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积极作用,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对机体有害。术后疼痛不仅引起感觉不适,而且影响机体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其中硬膜外腔注药是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其所用的药物概述如下。rn1 阿片类rn1.1 吗啡 自从70年代初证实脑和脊髓内部有阿片受体存在之后,Behar将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疼痛获得成功。十多年来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在国内外应用日趋广泛,对硬膜外腔注药镇痛的研究亦日趋深入[2]。rn 吗啡是FDA最早认可用于椎管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硬膜外可以间断推注或持续输注给药。大量研究显示间断推注吗啡平均剂量7~13mg/d以及持续输注吗啡平均产剂量6~14mg/d时,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500、1/5 000[3]。新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持续输入吗啡的镇痛质量优于间断推注给药[4]。rn1.2 哌替啶 哌替啶为术后常用镇痛药,传统上多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Yarnel等比较研究了哌替啶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制硬膜外镇痛(PCEA)和肌肉注射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前者24h哌替啶的用量显著减少,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不良反映无明显差异。Rosaeg等研究结果表明哌替啶PCEA镇痛效果不如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Cade等[5]对剖宫产术后PCEA与静脉内给药患者自控镇痛(CIA)的研究显示,后者患者满意度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rn1.3 芬太尼 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表明硬膜外或静脉注射芬太尼在镇痛质量,副作用发生率,每d用量及用药后24h的血浆浓度等方面相似[6,7]。因此,临床上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并不优于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