必修通识公共基础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体育和军事理论;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了人文艺术、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哲学政治四大类共30余门,学生在读期间选修6个学分即可。
3 结语
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确定课程平台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采取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明确为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类型是综合应用型;其次,科学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训类课程;最后,以综合实训课程为中心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根据培养需要设置专业公共选修课程。该文所述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法不仅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在所有“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永宏,张丽萍.应用型高等教育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43-44.
[2] 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78-81.
[3] 肖玮.独立学院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14(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