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是教人“求真”“为善”“向美”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那么,一个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导入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对其理解整篇文章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以文章的背景为依据,带领学生共同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挖掘文章的时代背景,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深层含义来说至关重要。许多作者的文章是对他们生平经历的复述和经验总结,其中包含的许多至理名言也是他们经验的副产品。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对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来说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了解了一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才能超越文字和时代的限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一起挖掘写作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思念之情和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二、用教师激情带动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上课激情澎湃,热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也就会畅通无阻。语文课上教师只有动了真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老师要想法设法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曹操《观沧海》一诗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曹操大胜归来踌躇满志的情形,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诗,领悟诗中表达的作者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三、深挖文本,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魅力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學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赏词析句中品味感情,领悟感情,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

四、多形式,多渠道渗透情感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促进他们全面、多元地发展,以往单一、平面的板书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学生聪明活泼,大胆开朗,见多识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渗透情感教育。1.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情感体验的飞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如播放与文章有关的电影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上课之前聆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后,可让学生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3.通过写读后感,谈感受,写启示,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生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他文献
当代学者黄河清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尽管家校合作的理念已被許多学校和家长接受并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二
期刊
千年前的渡口,我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后来……   断桥的邂逅荡开了爱情的涟漪,一把雨伞续上了几世的情缘。为与你同渡,我施展法术,不愿骗你,只愿一段良缘于我。此后的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你称我“娘子”,我唤你“许郎”;你施医行善,我竭力帮你忙;你养家糊口,我勤俭持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保安堂”成了贫苦百姓最愛去的医馆。贫寒百姓,你赠医施药;富商大贾,你悉心诊治。杭州百姓赞你妙
期刊
夜,依旧是那么沉稳,皎洁的月光泄入了窗台,挤进窗户,洒进了那如烟的黑暗中。   我依旧独倚窗前,那清亮的月色似乎有些刺眼,内心沉寂的是无比的黑暗。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内心总是沉甸甸的,总是缺少一丝丝的温暖,内心似是有些麻木。而这些情况最终没有逃过父母的双眼,决定之下,我与父母便踏上了乡间的小路。   阳光照射下的春日,昂扬着醉人的芬芳,明朗之下,总是让人觉得背后暖暖的,沾上了阳光的味道。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形象、新颖别致、灵活快捷、超大信息容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學手段,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平台呈现教学内容,使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让多媒体教学成为适应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助手,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期刊
天上的月,残缺了半边,却依旧闪烁着它的独特光芒;艳阳,半天之下,也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女人站在花旁,不停地舞动着剪刀,而眼里却全是哀伤……   女人原本也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关爱妻子的丈夫,孝顺懂事的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淡淡地过着日子。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却将美好打破。丈夫在矿井下工作时不幸身亡,噩耗传来的那一瞬,她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半边天塌了,她的生活在刹那间残缺了一半,那时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容乐观:学生提笔写作时,常常绞尽脑汁不知道如何下笔,最后被逼无奈勉强凑合,交上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惨不忍 “读”。时间久了,我就不断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我不断思索,也有一些收获。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究与感悟。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大多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但当孩子不写作文与别人一起聊天时,或与
期刊
话说20世纪,评书这一艺术风靡一时,一块醒木、一袭长衫、一把折扇,台上的主角只有说书人一个,所有的责任担当都得他一个人去扛。   醒木一拍,评书开场,责任也就开始了,这责任担当如山般厚重,故曰:醒木重如山。   世人多认为评书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再简单不过了。其实不然,真正有责任有担当的说书人会为观众负责,为自己这门行当的门面负责,背后要付出很多心血。   民间有一首《西江月》云:“世间生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毕生都在流浪。   因为生死无常,灵魂常常需要在人生这段旅程中寻找安稳温暖的归宿,于是,流浪的终点就是所谓的“静好岁月”,一方小小的天地,成为幸福的慰藉。   但事实上,长途跋涉、历经磨难也未必能寻找到心中的乐土。所以,人们学会把视野缩小,变窄,窄到忽略风尘仆仆的脚步,只装下现时现世的日子。没有风起云涌,没有波澜壮阔,幸福来得太简单,太轻松。   但是,这深浅仅方寸的生
期刊
母语教育是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来实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仅要突出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应该发挥其“育人”的价值,让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成为育人的养料,帮助学生鉴别人性的善恶,积累人生的经验,弘扬人性的美好。   现行的教材中不乏文学精品,更不乏具有育人价值的阅读文本。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阅历以及阅读欣赏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深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及蕴含其中的育
期刊
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学习知识,在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确保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原则   信息化教学应该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小学数学教师
期刊