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宰者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动手实践——实现活动性学习
   “活动性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呆板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也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者。
   要创造和谐的、有利于活动性学习展开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于学生学习。如教学《秋颂》一课,因为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山行》《秋思》,所以本篇课文我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体味。教学中,我没有多做分析,而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深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背诵、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要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就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从而充分实现活动性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实现探究性学习
   灌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个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强制的手段,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它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理智能力的蔑视。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某一目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热情。传统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往往遵循的是“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对学生的探究热情是一种压抑和伤害。事实上,探究是人的一种天生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探究的欲望,关键是看能否激起探究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探索式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合作交流——实现互动性学习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的学习是不健康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使用的,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
   分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分组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能够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教学的民主化程度高,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有助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行讨论探究,进行讨论切磋,发表交流自己独到的见解,互补互学,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实践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实践探究的形式和途径,途径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为促进。只有认真落实好“实践、探究、合作学习”,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多年来的初中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
期刊
就一个学子个体而言拥有的教育,一般没人比得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太子,更比不上历史垂青的儿皇帝们。其中,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是典型的一个。除去历史决定的教育科技政治文化水平的时代差异,他接受的教育应该比时下中国人所期待所争取的教育更好、更优质。  明神宗十岁登基,对这位少年天子如何培养教育,成了大明帝国的头等大事。在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和慈圣皇太后的严格督责下,对明神宗进行了非常正规的教
期刊
一、少分析多倾听,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美的画面让学生去欣赏。一首精美的小诗,一篇激动人心的演
期刊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水平,使所讲的每堂语文课都能达到良好 的效果,是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和终生探讨的重大课题。而采用最佳优化教学过程,当然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譬如:精确细致的讲解,贴切生动的比喻,优美激情的领读,博大精深的开导,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教好每一节语文课,诚然可采取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借助某些相应的手段。但倘若探讨优化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组织好每堂语文
期刊
一、什么是幽默  幽默最显著最流于外表的特征就是笑,它没有滑稽和玩笑那么强烈,却有如蒙娜丽莎式的笑那么深远、隽永和耐人寻味。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幽默就是教师运用巧妙的、诙谐的、机智有趣出乎意料的语言、体态,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活跃师生交往的气氛,愉快立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深刻本质的体现,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经济、精神、意志、性格、
期刊
“语文课标”提出了许多颇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有机统一,端正了语文教育的方向。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在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指出:“课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前所未有的最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确立了语文教师的“己任”。3、“以
期刊
一、创设良好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比较贪玩任性、猎奇、好逸恶劳、依赖性强而无创新意识,如果不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状况,使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竞争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在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中就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创新,做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主沉浮的杰出人才。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创造的欲望,萌生创造的志向。在进行
期刊
看到一篇报道,大致是说在某个中学调查问卷中发现现代中小学生过分缺乏礼仪。这确实是现状,自己的班级也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自私是他们的代名词。很多次,当我走进班级的时候发现讲桌上是乱的,讲台上是脏的,这让我无法忍受。每个孩子只关心自己的座位上是不是整洁,而没有一个人主动的去捡起过道里的纸,哪怕是你已经旁敲侧击有意让学生注意起来,而绝大多数学生无动于衷。这让我感到很恐惧,为什么我
期刊
一、暗示性的色彩  诗词是抒写心灵的艺术,是表现情感与经验的艺术。诗人、词人往往深刻意识到了色彩在抒情造景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不是直抒胸臆地使用色彩,而是将自己特定情境下的感情与景物的色彩紧密地结合起来。表达轻松欢快的感情则用明朗清新的色彩.表达伤感阴郁的感情则使用暗沉、枯涩的色彩。《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描写桃花的红艳,也含蓄地指出了新嫁娘容貌的
期刊
认识题目:   对于“综合性学习”我一直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即课本每一单元后面所涉及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实不然。纵观众多考题,我将其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以行为活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性活动,如:办刊、辩论、参观、采访、甚至演出等。另一类是以问题探究为活动目的的综合性活动,实际就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这类活动就是课本提供的每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形式。   考试说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